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译者主体性的艺术解析

发布时间:2011-11-29 02:15:30
   摘要:《王尔德童话集》兼具“童化”和“成人化”特征, 语言唯美, 寓意深刻。基于在中国影响深远的巴金译本, 从语言之美的重构、语言目的的显现以及语言表达的制约三个方面探析译者巴金在翻译过程中所发挥的译者主体性, 解读译文所重构的音乐美、形象美和朴素美, 分析其后所隐藏的译者的真实目的, 探究其译文语言表达所受制的三因素--时代背景、读者群体和原作者的目的, 旨在让读者更好地领会译者在翻译童话文本时既张扬自我又保持忠诚的主体性。
  
   关键词:《王尔德童话集》; 巴金; 译者主体性; 艺术解析
 
  
  一、引言
  
  《王尔德童话集》包括《快乐王子故事集》、《石榴之家》等九篇童话, 通篇贯穿人道主义精神, 同情穷苦人民, 配合儿童心理, 符合成人思路。巴金所翻译的《王尔德童话集》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现代文坛对王尔德作品的最后一次译介, 其童话译本保留王尔德语言的诗意细腻, 烙上自我真挚直率的语言风格印记, 注重译文文本的“童化”, 加强语言的“童趣”和“童味”, 顺应儿童的思维意识;同时兼顾成人的思路, 再现原着语言的思想深度。
  
  国内外学者对王尔德童话的研究多从文学、哲学、语言学以及宗教学视角进行解读, 主要研究王尔德童话中的死亡意象[1], 美学思想[2], 悲剧意识[3], 伦理道德[4]和文体特征[5]等, 童话文本翻译鲜有人问津, 也较少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对王尔德童话集进行深度解读和剖析。
  
  译者主体性一直倍受翻译界的高度关注, 译者主体性的发挥状况影响着原着在目的语环境中的接受度和流传度。[6]近代翻译研究根据译者主体性的发挥重新定义了译者的地位。在动态的翻译过程中, 原文文本中所存在的不可译性为译者的主体性发挥创造了空间, 允许译者给予原文文本新生命, 催生新文本和新思想。译者主体性的三元素包括:主观能动性、为我性和受动性。[7]
  
  文章拟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 对巴金译本《王尔德童话集》进行深入解析, 围绕译本语言之美的重构、语言目的的显现以及语言表达的制约三个方面来具体展现译者巴金作为解读者的能动性、传播者的为我性以及创造者的受动性。
  
  二、语言之美的重构---解读者的能动性
  
  王尔德的语言韵律和谐, 形象细腻, 内含朴素。巴金作为解读者, 其主体性的发挥主要体现在翻译过程中所调动的主观能动性上, 他克服语言和文化上的障碍, 在不偏离原文内容和语境的基础上, 对原文文本的内容注入个人的见解和阐释, 对原文文本的语言表达和文体风格进行再加工, 从而催生烙上朴素风格印记的新文本。因此对原语言进行艺术再创造时, 巴金竭力减少翻译语言给目的语读者造成的语言陌生感和隔离感, 对原语言的音乐美、形象美、朴素美进行重构, 力求译着的语言表达合乎中文表述方式, 符合中文读者的意识形态, 从而使中文读者对原着内容产生更为独到深入的理解和反思。
  
  (一) 音乐美
  
  在《夜莺与蔷薇》这篇童话中, 王尔德尤为注重语言音乐美的展现, 以悦耳和谐、节奏鲜明的语言营造层层递进的氛围, 塑造夜莺声音动听、情感真挚的形象, 极好地诠释音乐化的语言, 让读者产生更强烈的情感共鸣。巴金在其译本中, 着重对《夜莺与蔷薇》这篇童话中的音乐美进行再创造, 将富有节奏感的语言进行再加工, 以合乎中文读者思维的方式演奏出一段扣人心弦、悲壮凄美的乐章。
  
  例1原文:All night long she sang with her breast against the thorn, and the cold crystalMoon leaned down and listened.All night long she sang, and the thorn went deeper and deeper into her breast, and her life-blood ebbed away from her. (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 [8]28
  
  译文:她把胸脯抵住刺整整唱了一夜, 清澈的冷月也低下头来静静听着, 她整整唱了一夜, 蔷薇刺也就刺进她的胸膛, 越刺越深, 她的鲜血也就越来越少了。[9]24
  
  在例1中, “leaned down and listened”使用英语语音中头韵的修辞手法, 用“leaned”和“listened”相互押韵, 展现原文语言的声情交融。原文中反复出现“All night long”, 强调夜莺为爱情所甘愿承受的代价, 渲染夜莺为爱献身的悲壮氛围。巴金为了在其译文中竭力再现和重构原文的音乐美, 创造性地使用中文叠字替代英文头韵来增强译文语言的音乐感。“整整”“静静”这类叠字不仅能够协调译文语言的音调, 且烘托出悲凉凄美的气氛。为了强化语言的节奏感, 译者并未直译出原文的“her life-blood ebbed from her”, 而是重构原文的句式和句意, 译为“她的鲜血也就越来越少了”, 与“越刺越深”相呼应, 使得译文句式更为工整匀称, 语言节奏更为顺畅和谐。
  
  例2原文:Bitter, bitter was the pain, and wilder and wilder grew her song, for she sang of the Love that is perfected by Death, of the love that dies not in the tomb. (The Nightingale and TheRose) [8]29
  
  译文:她痛得越厉害, 越厉害, 她的歌声也唱得越激昂, 越激昂, 因为她唱到了由死来完成的爱, 在坟墓里永远不朽的爱。[9]25
  
  在例2中, 巴金将原文中起强调作用的倒装句调整为正常的中文句式结构, 在译文中沿用原文中反复的修辞手法, 选用贴合语境和句意的词汇再现原文的音乐回旋感。将原文的“bitter, bitter”和“wilder and wilder”加工为“越厉害, 越厉害”和“越激昂, 越激昂”, 能够有效地强化语义, 营造壮烈的乐感, 再现夜莺经受锥心之痛的画面。
  
  巴金的译文句式有散有整, 声调有抑有扬, 词语重叠复沓, 增强了译文语言的音乐节奏感和艺术感染力。在这样渐进加强的节奏中, 读者能深刻地感受到夜莺的歌声美妙动人, 她的感情高尚圣洁, 她对爱情执着向往和为爱壮烈牺牲的决然。
  
  (二) 形象美
  
  在写给儿童阅读的《快乐王子童话集》中, 王尔德语言的形象美最为突出。王尔德笔下的人物打破世界的常规, 无生命的物品被赋予生命, 动植物被赋予人的特性。其中《快乐王子》《夜莺与蔷薇》《忠实的朋友》《了不起的火箭》这四篇童话对人物的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最能体现原着语言的形象美。巴金依据中文表达习惯, 对原语言的形象美进行再加工, 对人物的动作、肖像、语言进行再创造。
  
  例3原文:“For a red rose?”they cried;“how very ridiculous!”and the little Lizard, who was something of a cynic, laughed outright. (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 [8]25
  
  译文:“为了一朵红蔷薇!”他们嚷起来, “多么可笑!”小蜥蜴素来爱讥诮人, 他大声笑了。[9]21
  
  在例3中, 巴金将原文的“ridiculous”译为“可笑”, “laughed outright”译为“大声笑了”, 其译文在人物语言和动作描写上的选词更为符合蜥蜴“爱讥诮人”、不解风情的性格特点。原文中的“who was something of a cynic”被译为“素来爱讥诮人”, 译文对蜥蜴肖像描写上的再加工, 不仅更为贴切原文的语境, 而且惟妙惟肖地塑造蜥蜴尖酸刻薄、市侩庸俗的形象。
  
  例4原文:As soon as there was perfect silence, the Rocket coughed a third time and began.He spoke with a very slow, distinct voice, as if he was dictating his memories, and always looked over the shoulder of the person to whom he was talking.In fact, he had a most distinguished manner. (TheRemarkable Rocket) [8]61
  
  译文:等四周完全静下来的时候, 火箭又第三次咳嗽而且说起话来了。他说话声音很慢, 而且很清楚, 好像他在读他的论文让人记录似的, 他从不正眼看听话的人。他的确有一副堂堂的仪表。[9]57
  
  例4中的译文贴近中文表达习惯, 将原文中的动作描写“looked over the shoulder”译为“从不正眼看”, 原文关于火箭的肖像描写“had a most distinguished manner”则被译为“一副堂堂的仪表”, 这样的语言再创造更为生动形象地彰显出火箭自命不凡、目中无人、恃才傲物的性格。
  
  在动态的翻译过程中, 巴金基于对原文人物和语境的解读, 对原文的语言进行再加工, 对原文的形象进行重构, 使人物的形象特点更为立体饱满, 顺应目的语读者的思维, 激发读者的兴趣。
  
  (三) 朴素美
  
  王尔德在其唯美诗意的笔风中掺杂着生动的朴素美。在其童话集中, 王尔德对人物的语言描写笔墨颇多, 对被赋予灵魂和人格的动植物和物品的语言描写多是极具生活化和口语化的表达, 这类表达朴实无华, 极好地展现出一份朴素美。巴金抓住原着的这一特质, 在翻译原着人物语言时, 在译本中充分融入自己通俗质朴的创作风格, 重构原着的朴素美, 将这份简单细腻的朴素美发挥到极致。
  
  例5原文:“You have been trifling withme, ”he cried.“I am off to the Pyramids.Goodbye!”and he flew away. (The Happy Prince) [8]11
  
  译文:“原来你从前是跟我寻开心的, ”他叫道。“我现在到金字塔那边去了。再会吧!”他飞走了。[9]7
  
  例5原文中燕子的语言简单俏皮, 它所说的“trifling with me”被创造性地译为“寻开心”这一口语化的表达, 不仅强化原文语言的朴素美, 而且使得燕子的人性特征更为显着。译文语言中巧妙地运用语气词“了”和“吧”, 使得译文语言更为通俗鲜活。
  
  例6原文:“He is a perfect horror!”screamed the Cactus.“Why, he is twisted and stumpy, and his head is completely out of proportion with his legs.” (The Birthday of the Infan-ta) [8]8]112
  
  译文:“他是个十足可怕的东西!”仙人掌叫道。“他身子矮胖, 又扭歪地不成形, 他的头大得跟腿完全不成比例。”[9]109
  
  例6原文仙人掌的言语直白坦率, 译者依据原文的语境, 将“a perfect horror”和“twisted”分别译为“十足可怕的东西”和“扭歪地不成型”这样极具中文口语化特征的表达, 不但在其译文中进一步加强原文朴素美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而且使得仙人掌口中丑陋的小矮人形象更为夸张。原文中的对话表达活泼有趣, 简单朴素, 巴金在翻译时, 对原文的朴素美进行再加工, 创作出烙上中文口语表达特点的译文, 译文语言更为生动平实, 表达贴近生活, 吸引读者阅读, 便于读者理解。
  
  三、语言目的的显现---传播者的为我性
  
  巴金作为原着的传播者, 从自己的文化身份审视和解读原文文本, 努力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文化意识、审美能力, 灵活选择、判断和运用翻译策略和技巧来译出合乎目的语表达习惯, 满足自己需求和读者期待、引起读者共鸣且能够启迪读者的译文文本。
  
  在王尔德童话的巴译本中, 为了既忠实原着风格的诗意细腻, 又在译着中加诸朴素自然的风格, 为了使目的语读者获得与原语言读者类似的情感上的启迪和审美上的愉悦, 巴金打破过往翻译僵化的对等模式, 结合直译与意译的翻译策略, 在译着中多处使用增译、倒置法、拆译法、脚注和括号翻译法等翻译技巧。
  
  为了使译文句子结构更为完整、译文内容更为具体生动、目的语读者对原文人物的特点和情绪变化产生更为清晰的认知, 巴金对原着人物形象塑造的细节描写上采取增译的翻译技巧。
  
  例7原文:“Shall I love you?”said the Swallow, who liked to come to the point at once. (The Happy Prince) [8]10
  
  译文:“我可以爱你吗?”燕子说, 他素来就有马上谈到本题的脾气。[9]6
  
  例8原文:Thinking always made him sleep-y. (The Happy Prince) [8]15
  
  译文:他有这样的一种习惯, 只要一用思想, 就会打瞌睡的。[9]11
  
  例7和例8的原文中并无“素来就有……脾气”和“他有这样的一种习惯”这样的表达, 译文在细节描写上的增译不仅使句子内容完整, 易于理解, 而且使得燕子性格直率、不爱思考的形象更为深入人心, 满足儿童读者想象力的发挥。
  
  在写给成人阅读的《石榴之家》中, 王尔德的语言表达相对深奥, 句子结构也相对复杂。巴金在翻译时不拘泥于原文语言的表达, 不局限于概念中的对等翻译, 兼顾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 避免翻译腔过于浓重。对原着长难句进行处理时, 他在译本中多使用倒置法和拆译法。
  
  例9原文:Grief, or the plague, as the court physician stated, or, as some suggested, a swift Italian poison administered in a cup of spiced wine, slew, within an hour of her wakening, the white girl who had given him birth… (The YoungKing) [8]78
  
  译文:生他的那个颜色苍白的少女醒过来不到一个钟头就死了, 她究竟是让悲哀杀死的呢, 还是像御医所宣布的, 染了时疫死去, 抑或照某一些人隐隐约约地说的, 喝了放在香料酒里的意大利急性毒药致死的呢, 这就没有人知道了。[9]76
  
  例9中的句子主干部分为“Grief, or the plague…or a…posion…slew the white girl”, 巴金在翻译时首先理清原文的逻辑, 提炼句子的主干, 之后按照中文表达方式, 对原文的句子语序进行倒置, 译文中以“the white girl”作主语成分。原文中作修饰成分的定语从句---“administered in a cup of spiced wine”和“who had given him birth”在译文中被提至中心语前, 从而符合中文表达的逻辑顺序。
  
  例10原文:And lo!Through the painted windows came the sunlight streaming upon him, and the sunbeams wove round him a tissued robe that was fairer than the robe that had been fashioned forhis pleasure. (The Young King) [8]96
  
  译文:看啊!太阳穿过彩色玻璃窗照在他身上, 日光在他四周织成一件金袍, 比那件照他的意思做成的王袍还要好看。[9]93
  
  在例10中, 巴金在其译文中将原文的倒装句调整为正常语序---“the sunlight came through the painted windows”, 且对原文中的长句进行拆译, 将长句拆分为短句, 先译出句子的主干成分“the sunbeams wove round him a tissued robe”, 再将原文长句中的定语从句译成独立的中文短句, 以此达到逐步细化、循序渐进的作用。
  
  通过例9和例10, 可发现为了使译文表达更为准确简洁、凝练通畅、顺应中文读者的逻辑思维, 巴金依据自己的解读, 将结构复杂、修饰繁多的原文在译文中进行倒置和拆译, 调整语序, 破句重组, 化繁为简, 以此更好地增强译文语句间的逻辑性, 便于目的语读者更好地接受和理解原文的内容。
  
  当原着中出现目的语读者陌生的异国地理位置和文化常识时, 为了解决目的语读者的困惑, 降低理解的难度, 便于读者的阅读, 拓宽读者的视野, 扩充读者的知识, 巴金在译本中灵活运用脚注加以补充和拓展异国地理和文化知识。
  
  例11原文:have we not children enough ofour own, that thou must needst bring a changeling to sit by the hearth?… (The Star-Child) [8]186
  
  译文:难道我们自己的孩子不够多, 你还得带一个换来的孩子到我们家里来吗?[9]177
  
  在例11中, “changeling”在这里译为“换来的孩子”, 脚注为:传说有仙女拿一个奇丑的孩子换了别人的美丽的孩子, 所以“换来的孩子”不受人欢迎。这里的脚注有效解决了读者阅读译文时产生的疑问---根据原文语境明明是“捡来的孩子”, 在这里却说成是“换来的孩子”.根据译文对“changeling”的脚注解释, 可知由于在原语言文化中“换来的孩子”不受欢迎, 这样的选词在原文语境下充分表现了妻子对丈夫捡回来的孩子的排斥和不喜。
  
  在王尔德童话的巴译本中, 为了使译文句子之间关系清楚、结构紧凑、意义连贯, 巴金在翻译原文长句中所含的作修饰成分的定语从句时, 多处运用括号翻译法进行处理, 从而避免意义模糊、逻辑混乱。这一翻译技巧在《西班牙公主的生日》中得以大量运用。
  
  例12原文:It certainly was a marvellous bull-fight, and much nicer, the Infanta thought, than the real bull-fight that she had been brought to see at Seville, on the occasion of the visit of the Duke of Parma to her father. (The Birthday of theInfanta) [8]105
  
  译文:这的确是场了不起的斗牛戏, 而且照小公主看来, 比真的斗牛戏还好 (那次帕马公爵来访问她父亲的时候, 她在塞维尔被人带去看过真的斗牛戏) .[9]101
  
  例12的译文先翻译出原文句子的主要成分“It certainly was a marvellous bull-fight, and much nicer, the Infanta thought, than the real bullfight”, 再以括号翻译法的方式翻译出原文中的定语从句和状语成分, 使得句子结构更为简单明了, 逻辑清晰, 避免翻译时出现机械冗长的译文, 增加译文的可读性, 这样结构明确的译文容易为中文读者接纳。
  
  在《王尔德童话集》的巴译本中, 巴金不仅专注于原着和译本的语言表达和句子结构, 而且尽力再现贯穿原着的人道主义精神。巴金出于对儿童的关心和对国家的责任感, 本着“借异邦之声, 唤醒今日之中国”的思想意识, 期待这部童话译着能够引导儿童守护善良, 呼唤成人坚守灵魂;能够唤醒人与人之间诚挚的信任与关爱, 共同抵御当时封建社会残留下的病态和愚昧。
  
  四、语言表达的制约---创造者的受动性
  
  虽然巴金是王尔德童话译着的创造者, 能在原着的翻译中融入自己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但译者在翻译中的受动性绝不可忽视, 译者的翻译行为受制于外部环境和外部主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译者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 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和技巧也随之改变。面对不同的读者, 在不同的语境下, 译者的表达方式也会不尽相同。在翻译过程中, 译者也需要正确领悟并忠实于原作者的写作意图。
  
  (一) 思潮涌动的时代背景
  
  巴金所处时代正值社会动荡和制度更迭, 各式的思潮席卷着这个时空。“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带来的思想启蒙彻底唤醒巴金对个性解放和人道主义的思想意识。五四时期的西学译介活动促进白话文语言系统的建立和流传, 译者在中国文坛上隆重登场, 以翻译为改良社会、唤醒民众的武器。[7]民主、自由、平等、博爱是贯穿巴金所处时代的主要思想。时代背景下涌动的思潮操控着巴金的翻译行为, 也影响着他对原着语言的再创造。在王尔德的童话集中, 《快乐王子》《忠实的朋友》《少年国王》《星孩》这四篇都有对上层人民和下层人民生活现状和人物性格的大篇幅描写;《西班牙公主的生日》《打鱼人和他的灵魂》这两篇集中展现人性的复杂;《夜莺与蔷薇》则运用大量的笔墨表现对至善至美的追求。巴金选择王尔德的童话集进行翻译, 在一定程度上, 是因为他知道王尔德童话中对富人冷漠自私的讽刺、对底层人民的怜悯、对复杂人性的思索、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当时中国社会所认同和支持的。他在巴译本中创造性的翻译语言也受到时代思潮的浸染。
  
  例13原文:So the Swallow flew over thegreat city, and saw the rich making merry in their beautiful houses, while the beggars were sitting at the gates. (The Happy Prince) [8]19
  
  译文:燕子便在这个大城的上空飞着, 他看见有钱人在他们的漂亮的住宅里作乐, 乞丐们坐在大门外挨冻。[9]15
  
  在例13的译文中添加“挨冻”一词, 与之前的“作乐”形成对比, 不仅使译文句式工整, 内容紧凑, 同时也加深了贫富之间的鸿沟, 刻画了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状况以及上层阶级对底层人民漠视无情的形象, 强化原文内容的感染力。这样的译文能引起读者的思想和情感共鸣, 加强民众对平等的渴望。
  
  例14原文:…his father, who was a poorcharcoal-burner, being but too well pleased to get rid of so ugly and useless a child. (The Birthday ofthe Infanta) [8]110
  
  译文:……矮人的父亲是个贫穷的烧炭夫, 看见有人肯收养这个极丑陋又毫无用处的孩子, 倒是求之不得。[9]106
  
  巴金受到自己时代中人道主义精神的熏陶, 在例14的译文中, 他并未将原文的“get rid of”译为“丢弃, 除掉”这类塑造矮人父亲无情形象的词汇, 而是创造性地译为“收养”, 保留了贫穷的父亲对丑陋的矮人尚未泯灭的亲情。他也并未将“being but too well pleased”译为“欣喜若狂, 额手称庆”这类展现矮人父亲对于矮人的离开十分欣喜的词汇, 而是选择译为表达迫切心情的“求之不得”, 展现了人物人性的复杂。
  
  (二) 需求童趣的读者群体
  
  由于童话读者群体的特殊性, 童话读本对译者有着特殊的要求, 要求译者的翻译行为以儿童为中心, 准确再现童趣。所以在对王尔德童话的翻译中, 译者巴金放低成人姿态, 以儿童视角与儿童读者展开平等交流, 关注儿童读者的需求, 贴近儿童的认知水平, 顺应儿童的喜好。在对《王尔德童话集》的语言处理上, 巴金避用晦涩冷僻的字眼、乖张复杂的语法结构, 而是注重童话语言的“童味”;在对童话原着内容的处理上, 巴金在忠实原着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基础上烙上个性解读的印记, 兼顾译文的童化, 保留童话文本的童趣。
  
  例15原文:She shook her head.“when the moon is full, when the moon is full, ”she muttered.Then she peered round, and listened.A blue bird rose screaming from its nest and circled over the dunes, and three spotted birds rustled the coarse grey grass and whistled to each other. (TheFisherman and His Soul) [8]139
  
  译文:她摇她的头。“等到月亮圆的时候, 等到月亮圆的时候, ”她喃喃地说。随后她向四周张望一下, 又侧耳倾听一忽儿。一只青鸟唧唧地叫着从巢里飞起来, 在沙丘上空打圈子, 三只有斑点的小鸟在灰色的野草丛中跳着, 发出沙沙的声响, 它们在低声讲话。[9]133
  
  例15中巴金将原文的“muttered”“screaming”“rustled”分别译为“喃喃”“唧唧”“沙沙”这类叠词, 使得译文语言饱含韵律, 生动活泼, “童味”横生, 能够调动儿童读者的阅读兴趣。原文中的“peered round”“listened”“circled”被译为“张望一下”“侧耳倾听一忽儿”“空打圈子”这类口语化表达, 使得译文更为通俗易懂、亲切自然。译文对女巫动作描写上的再创造加强了年轻女巫行径诡异神秘的形象, 便于儿童读者深入解析人物特色。译文将原文小鸟的“whistle”译为“低声讲话”, 强化了译文语言的童趣, 有利于激发儿童读者的创造想象力。巴金在翻译过程中以儿童为中心, 力求句子结构简单, 选词浅易, 内容“童化”, 从而满足儿童读者的阅读需求。
  
  (三) 引人深思的写作目的
  
  原作者的写作目的制约着译者的翻译行为, 巴金需要让目的语读者听到王尔德的心声。《王尔德童话集》不仅是写给儿童, 更是写给成人阅读的童话。王尔德写这部童话集是想以文学艺术之美来抵抗世俗的丑陋和人性的缺陷, 他以华丽细腻的文字打造一个颠覆传统的童话世界。王尔德的童话解剖社会的扭曲、阶级的鸿沟和人心的复杂, 希望儿童读者能够睁开灵性的“天眼”, 不被社会上的黑暗力量吞噬而失去自我思考的能力, 呼吁成人读者在嘈杂的社会中竭力保留纯净的灵魂, 不与黑暗腐朽同流合污。《忠实的朋友》这篇童话最为突出展现了王尔德童话语言暗含讽刺和幽默且饱含深意和理趣的特征。巴金在翻译时基于原作者的真实意图, 结合儿童读者和成人读者的需求, 竭力兼得译文的“童化”和“成人化”特征, 努力再现王尔德童话奇特的想象、丰富的意境、反讽的语言和微妙的哲理。
  
  例16原文:“You will never be in the best society unless you can stand on your heads, ”she kept saying to them;and every now and then she showed them how it was done.But the little ducks paid no attention to her.They were so young that they did not know what an advantage it is to be insociety at all. (The Devoted Friend) [8]40
  
  译文:“你们要是不会倒立, 就永不会有跟上等人来往的机会, ”她不断地对他们说, 并且时常做给他们看, 怎样才可以倒立起来。可是小鸭子们并不注意她。他们太年轻了, 完全不知道跟上等人来往的好处。[9]35
  
  例16的译文将原文的“be in the best society”意译为“跟上等人来往”, 这样的翻译在意义上更为明晰直白, 同时也强化了原文的暗讽, 鸭子妈妈认为只要小鸭子们学会了倒立, 就能“跟上等人来往”, 这显然超出了儿童读者的理解范围, 但成人读者却能从中读出生活的荒诞。译者巴金在翻译时注重再现原文的“童化”和“成人化”, 既确保译文语言的轻快有趣, 又为成人读者保留再现原文内容的深度。原文字里行间所流露的对社会现状的戏谑在译文中得到完美的处理。
  
  五、结语
  
  作为王尔德童话的解读者、传播者和再创造者, 巴金不仅关注王尔德的独特性, 忠于原作者的中心思想, 保留原着华美诗意且深奥反讽的语言, 从而再现原着的意象, 确保目的语读者在阅读译着时能够获得类似原语读者阅读原着时产生的感动和享受, 而且坚持“为儿童而译”, 从儿童读者的角度出发, 同时兼顾成人思维, 再现原着的广度和深度。巴金在译着中不仅保持忠诚, 而且张扬自我, 他注入自己的情感, 对童话原着的语言之美加以重构和解读, 灵活运用翻译策略和技巧, 创作出为目的语读者广为接受、在目的语环境广为流传的童话译本。巴金在翻译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译者主体性, 不仅赋予童话原着新生命, 也使得这部童话译着最终经受住了岁月的动荡和考验, 让读者更好地领悟到译者主体性对延长原着生命力和扩展译着认可度的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 韩京。论奥斯卡·王尔德童话中的死亡美学[D].长沙:湖南大学, 2012.  
  [2] 汪凯茹, 余高峰。《快乐王子:王尔德童话故事全集》里的唯美主义[J].安徽文学 (下半月) , 2013 (4) :41-42.
  [3] 张炳飞。王尔德童话中的爱和苦难[J].名作欣赏, 2016 (27) :84-86.  
  [4] 刘茂生, 王晓兰。王尔德童话的伦理判断与价值发现[J].外国文学研究, 2014 (4) :86-92.  
  [5] 李里, 王晶。从文学文体学分析王尔德童话中的唯美主义[C]//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会议论文集。 Lancaster:Destech pulications, 2018:373-379.  
  [6] 查明建, 田雨。论译者的主体性---从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谈起[J].中国翻译, 2003 (1) :19-24.  
  [7] 李洋。论中国译者主体性的现代嬗变---以“五四”翻译潮为例[J].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7 (4) :429-434.
  [8] WILDE, OSCAR. Complete fairy tales of oscar wilde[M]. New York:New American Library, 2008.  
  [9] 王尔德。快乐王子[M].巴金, 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