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短歌行》中的“吞吐”之美

发布时间:2016-03-15 19:37:07
   摘要:《短歌行》是三国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歌结构上似合似离, 句句铿锵有力, 给人吞吐宇宙之感。《短歌行》创作在一个月明星稀、风平浪静的夜晚, 作者设宴宾客, 明色明媚、那迷蒙的山影直击人心, 作下此诗。本文重点探讨《短歌行》中的“吞吐”之美。
  
   关键词:短歌行; “吞吐”之美; 赏析;
 

 
  
  作者在《短歌行》这首诗中所吐露的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并不是直抒胸臆, 而是利用文字的美妙, “吐”、“吞”相结合地表达出来的, 新奇有趣的同时, 又具有丰富的内涵。接下来, 谈谈对《短歌行》中所蕴含的“吞吐”之美的几点思考。
  
  诗歌原文:
  
  《短歌行》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忧从中来, 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 枉用相存。挈阔谈宴, 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 月鹊南飞。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通读全篇, 本首诗一共分为八节。又可分成四大节, 第一二节为一节;三四节为一节;五六节为一节;七八节为一节。每一大节中都采用“吞”、“吐”结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忧愁与苦闷, 并含蓄地说出愁苦的原因。
  
  诗人在第一二节的时候就直接吐出自己心中的、人生的“苦”与“忧”, 这是全诗的第一吐, 但是并没有说明“苦”与“忧”的原因, 这为第一吞, 所以开头两节有吐有吞。旨在感叹时光的流失、岁月的无情, 人生如同“朝露”, 稍瞬即逝, 自己已经到了壮年。接下来, 诗人在第三四节中通过用“子衿”、“君”、“嘉宾”等意象来侧面反应自己前面吞的内容, 即自己“苦”和“忧”的原因和内容。其实, 诗人通过这两节, 表达的是对贤才的渴望、对贤能的思念。着名文学家方伯海曾这样评价《短歌行》:“篇中曰君, 曰嘉宾, 曰相存, 曰旧恩, 意中却有所指之人, 其先主与孙权乎?”但是这种说法太过笼统, 有时候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分析。但是, 这里所表达的意思并不是“求贤”, 因为这首诗作于赤壁之战前夕,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诗人表达的是一心为国、心系国家, 别无他意。
  
  接下来写道:“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 好像鹿在原野上欢叫着吃着艾蒿一样, 我高兴地奏乐设宴来款待我的朋友, 描述的是宴会上欢快的场景, 只要你愿意来, 我都会用”座上宾“的礼仪招待你们, 我们是可以和睦相处、相互合作的。在某种意义上, 这也是诗人许下的诺言, 只是通过”吐“的方式含蓄的表达出来, 没有自我吹捧的意思。
  
  其次, 诗人在第五六节中触景生情、寓情于景, 通过”明月“这一意象来倾吐自己内心的”忧“这是全诗的第二吐。接下来, 诗人在第七节中利用”乌鸦“这一意象来侧面向大众反应自己”忧“的内容和原因, 这是第二吞。另外, 诗人在第八节中利用”山“、”海“、”周公“等诸多意象还倾吐自己”天下归心“、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这是全诗的第三吐。读完、分析完整篇诗之后, 我们不难发现, 诗人苦恼、忧愁的是自己拥有统一天下的远大理想、雄心壮志, 但却没有贤能将才来辅佐自己, 经过漫长岁月的奋斗, 天下仍然没有统一、梦想依旧没有实现, 而自己却慢慢变老。所以, 整篇诗, 通过”吞吐“对比来展示自己的真心, 抒发自己招揽天下贤能将相来帮助自己一统天下的真情实感。另一方面, 这里其实也充分运用了比兴手法, ”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忧从中来, 不可断绝。“其中的”掇“实际上是摘取、拾捡的意思, ”明明如月“, 说的是, 贤才们就好像那无法摘取的明月, 只能远观。用来抒发自己对贤才的渴望。其实, 这里不仅有比, 也有兴。为什么呢?这里的比, 其实是明比、兴, 其实是暗比。将明月比喻成贤才, 这就是明比。而兴的传递其实是暗比, 我国古代的大部分诗人都喜欢明月这一意象, ”月“象征团圆、象征思念, 在这里, 诗人利用明月来传递自己皎洁如月的内心, 表达”愿我如心君如月, 夜夜流光相皎洁“的内心, 希望能实现心与心的相互交映, 我一直都在等待, 等待贤才们的到来, 只要你能来, 我都会给你优待, 如此的良苦用心, 怎能不打动贤才们的内心?
  
  另一方面, 诗人以典故作比喻, 来进行”吞“、”吐“.”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这其实用到周瑜的典故。史料中记载”一沐三握发, 一饭三吐哺“, 周瑜礼贤下士, 连洗一次澡、吃一顿饭的时间都没有, 作者借助周瑜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礼待天下贤能的真诚与决心。其实, 深入分析后, 我们还能从这个典故中看到另一层含义, 就是作者向天下人昭告自己忠于国家、忠于汉室的赤子之心, 以周公自比, 表达自己的忠诚, 打消那些犹豫不决的贤才们内心的顾虑, 昭告天下, 自己招揽贤才, 只为为国建功立业, 披肝沥胆、震慑人心。
  
  通过上述分析, 不难发现, 诗人的”吐“, 都是直抒胸臆, 直接表达内心所想所感;诗人的”吞“都是含蓄的, 利用比兴的手法表达, 将自己的”苦“、”忧“通过各种意象表达出来。但是, 诗人也不是一次性吐完、吐尽内心的苦忧, 而是借助两次”吞“, 具体来说就是两次曲折、坎坷, 进行三次”吐“, 最终将内心苦忧完全倾吐, 荡气回肠、如歌如泣、感人肺腑, 让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从全诗的抒情方式来看, 与西方的古典主义文学具有相同之处, 具体来说就是有克制、理性地表达内心情感, 而非自由、无所顾忌的宣泄。”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饮着美酒、赏着歌舞, 感叹人生。如果酒醉后随意宣泄欲望, 这与草莽、村夫有什么不同?其实, 我们都知道, 酒醉后诗人会感奋于一些事物, 产生创作的冲动和欲望, 酒后感性思维是非常强烈的, 如果诗人无法用理智来克制自己的感性思维, 那么是作不出这样优秀的诗的。所以, 本诗中的”吞“正是冷处理、冷加工的表现。
  
  从我国历史的长河中, 我们不难发现, 短歌行是作者创作于三国时期, 在三分天下的环境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报复。尤其是魏晋时期、三国时期是民族觉醒的阶段, 作者树立远大理想, 想”进“一步, 但却让贤能们难以相信, 更不愿助其一臂之力。而当时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主流思想尚未恢复正统, 面对人们思想上、行为上的停滞不前, 诗歌中的”忧从中来, 不可断绝“正清楚、直白地表明了这一点。因此, 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心理因素等共同造就了诗歌的”吞吐“之美。
  
  着名的历史学家刘勰曾对短歌行作者的诸多文学作品进行点评, 在《文心雕龙》中曾写道:”观其诗文, 雅好慷慨, 并志深而笔长, 故梗概而多气也。“说的是, 看他的诗文, 常常会慷慨激昂, 尽管处于动荡的社会之中, 因为作者深刻的情志引发深长的笔意, 因此作品也会慷慨激昂且气势旺盛。可吐亦可吞, 有吐也有吞, 将自己慷慨激昂的内心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短歌行》是一首典型的汉乐府诗, 在这首诗中, 独特的艺术风格, 通过各种各样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 将作者统一天下、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的雄心壮志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将自己的远大理想直抒胸臆地”吐“出来, 将自己无法招揽天下贤士的忧思与原因通过”子衿“、”乌鸦“等各种意象含蓄地表达出来, ”吞吐“结合, 直接与含蓄结合, 从而充分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情感。其次, 这首诗是建安文学的代表, 头处处透露建安风骨, 在我国文学史上光芒四射、熠熠生辉, 作者感叹于韶华易逝的悲凉、理想难以实现的苦忧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回肠荡气。
  
  参考文献
  
  [1] 武胜文。建安风骨何处寻慷慨悲凉《短歌行》--曹操《短歌行》赏析[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8 (6) :11-13.
  [2] 李达五。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精神[M].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5 (4) :16.  
  [3] 高玉昆。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3) :143.  
  [4] 南春玉。从《短歌行》看建安风骨--曹操《短歌行》赏析[J].北方文学, 2017 (17) :286.  
  [5] 陈勇。对酒幕贤能忧心兴波澜--曹操《短歌行》赏析[J].快乐阅读, 2012 (3) :119.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