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与中国类型电影的文化议题

发布时间:2017-05-10 04:29:47
   摘要:中国梦为中国类型电影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文化议题, 更新了其主题、题材以及人物塑造。在主题上, 中国类型电影开始以更为积极的姿态展示中国和中国人民的自信与奋斗;在题材上, 中国人的国际故事得到更多的开发;在人物塑造上, 类型人物的形象愈加丰富, 人物的内心情感与欲望得到重视, 同时, 人物的个体意识与国家和民族的集体意识融为一体。
  
   关键词:中国梦; 类型电影; 文化议题;
 
  
  类型电影的深层内核是其所牵涉的文化议题。它直面当代人生存的诸多问题, 表现他们的梦想和心理情结, 并因此强化着集体的纽带。类型电影对文化的变化始终保持着敏感。当下, 中国社会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 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而党适时地提出了中国梦的口号, 是基于现实的深谋远虑, 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自信、理想与抱负, 也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继续奋发努力的热情。中国梦以及其所代表的文化议题, 如社会现实、民族情绪以及主流意识形态, 成为了中国类型电影创作的重要文化动力, 影响到了其人物、场景、叙事以及主题表达。中国梦与类型电影的融合以及所取得的创作成果, 值得适时分析与总结。
  
  一、作为文化议题的中国梦
  
  中国梦由习近平于2012年11月29日首次明确提出, 并在此后多次阐述其内涵、方向、实现的路径和所依靠力量。中国梦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 中华民族便有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与“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梦想。而“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梦想经过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 用了近一百年的努力, 在新中国建立之时已经宣告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预计也将需要另外一个百年, 直至2050年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只有这个梦想实现之后, 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民族复兴之梦才能真正实现。在党的十八大之后, 中国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已经傲然挺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中, 中国梦口号的明确提出, 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与美好愿景, 连接了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和传统艺术相比, 电影与现实的关系更为紧密。作为文化议题的中国梦, 一直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电影创作, 成为中国电影史的一个贯穿主线。中国电影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 便是围绕着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而建立的。“从文化观念上回顾, 中国电影的文化主题和文化思考, 主要是集中在百年以来民族解放、民族独立的斗争历史, 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革命的奋斗和胜利的史实展开的。”[1]中国电影诞生之后, 无数先行者便将其视为表达梦想的工具, 无论是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电影还是新中国后的“十七年”电影, 都将中国人民求解放和求富强的梦想当作了表现的重心。在“十七年”电影中, 有两个基本的主题, 第一是革命与解放, 第二是社会主义建设, 这都是中国梦的具体表现。
  
  尽管中国电影对中国梦的表现也曾遇到过中断, 比如20世纪80年代的娱乐片大潮, 但是作为一个基本文化议题, 中国电影始终保持着对中国梦的深度关切。21世纪以来, 中国电影的商业化进程加速, 在创作环节上开始明确借鉴好莱坞类型片模式。类型片不像现实主义电影那样对生活进行直接的表现, 而是通过改写将其建构进类型程式之中, 但是类型片的基本内核依然是它生成于其中的社会文化。尤其是在十八大之后, 中国梦被明确提出并得到全民响应, 它背后的中国现实与梦想构成了中国类型片的文化议题。托马斯·沙兹在《好莱坞类型电影》中指出:“类型对于某些基本的文化议题的深层关切也许是原封不动的, 但是为了保持生机和活力, 它的电影必须跟上观众对于这些议题变化着的构想, 以及跟上观众对于类型不断增长的熟悉度。”[2]中国类型电影正因此适应了中国梦背后的文化议题, 更新了部分类型程式, 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中国梦--中国类型电影的文化动力
  
  类型电影在本质上是一个叙事系统, 因此, 和其他叙事艺术一样, 类型电影也会重复地表现一些基本的文化冲突。而当文化的态度发生变化时, 类型电影也会随之进化。中国梦的明确提出基于中国国力日渐强盛、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的现实。自鸦片战争之后, 中国人获得了从未有过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对类型片来说, 这是一股强劲的文化动力。
  
  首先, 中国梦更新了中国类型片创作的主题。中国文化主张韬光养晦、厚积薄发、忍辱负重、卧薪尝胆:“‘韬光’是指收敛锋芒, ‘养晦’是指隐居待时。‘韬光养晦’强调的是退守自保, 戒禁争强好胜, 在坚韧的坚持中获得久远的生命力。韬光养晦有着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3]尤其是在中国国力较弱的时候, 低调行事、藏匿锋芒更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行事的准则。但是随着中国国力增强, 我们的民族情绪中有了较为积极和自信的心态。这种积极心态很快便表现在类型片的主题之中, 尤其是以当下生活为表现对象的电影类型, 比如动作片、警匪片、军事片等, 无论是中国军人、警察还是普通人, 无论是对自己的祖国、民族还是文化, 都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自信。《湄公河行动》表现了中国警察通过国际执法坚决维护中国人民权利的决心;《战狼》系列更是直接喊出“犯我中华者, 虽远必诛”的口号, 洋溢着对中国国力的自信与自豪。这些影片都表现了中国人在国际事务上的全新姿态, 中国人不再低调, 不再隐忍, 而是勇于亮剑, 敢于争先, 当仁不让, 坚决维护自身利益。这种精神与气质, 正是中国人的大国梦、强国梦在类型片中的具体体现。
  
  中国梦不仅是国家的梦, 也是个人梦, 是每个中国人对更为美好的生活的梦想与追求。中国的类型电影开始自觉地表现并歌颂普通中国人的个人奋斗, 赋予这些行动以正面的价值。
  
  《中国合伙人》是一个典型。在这部影片中, 三个年轻人迫切地渴望获得成功, 并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财富和名气。片中, 王阳事业成功后把大把的钞票撒向了天花板。金钱在这里成了积极的价值符号, 显示了这部影片对“中国式成功”的支持与肯定。有梦想是对的, 重要的还有如何实现梦想, 中国类型电影也对此给出了答案。在《北京遇上西雅图》中, 文佳佳最初对幸福和成功的定义无非是金钱, 重要的是钱, 而不是如何获得金钱。因此, 她甘愿被包养, 心安理得地花着包养人给她的钱。但在最后, 经历了一番情感波折, 她的认知发生了变化, 果断地放弃了养尊处优的生活, 通过自力更生获得成功和金钱, 并最终赢得了真正的爱情和幸福。
  
  其次, 中国梦为中国类型片提供了新的创作题材。影响重大的文化议题会推动类型电影开发相关题材。中国梦为中国类型电影贡献了许多新的题材。中国梦首先是强国梦、大国梦, 要实现这个梦, 中国就必须在全球范围内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对普通中国人来说, 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也可以在海外实现, 当下很多中国人走出国门, 无论是经商还是旅游或者学习, 中国人的国际故事越来越丰富有趣。这些都为中国类型片的创作提供了新的题材。无论是《中国合伙人》《北京遇上西雅图》还是《战狼2》《湄公河行动》, 以及《红海行动》等, 都将场景搬到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无论是普通中国人还是作为一个国家形象的中国人, 都在世界各地努力奋斗着, 展示着一个古老而勤劳的民族、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良好风貌。
  
  再次, 中国梦为中国类型电影提供了新的文化冲突。一旦中国将自己的活动领域放到全球范围内, 新的文化冲突便产生了, 这些冲突随之在中国类型电影中被表现了出来。在警匪片、动作片、军事片中, 冲突的对象可能是敌对国家、恐怖分子、国际贩毒集团等, 冲突的原因可能来自于意识形态性的差异, 也可能是由于根本利益的不同。在《湄公河行动》中, 冲突的对象是国际贩毒组织;在《战狼1》和《战狼2》中, 冲突对象是国际雇佣军;《空天猎》的冲突对象则是国际恐怖组织。
  
  对普通中国人来说, 冲突可能来自于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阻碍。比如《中国合伙人》中的孟晓峻, 他是堂堂燕大高材生, 却在美国屡屡碰壁, 最后沦落到了餐馆当侍应助理。成东青毕业后留在燕大教书, 但生活清苦, 因私自在外授课而被校方开除。中国人也有可能会因为文化、生活习惯、法律制度、价值观的差异而与外国人发生各种冲突。《中国合伙人》就明确展示了中国梦与美国梦、中国价值观与美国价值观的冲突。在片中, 三个主角所开办的英语培训学校遭到了美国普林斯出版社对其侵犯版权盗用教材和真题的控诉。三人对美国从最初不理智的迷恋到最后的清醒认识, 不断地接受文化冲击并重建了自己的价值观, 最终以自己的方式赢得了美国人的尊重。
  
  三、类型人物--中国梦的实践者
  
  文化是人的创造, 人是文化的具体实践者。“马克思是从人的生产实践, 从人的劳动中审视文化的。文化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是人的创造性劳动的结晶, 是人的不同形态的创造物的多元复合体, 也是人类进步与迈向自由的尺度。”[4]中国梦作为文化议题, 在类型片中主要是通过人物呈现的。在这个议题的冲击下, 中国类型电影的人物塑造, 无论是种类、行动还是价值观念, 都出现了一些新的气象, 呈现出新的审美趣味。
  
  首先, 更为注重人物内心的挖掘。类型片处理文化中困扰着类型人物的诸多问题,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构成了类型电影的一个基本叙事结构。对个人来说, 中国梦是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而所谓幸福, 无外乎事业成功、家庭美满、个人实现, 以及一个最为现实的标准, 那就是财富。类型电影以正面的价值描写人物的幸福追求, 关注人物的个人欲望, 进入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充分展现了他们的情感与梦想。在《中国合伙人》中, 三个主角性格各异, 但都有着强烈获得事业成功的个人欲望。通过个人的聪慧、才华和努力, 三人终获成功, 并使无数中国人获益。作为一部警匪动作片的《湄公河行动》, 其人物塑造也一反同类电影的常态, 而是深入开掘了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片中的方新武之所以冒着生命危险在三角洲地带搜集情报, 不仅是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更是出于为女友报仇的私欲。甚至, 当他逮捕了仇敌之后, 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而杀死了他。这个人物就在根本上突破了传统类型人物的固有形象, 有了更为复杂的内心和更为私人的情感。
  
  其次, 类型电影的人物形象越来越丰富。中国梦关乎每一个中国人, 无论他们的身份、职业与地位。只要他们有着自己的梦想, 有着自己的奋斗, 都可能成为电影表现的对象。《战狼》的主角是中国军人, 《湄公河行动》的主角是中国警察, 在《东方中国梦》中则是中国科学家;并且, 许多普通人、小人物, 也带着他们的小心思、小梦想进入了类型电影中, 这其中以喜剧片的创作最为突出。在《煎饼侠》《夏洛特烦恼》《绝世高手》《缝纫机乐队》中, 一群生动的小人物成为主角。他们的故事也许并不惊世骇俗, 但也足够惊心动魄, 扣人心弦。在故事里, 他们自身的缺失与欲望都得到了尊重与重视。中国梦归根结底还是要惠及普通中国人、中国人中的小人物, 他们才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主心骨, 因此, 很多类型片对这些人物的表现就逐渐成为了自觉的追求。
  
  再次, 类型人物的个人意识与集体意识融合。中国梦是国家、民族的梦也是个人的梦。
  
  对个人来说, 中国梦是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和梦想, 对中国和中华民族而言, 中国梦是中国人在实现强国富民的同时, 也能够为全世界作出贡献。中国梦中既有集体的性质也有个人的性质。个人梦和集体梦是一对辩证的关系, 集体梦的实现需要万千个人梦, 而个人梦的实现也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中国合伙人》不仅赞同三个主人公的个人欲望, 肯定他们的事业追求, 同时也将他们的事业与中国的发展结合起来。他们的事业建立在中国人想要出国的愿望之上, 建立在中国落后于发达国家的现实之上, 但是中国在发展, 现实也在逐渐发生改变, 如孟晓骏在影片中对美国人所言:“我们今天来这里是为了告诉你们一个事实, 中国在改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英语教育市场, 今天, 中国学生来美国不是为了留下, 他们想要回去。”他们面临着普林斯出版社高额的赔偿诉讼, 事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但正是依托于强大的祖国, 他们决定将学校在美国上市, 从而摆脱了诉讼危机, 迈向了更大的成功。
  
  对警匪动作片来说, 国家的强大对个体的意义更为巨大, 这类电影往往会明确展示个人和国家的关系--只有强大的国家才能维护个人的利益。在《战狼2》中, 冷锋在海外的救援行动之所以成功, 与背后强大中国的支持密不可分。影片的最后更是打出了字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 不要放弃!请记住, 在你身后, 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东方中国梦》以更为直接的方式论证了个人梦、国家梦、民族梦以及全人类梦想的关系。影片中的中国科学家都有个人实现的梦想, 而当他们通过努力攻克了一个个科学难关后, 就惠及了国家、民族, 也惠及了全人类。从个人到集体, 从小我到大我, 这部影片充分诠释了中国梦的本质。
  
  参考文献
  
  [1] 倪震。银幕上的中国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2012:72.
  [2] 托马斯·沙兹。好莱坞类型电影[M].冯欣, 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42.  
  [3]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241.  
  [4]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178.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