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法治教育存在的不足及完善措施

发布时间:2014-03-22 01:43:35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法治建设也进入了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对高校法治教育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当前高校法治教育在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新时代高校法治教育的优化需要直面问题,以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培育大学生法律信仰为目标,在明晰教育目标、科学设置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从而进一步增强高校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新时代; 高校; 法治教育; 优化策略;

  作者简介: 孟鹏涛(1988-),女,山西吕梁人,讲师,博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法治教育研究;; 陈延华(1980-),女,黑龙江大庆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法治教育研究.;

  基金: 2018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法律信仰培育的高校法治教育优化研究"(GH180139); 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科学研究项目"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教育思想研究--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视角"(JJKH20190614SZ); 教育部课题"全面依法治国'多微一体'教学模式研究"(19JDSZK062);

  Abstract: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entered a new era,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rule of law has also entered a new era of law-based governance, which also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law-related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wever,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some outstanding problems in the aspects of the training objective, the content, the form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 teams. The optimization of law-related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needs to face up to the problems, to improve the lega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cultivate their legal belief, an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rule of law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ch as clarifying educational objectives, setting up educational contents in a scientific way, innovating educational forms,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 teams.

  Keyword:the new er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aw-related education; optimization strategy;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备、法治步伐不断加快的形势下,法治中国目标的实现迫切需要具备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而法治教育在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增强公民法治观念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各行业的生力军,理应成为法治建设的先行者和排头兵,以较高的法律素质和内在修养践行法治社会对公民的各项要求.高校法治教育既是促进依法治国战略全面实施、加快我国民主法治建设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又是全面贯彻落实普法教育规划、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必由之路.研究新时代高校法治教育的优化策略,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迫切要求.

  一、新时代对高校法治教育的新要求

  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法治中国目标的实现,完备的法律体系、公正的司法是基础和保障,全民法律素质的提升更是重中之重.法治教育作为一项全民性的工程,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参与,而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推动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全新历史条件下,势必对高校法治教育提出全新的要求.

  (一)全面依法治国催生高校法治教育新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将法治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来抓,并且将全面依法治国置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高度,全面开启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征程.2014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并明确提出:"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党的十九报告提出的"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等都是国家依法治国理念的具体体现.无论是国家对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还是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宏观规划,都充分体现了国家充分认识到法治教育在开展法治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依法治教实施纲要(2016-2020年)》《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等一系列关于法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的印发,充分表明了党和国家将法治教育作为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来抓.而高校法治教育作为法治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系列战略部署和纲领性文件也为新时代高校法治教育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二)时代新人培养目标要求高校法治教育新发展

  培养时代新人这一全新命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要求,也是高等教育的使命所在,这一命题要求高等教育要明确"培养什么样的时代新人"以及如何培养时代新人等根本性问题.青年大学生的状态影响到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社会的状态,因此青年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关乎中国梦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问题.高等教育不仅要实现"培养大学生成为某种人"的任务,还要实现"培养大学生成为人"这一根本性任务,也就是要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此,高校不仅要注重大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还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而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在当今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与世界接轨的形势下,法律素质和法律能力成为当今人才的一项必备素质,大学生的法律素质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现代化水平.因此,时代新人的培养目标内在地要求高校法治教育应不断创新发展,以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内容、教育理念、教育形式向大学生传播法律知识、法治观念,让公平正义的法治意识深深扎根学生内心,成为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从而肩负民族复兴大任.

  (三)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需要发挥法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在2016 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应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需要高校不断转变育人理念、创新育人模式,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色且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人才培养之路,而在这一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贯穿始终.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全新的任务和要求,就目前全国各高校情况而言,法治教育主要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一课程为主渠道进行, 由此可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法治教育也需要发挥重要作用,助力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当前高校法治教育的关键任务在于以全新的手段和方法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三进"工作,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培养德法兼修的时代新人.高校法治教育以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为外在形式,其重要任务还在于以知识的熏陶为手段不断增强学生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进而使这种意识和能力外化为合乎社会规范和法律准则的外在行为,培养学生较高的法律素质,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二、当前我国高校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自1984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全民普法教育以来,全民法治宣传教育至今已经有了35年的历史,就高校而言,自国家1987年在高校设立"法律基础"课程以来,高校针对大学生开展系统性的法治教育也有32年的发展历史.高校法治教育的发展距离新时代依法治国的现实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尤其在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理性审视这些问题,有助于提升高校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高校法治教育培养目标与法治国家要求之间存在矛盾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明确规定了高等教育阶段的法治教育要让学生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理解法治的核心理念和原则,提高运用法律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其中不难发现,国家对高校法治教育的要求不仅是停留在知晓法律相关规定、做到知法守法,还应该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并具备一定的法律素质和能力,成为具备"法治思维、法治精神乃至法律信仰"的现代公民.就目前情况而言,大多数高校开展的法治教育仍然停留在法律知识层面的传授,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相关法律知识,让学生做到遵守法律法规,法治教育的目标还停留在"引导学生掌握法律知识,成为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而忽视了学生成为"知法守法"公民的关键因素,即还应该拥有健全的法律意识,能够从内心深处信仰法律,才能做到自觉守法护法.

  (二)教育内容的全面性与系统性之间存在矛盾

  纵观目前高校法治教育现状,除了法学专业学生开设有《法理学》等专门性法律课程外,国内大部分高校主要依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一课程对学生开展法治教育.整体而言,高校法治教育仅仅依靠这一公共基础课来完成缺乏系统性.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内容编排而言,虽然最新版的教材已经融入了十九大最新精神和法治领域最新成果,但从教材整体内容来看,教材中道德内容比重较高,一共六章内容中法律基础知识仅占到一章,法治教育内容偏少.虽然现有内容在涉及法律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融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法治道路以及培育法治思维等内容,法律基础部分从形式上看基本涵盖了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等内容,教材内容看似比较全面,但由于法律基础在整门课程中占比较少,所涉内容难免存在理论深度不够、没有触及到深层次内容等问题,因此从依法治国对大学生法律素质的要求角度看,目前教材内容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难以深入.在具体教学安排方面,目前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48学时,其中6学时为实践学时,根据笔者的调研,绝大多数高校在具体讲授法律基础部分所占学时不到1/3.因此,目前高校法治教育从教学内容到教学安排,从内涵到形式,均存在内容不够深入、缺乏系统性等问题.

  (三)教育形式的单一性与受教育者的多样化需求之间存在矛盾

  目前高校法治教育通过公共课来进行,主要依靠"灌输式"的理论教学,虽然这种形式能够较为系统、集中地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传播法治理念,但这种单一化的教育形式对目前以"0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而言,难以适应其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重理论轻实践甚至没有实践的法治教育,难以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同感和接受感,更难以使学生感受法治的魅力,导致法治教育效果弱化.此外,当前高校法治教育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上,未能与大学生喜闻乐见、关注度较高的博客、微博、QQ、微信等新媒体以及自媒体手段相结合.很多高校也没有充分地利用各类学生社团、课外实践活动等受众人数较多的形式开展法治教育,未能将法律知识的传播、法治精神的弘扬渗透到学生日常活动中.高校法治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素质教育,既需要传统的课堂教学,还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其中,真正感受所学知识、法治的魅力,并理解法治的精髓,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优化高校法治教育效果.

  (四)学生需求与教师队伍专业性之间存在矛盾

  影响高校法治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是否配备专业师资队伍.高校法治教育是融知识性、学理性、实践性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须有法学专业背景的教师作为支撑.而鉴于目前高校法治教育的教学安排,《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团队中拥有法学专业学习背景的教师非常少,且多数没有接受过法律知识、法律实务等系统培训,教师专业性不强导致授课只能照本宣科、机械式地讲解法律条文,难以深入讲解法学理论以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等深层次问题,更难以结合相关案例深入讲解法治思维以及权利、义务等问题.长此以往,导致教学内容缺乏现实针对性,脱离学生生活实际,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导致学生法律知识学习获得感不强,大学生的法律信仰培育就更为遥不可及.此外,很多高校在针对教师的业务培训中尚未将教师法律素质的提高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多数高校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的多是教学技能、教学研究与改革等方面的培训,而没有通过专门性的法律知识和业务能力培训来弥补教师缺失法学专业背景的不足.因此,高校法治教育教师队伍专业性不强与学生对于法律知识学习的需求、依法治国对学生法律素质提高的要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

  三、新时代高校法治教育的优化策略

  新时代高校法治教育必须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为根本遵循,充分尊重新时代大学生的新特点,遵循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直面高校法治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新时代高校法治教育的优化策略,以期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明晰高校法治教育目标

  高校法治教育的目标是实施依法治国战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等重要战略目标在高校人才培养领域的集中表现,高校法治教育效果的优化需要有明晰的目标指引.从新时代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战略对公民法律素质的要求以及《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的规定来看,高校法治教育应该以全面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为目标.各高校应依据教育部2016 年1 月出台的《依法治教实施纲要(2016-2020年)》,从构建完备的法治教育体系、构建完善的教育法律及制度体系、增强法治观念、深入推进学校依法治校等方面着手不断优化高校法治教育,推进高校法治教育目标与依法治国、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相适应.完备的法律知识储备是大学生提高法律素质的基础,是他们形成法律意识、领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形成法律信仰的前提.高校应结合在校大学生的特点和对法律知识的需求情况,既教授大学生基本的法学理论知识和相关部门法,同时结合不同专业大学生未来可能会面临的职业生涯发展需要重点讲解其专业领域的法律法规,增加大学生的法律知识储备,加深其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认知,为法律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奠定基础.

  (二)科学设置高校法治教育内容

  鉴于目前高校法治教育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主渠道,因此高校法治教育优化其内容的重要突破点之一就是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建设.一方面,在现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拓展授课内容.在深入浅出讲解法学理论知识时,结合中国法治建设进程讲解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大学生宪法知识教育.在对学生进行各项法律法规知识教育时,结合生动鲜活的案例开展各类实体法和程序法知识的教育,拓宽其知识面,以熟悉基本的法律程序和规则,明确各类社会活动的法律底线和规则,树立程序公平正义的法治观念,为法律信仰的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适当增加法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学时.在大学生掌握全面的法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其法律素质的关键还在于培养其法治理念、培养其法治思维、提高其法律能力、培育其法律信仰.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渗透在法治教育的各个方面,注重引导学生理性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注重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培养.同时,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守法能力、用法能力和护法能力,提高其法律能力;通过一系列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注重培养大学生法律至上观念和权利义务观念以及对法律权威的神圣信仰.

  (三)创新法治教育形式

  高校法治教育效果的优化既需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引和科学的内容,同样也需要既能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且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多样化教育形式.一方面,高校法治教育需要在强化第一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法治教育实践活动,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既要创造性地利用国家宪法日、国防教育日、国家安全教育日等相关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宣传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也要结合法治建设领域最新成果组织学生开展主题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模拟法庭等实践教育活动,强化学生对法学理论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此外,应充分利用"互联网 "手段开展法治教育.各高校可结合学校条件构建法治教育网络教学平台,既能弥补传统课堂教学师资不足、教学内容吸引力不强的缺点,又能满足当今大学生乐于尝试新鲜事物、喜欢通过互联网获取知识的需要.同时,高校应充分运用校园网络开设"依法治教"专题网站,融入国家关于依法治国的重要文件、法治领域最新成果等前沿知识;高校也可将法治教育内容或与大学生切身相关的法律案例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博客、微博、QQ、微信等平台中,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律知识,感受法治魅力.

  (四)加强法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法治教育效果的优化,最为关键的要素在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师法律专业知识体系,提高其法律素质.一方面,鉴于目前高校法治教育面临的教师队伍专业性不强和结构不平衡的现状,需要从源头上解决.高校可通过内部招聘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当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师队伍中缺乏法学专业学习背景的问题.高校在教师招聘工作中,应该有导向性地对相关教师的学历、学科、所学专业等予以明确规定,从而吸引具有法学专业背景的人才加入其中.同时,高校也可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在法治教育中的补充作用,吸引校外公、检、法、司工作人员来校兼职,为学生讲授法律课程.此外,在引进来的基础上,也要多渠道对现有法治教育师资队伍强化培训再提升.高校法治教育应紧跟中国法治建设进程而不断调整和更新,高校法治教育教师也应当时刻加强学习,不断更新和完善自身知识体系.因此,高校应针对法治教育师资队伍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尤其是在法治建设领域出台新成果后应及时对教师开展培训,使其掌握最新法律知识.高校法治教育效果的优化不仅仅是承担相应课程教师的责任,也是全体教师的职责所在,只有全体教师都知法、懂法,才能真正形成依法治教、依法执教的良好氛围,因此高校也应针对全体教师开展法律知识培训,重点向教师普及《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常识,从而引导全体教师法律素质的提升和校园法治氛围的形成.

  总之,高校法治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依托,同样也是关系到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法治中国的基础性工程,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提高和高校法治教育效果的优化,既需要高校自身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改进教育形式,同样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在全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法治教育也需要在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各阶段,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重新设定法治教育的内容,逐步构建起各有侧重又相互衔接的法治教育体系,充分发挥教育在提升公民法律素质、强化法治意识和培育法律信仰中的基础性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172.
  [2] 教育部司法部普法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Z].2016-07-04.
  [3] 刘莹,林伯海.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三个维度[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7):54.
  [4] 储德峰.依法治国视域下我国高校法治教育的现实困境及其超越[J].社会科学家,2017(9):126.
  [5] 夏引业.新时代高校法治教育推进路径研究[J].法制与经济,2018(4):15.
  [6] 张阿兰.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教育的路径探索[J].特区经济,2018(7):155.
  [7] 朱文玉,付娆.新时代高校法治教育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9):15.
  [8] 张峰,李富龙.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教育目的探析[J].高教论坛,2019(5):20.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