中小学财务工作预算管理的问题和提升对策

发布时间:2021-07-29 15:18:14

  摘    要:预算管理是财务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对资金进行有效的配置,合理控制财务的支出,增强资金的使用效率。中小学是我国教育领域中的基础性教育,在教育体制改革和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其发展也变得更加多元化,财务工作中的预算管理也逐渐暴露出较多的缺陷,和新体制的要求不相符,基于财务预算对中小学单位发展的重要性,则需要加强对财务工作预算管理的重视。本文以预算管理有关概述作为基础,探讨了中小学财务供给这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学;财务工作;财务管理;预算管理;

  引言

  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不断加剧,在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中小学在运营的过程中,则要学校更好地完成预算,对预算要求更加全面和细化。由于中小学属于事业单位,其收入受限于国家的有关政策,单纯依赖于财政,不足以满足当前的教育投入需求,因而中小学资金供求矛盾问题日益突出,这种情况下,则凸显出了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我国很多中小学在办学中,往往会由于资金不足,忽略很多工作,并且将重要发展的目标定位为师资和教学的管理,没有给予财务管理工作足够的重视,更不用说预算编制,基本上只停留在文件上,缺乏有效的执行和落实,也就造成了财务预算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财务控制作用,专项资金应用混乱,预算管理水平偏低。

  构建高效的预算管理体系,可以有效地优化中小学的办学环境,确保教育的质量和秩序,以业务水平为前提下,对教育经费进行合理的筹集、分配和应用,加强教育经费的应用效率。在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背景下,对中小学财务工作预算管理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分析问题并提出改善的对策,以此适应不断发展的新环境、新要求,使得中小学的办学更加规范化。

  一、预算管理有关概述

  (一)预算管理概述

  预算管理可以理解为:以事业单位的经济目标为中心,通过量化的方式对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对各项经济获得进行严格的控制。通过资金预算,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预算管理属于对财务工作的过程控制,包括:事前、事中及事后控制。事前控制:制定合理的目标,对预算进行科学的编制;事中控制:对制定好的预算进行有效的执行和落实,并在落实中根据实际情况,对预算进行科学的调整;事后控制:对决算开展高效的分析,并对其绩效进行考评。

  预算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目标管理及编制预算。在财务工作预算管理实施前,需要以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出当前可行性比较高的目标,在目标的设置中,需要对各个部门在预算中的目标进行明确,对其实现目标提供有效的措施和方向。在进行预算编制的中,需要严格依照于有关定额标准,以"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为基本的原则,可以更好地进行预算的执行,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第二,预算执行及调整。预算执行的过程也是对资源合理分配的过程,对预算执行的各项程序开展有效的控制,确保预算的高效落实,对预算的执行进行有效的监控,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对预算进行调整。在进行预算调整上,需要降低对总目标的影响,对个别的预算项目进行调整。对各项预算进行监控,使其预算出现不足进行及时的补救;第三,决算分析及业绩考评。决算分析以预算和实际情况之间的存在的偏差开展分析,通过此指标,对工作的效率进行考核,并对工作质量进行衡量。通过决策的分析,可以使得目标更加清晰,并且可以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对业绩进行考评,也就是利用各类的奖惩机制等,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实现战略目标。通过此方面机制和体系的建立,增强单位的执行力及控制力,有利于实现战略目标。

  (二)中小学预算管理

  1.中小学的特点

  中小学属于事业单位,也是培养素质公民的基础性教育提供者,由于自身存在的特殊性,因而在预算管理方面,也存在比较突出的特点。

  中小学校的规模数量比较庞大,作为基础性的九年义务教育,需要承担的教育任务是非常繁重的。正是由于中小学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所需要的资金也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中小学的资金全部来源于财政的拨款。包括人力等资金费用都是由国家的财政提供的,而保证良好的教育水平,则需要对教学的基本设施进行落实,提高教师团队的经济待遇,增强教师的科研水平等,这些均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作为保障。在当前基础教育不断提升的环境下,对中小学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小学教育的内容也在不断地被充实和改进,充分体现出了独特的社会职能。中小学属于九年义务教育,在收入方面存在一定的管制性,支出经费需要向财政进行审批,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没有任何的收费项目,只有财政拨款,但是在学校的规划方面,需要按照规定进行,这些规划的实现也需要按照拨款的情况实施,但是通常拨款不会一次性到位,只能是进行分批拨款实现。

  2.中小学预算管理特点

  中小学校预算管理的特点在于以下几点。

  第一,预算编制主体存在公共性。

  编制主体为中小学校自身,公共性的特性是由于教育属于公共产品的属性所决定,义务教育是由政府财政拨款而实现的,因而资金是否充足也取决于政府财政承担的能力。在此情况下,中小学校需要加强对资源的全面性预算,对其进行统一性的编制、管理及应用。通过构建完善的中小学预算管理体系,不仅可以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同时对政府行为也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

  第二,编制内容存在法制性。

  中小学的预算编制需要严格地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进行,中小学的部门预算通过法律的模式,对政府需要承担的教育费用和保障法定增加占比等进行明确,并合理调整财政的支出结构,预算的法制性比较强。

  第三,预算执行时间存在阶段性。

  以学校教学的时间规律为出发点,一学年的时间为当年的9月1日到第二年的8月31日,划分为两个学期。因此中小学的预算时间和《预算法》中规定的时间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在校学生的规模进行编制,以在校学生的数量作为经费支出的主要指标和依据,也就是中小学的学生在校数量和规模和预算具有直接的关系。按照年初进行预算,到年末,年终的时候会出现毕业、招生的情况,因而编制时间上的差异,造成了既定的标准和学生规模,这种情况下的预算的经费和实际情况存在偏差,需要以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进行处理。

  第四,预算编制方法的科学性。

  在预算编制上,需要确保预测和支持的规划具备合理性和科学性,确保中小学的各项资金支出顺利开展,保障中小学的稳定、协调发展。同时依照于学校的财力情况,先开展比较重视的事项,以重视程度进行安排。合理安排预算编制的时间和程序,保障编制的高效性。

  第五,预算监督的主体多。

  中小学校的预算部门属于最为基层的事业单位预算,属于教育部门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监督的主体包括:教育部、财政部、审计部及人大。

  二、中小学财务工作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小财务工作预算管理存在的常见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编制时间短,质量偏低

  预算编制是一个系统性的项目工作,需要经历调研、分析、论证、预测及协调等环节,涉及的工作量是比较大的,因此,需要留给预算部门足够的时间进行预算的编制。但是目前,我国很多的中小学校,将发展的重点放在了教育及教学上,忽视了预算编制的作用,因而编制的时间比较短,通过只有几周的时间,在短时间内进行的预算编制,由于准备调查等程序准备不够充分,因而也会发生脱离实际情况的预算,这种情况下的预算编制质量比较低,在实际的执行中,也没有将预算编制的作用发挥出来。

  (二)缺乏有效的预算编制制度

  良好的制度是加强管理的重要条件和依据,而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中小学缺乏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没有形成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这种情况下,学校的各项经费支出,缺乏遵守的依据,进而造成了监督的不规范,资金的应用效益存在较大的问题,制度的确定,也造成了预算管理的目标制定、考核以及角度等未能真正地落实到实际需要的地方,学校领导在进行学校发展的整体决策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不利于实现学校办学的目标。

  (三)缺乏有效的预算执行力

  预算执行是真正地将预算落实到具体的各项工作中,但是目前,多数的中小学,在进行预算的执行上,没有掌握好合理的尺度,对支出的必要性和科学性考虑不够全面,一般情况下,只需要审批的手续完整,财务部门对支出效益没有考虑的情况下进行开展,进而造成出现了多次的无效益支出。在预算的调整中,没有严格地按照程序进行操作,过度强调学校领导的签字,出现了预算经费指标的挪用以及资金的超支情况,缺乏约束资金控制的力度,在预算执行中,预算的作用并没有被发挥出来,不利于预算执行后的绩效考核工作。

  (四)缺乏高水平的预算管理人员

  预算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和个人素质高低,和预算管理水平的高低具有直接关系。目前,很多中小学的预算管理人员,专业性和素质整体偏低。这就造成了在实际的预算过程中,影响到预算的质量和水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业务的类型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因而对于会计人员的要求也就更高,学校的财会工作者,不仅需要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提高自身个人素质水平,使其发展成为管理型的财会人员。

  三、提高中小学财务工作预算管理的对策

  基于中小学校在财务工作中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改进的对策。

  (一)提高预算编制的时间,保障质量

  预算编制的时间少,导致了编制的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这就需要中小学预算部门进行预算编制时候,保留足够的预算时间,严格地按照预算的流程进行开展,做好前期的调研等准备工作,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合理性的、可行性高的预算方案制定。提高编制预算的时间,需要中小学的管理者认识到预算的重要性,对预算进行重视,转变以教育质量为主的运营模式。组织构建出专门的预算部门,并对部门的各个岗位职责进行划分和明确。

  (二)建立健全预算编制的制度

  建立完善的预算编制制度,为各项预算提供充足的依据,确保预算可以稳定、有序地开展。同时在预算编制制度制定方面,需要严格遵守制度公开化和透明化的原则,以此减少资金分配不均匀的情况出现,通过预算管理透明性,提高中小学有关的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将预算的有关资料定期公布在各个部门,并对资金的来源和应用情况、带来的成效等进行公布,并接受学校各层次人员的监督。建立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将预算和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制定合理的预算制度,积极地鼓励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参与到预算管理中,将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积极实现预算的目的。

  (三)提高预算的执行力度

  在制定合理的预算编制后,需要在实际活动中进行落实,提高执行的力度,确保预算可以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首先,需要制定良好的内部控制,通过内部控制,对预算的执行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避免预算执行过于形式化的情况出现,其次,加强对支出的全面性考虑和分析,严格按照有关的流程进行操作,降低无效益支出,加强对资金的约束和控制力度。

  (四)提高预算管理的专业能力

  针对目前我国中小学的财会人才整体水平偏低的情况,需要加强对专业团队的构建,首先,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财会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面对社会环境的不断复杂和变化,经济利益诱惑的增多,使得会计职业道德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在此情况下,需要树立良好的职业标准,财会人员需要自律守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其次,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提高,通过各种专业培训,提高自身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同时也需要通过继续教育等,提高自身的学历水平。最后,加强自身的综合能力,包括:沟通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学习新的事物和新的技术,在当前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信息化建设成为发展的趋势,因而需要更加合理地应用信息化技术,提高预算工作的效率。

  结语

  中小学作为基础性教育,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同时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在进行办学的过程中,需要应用国家的公共财政资源,这种情况,则需要加强对中小学的预算管理,对财政资金进行合理的配置,使其收入和支出均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增强资金的应用效率,提高资源的有效配置,对财政资金的事业提高效率。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中小学校在预算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并从提高预算编制的时间,保障质量、建立健全预算编制的制度、提高预算的执行力度、提高预算管理的专业能力这几个方面,提出了改善的对策,以期可以进一步提高中小学财务工作中预算管理的水平,推进中小学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拉茸卓玛。关于中小学预算管理工作的思考[J].财经界,2021(08):39-40.
  [2] 毛文祥。基于预算理论的中小学学校财务管理研究[J].环渤海经济了望,2021(02):105-106.
  [3] 周玮。中小学财务工作中预算管理探讨[J].财经界,2020(24):115-116.
  [4] 田玉生。关于中小学财务工作中预算管理的相关探析[J].财经界,2019(12):122.
  [5] 林琼英。浅析中小学财务工作中的预算管理[J].财会学习,2018(07):42-43.
  [6] 郑源。关于中小学财务工作中预算管理的相关探析[J].财会学习,2017(13):54 56.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