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实践视角下浅谈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05-11 10:53:01
  摘要:什么是艺术实践呢?个人理解为艺术实践就是带着一种艺术的眼光,去观察、思考、体验感悟现实生活并用艺术的方式将生活表现出来,不断的在自然、生活中提升自己艺术能力的过程。“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句格言,充分表达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两者是紧密联系的。艺术里映射生活的真实,生活又会给艺术带来绝妙的灵感。所以艺术和生活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了生活,艺术犹如无源之水,而生活靠艺术的回馈而更加文明。因此,如何正确的对待艺术和生活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艺术实践;艺术与生活;关系
  
  一、艺术的源泉是生活
  
  艺术既是一种意识形态,又是一种客观存在。一般认为,艺术是人们把握现实生活的一种精神性实践活动,它以艺术活动为重要途径,并且运用某种象征符号形式创造出艺术形象,最终以艺术品的方式展现。这种艺术品不只是对生活细节的照相复制,而是在艺术里体现生活的真实感,并且对艺术品注入艺术创作者的个人情感、信仰和价值观念。
  
  (一)生活与艺术创作者
  
  艺术实践、艺术活动作为人们以直觉的、整体的方式把握客观对象的一种方式,也是艺术创作者们认知和感悟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不同的文化环境下,会对艺术创作者的思想观念、艺术创作产生影响。
  
  艺术创作者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可以从他们的身上看到艺术与生活的联系。陈鸿翎,1955年在云南省的一个教育世家出生,兄妹四人受到家庭文艺气息的影响,也都比较喜欢文艺,同时也为他以后的艺术发展成长打下了基础。1972年1月陈鸿翎到竹园镇的一个半山区当插队知青,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的改变,他把乐器的学习、出宣传栏等作为了他的精神支柱。1985年陈鸿翎考取云南艺术学院干部进修班接受高等教育,在为期两年的学习期间,陈鸿翎学习吸收了中西方艺术文化知识,更深层次的认识了艺术的本质。1996年参加第三次入选国展开幕式时,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与缺点,经过十年的努力,不仅让他认识到书法艺术的美,更是达到了在艺术世界中畅通无阻的心境。2002年开始任教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将自身多年实践总结的经验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并且以身作则,为书法艺术氛围的形成承担责任。
  
  (二)生活中的艺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道德文化失去了主导地位,在利益欲望的驱使下,艺术被拖入市场并于经济挂钩,使得很多艺术创作者像被打了金钱兴奋剂一样,为了名利变得疯狂。在这样一个时代下,我们应该冷静的去思考人类生活和艺术的关系,艺术如何反映生活,如何用艺术更好的服务大众。
  
  艺术存在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生活中有很多艺术的表现形式,比如书法、绘画、园林艺术、艺术体操等。比如陈丹青先生的作品描写了藏民的日常生活细节,抓住了深入灵魂的感人场面,使得作品很有感染力。同时也证明了艺术源于生活的客观真实。例如敦煌莫高窟里的壁画,就是当时人们的信仰、生活生产状态的真实反映。
  
  二、艺术高于生活
  
  艺术从生活中取材,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感悟通过提炼,凝结再创作的方式展现给世人,一件艺术品的诞生是凝聚了艺术创作者的阅历、见闻、精神面貌的。不是简单的将生活、自然模仿,将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进行复制,而是有所舍取的提炼生活中的精华。这种提炼凝结的精华是人类精神世界的食粮,是人们传达情感和理想的方式,是对社会的反映。
  
  审美价值是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也是唯一能够和其他意识形态可以区别的地方,艺术作品可以用来传达艺术创作者自己的审美观念,也可以对欣赏者通过艺术欣赏进行精神上的陶冶,并满足自己的精神审美需要。基于这种特征,生活中丑陋的、肮脏的东西都被摒弃,美好的东西通过艺术传达给生活中的每一个人,让世人发现世界的美,让世人获得精神享受。艺术是一种被提炼的精华,它可以形成思想,指导人们的行为方式,比如审美思想、领导艺术等,这些思想的形成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这就是之所以艺术高于生活的地方。
  
  三、艺术与生活相辅相成
  
  (一)艺术不可脱离生活
  
  脱离了生活的艺术,就剩下了“假、大、空、虚”,没有具体的事例、故事来支撑它,它必然会在历史长河中消逝。衡量一件艺术品是否真实感人,关键是它所蕴含的内容,是否可以通过现象看到事物本质,是否可以通过生活形象反映出生活本质。艺术创作者是人,艺术家也是人,艺术大师还是人,而且是现实中的人,那么他们所创作的作品是为了满足社会某一方面或者某一阶层的需要。比如中国的四大名着,历经这么多年岁月的洗礼还是经典作品,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反映了当时的人们的生活概况,用根据真实的事件改编的故事表达出自己的理想和感受,可以抨击当时的社会,可以感叹世态炎凉,用文学艺术来映射社会,满足社会一些阶层人们的精神需求,也是顺应时代的潮流,这些没有什么是可以凭空捏造出来的。
  
  (二)艺术应该以人为本
  
  艺术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生活中的一种方式。艺术不应该只是属于艺术家的创作活动,还有在社会生活中传播、接受和消费艺术作品等。艺术创作应该面向更多的人,比如“草根”,让更多的人去欣赏了解艺术,而不是将创作的艺术作品束之高阁,甚至完全变为商品。
  
  多种艺术品的形成是通过对生活有取舍的提取形成的,因为每个人所处的时代不同,环境不同,文化不同,对艺术品的感受也不同,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欣赏到艺术,才会形成各色各样的艺术品,让每个人都从艺术中感受到美,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艺术反作用于生活
  
  艺术创作主要是以人为主体进行的,创作的作品应该是人们能够接受的。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审美价值,如果将丑陋的、暴力血腥的、形象狰狞的作品视为可以接受的范畴,那体现出来的是混乱、触目惊心的现实。
  
  艺术是一种精神性的活动,是人类精神世界的食粮,如果艺术放弃了追求真善美的理想,在这样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下,人类道德逐渐沦丧,世界将会变的混乱不堪。
  
  四、总结
  
  艺术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两者相辅相成。我们应该利用艺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而不是将艺术列为商品、市场行列,或者传播错误的价值观的方式。
  
  参考文献:
  
  [1]施维。浅谈艺术与生活的关系[J].人文论坛(2015):63.
  [2]李国玺。浅谈艺术与生活的关系[D].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3.
  [3]魏惠琴。生活史视角下的艺术之路-以陈鸿翎为个案[D].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2.
  [4]艺术实践在艺术教育中的意义[J].中国学术期刊网。
  [5]丁轶文。艺术源于生活-结合艺术实践浅谈艺术与生活的关系[D].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3.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