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芦盐母神话传说历史文化内涵研究

发布时间:2012-03-27 04:56:15
  摘要:本文就盐业企业如何营建具有盐业特色的企业文化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营建;盐业特色;企业文化
  
  长芦盐母神话传说开创海盐文化之先河
  
  自五代时期天津长芦汉沽盐母显灵神话诞生,芦台盐母庙始建,到明代已有三次传说载于元、明时代的盐母庙记,每一次都标志着天津汉沽海盐生产发展中的转折。进入清代以来随着盐业管理机构的转移和变迁,在汉沽地区也建起了一座盐母庙,因为与三官庙在一起,统称“寨上盐母三官庙”.
  
  长芦汉沽寨上盐母庙建于清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由寨上庄滩灶户李斗宾等捐资创建。这个时期开滩晒盐已进入鼎沸阶段,寨上李氏家族是滩晒大户,祈求盐母保佑盐业丰收,因而倡导并捐资创立寨上盐母庙。但也有另一个盐业发展的社会根基,就是滩灶户在逐年增多,朝廷摊派的进贡白盐额度由明代的1800斤,到清代中叶就增加到了140179斤。由于汉沽地区的盐质优良,芦台场承担了长芦盐区北方八场的贡盐。特别是进贡的盐砖,只由芦台场独家烧造,不许其他场制造。寨上盐母庙的建立,标志着以寨上为中心的滩晒灶户已达到一定规模。在这种氛围下,也出现了不同版本的盐母显灵的传说。
  
  盐母文化是长芦海盐一种特有的文化,在周边地区也有一定影响,如在汉沽七里海也有盐母娘娘传说;在相邻的古代丰财场驻地葛沽镇,于清代也建立了盐母庙,但这个盐母庙已经有所发展了。首先它供奉的神像不只是盐母了,还有盐公,神仙也讲夫妻同堂。另外庙名叫“灶离庙”.灶是象征盐灶之神,离在八卦方位为火,滩晒也好,灶煎也好,都期盼天旱火爆。养滩户有一条生产生活习惯叫过了农历五月十三不下雨,就预示着天旱,全家都吃喜面,叫“天大旱,吃喜面”.看来灶离庙时祈求天旱无雨,护佑盐业丰收的,与农业恰好相反。
  
  元代赵铸的碑记和明代陈九功的碑记,都详细记载了天津长芦盐母神话的起源,证明盐母神话及盐母庙始于五代。盐母显灵共有两次,第一次是五代战乱之时,芦台忽然有一位外来的老大娘,教人们刮土煮盐,不几天这个老大娘不见了,于是人们认为这是神在点化,一致倡导为盐母立庙。第二次是后唐和辽、金三朝之后,汉沽盐业经历了由初兴到鼎盛,由灶煎到滩晒的转折时期。元朝平州路廉访使赵铸来芦台到盐母庙祈祷,第二天黎明有人告诉他“台南十里,皎白如春雪者十数顷,其厚寸余,迫而视之,则盐也。”此传说是盐母第二次显灵,指点人们认识海水经日晒结盐的自然现象,这就是民间传说的“盐母显圣、易煎为晒。”
  
  经元末明初的战乱,芦台盐母庙几乎湮废。明朝青州分司同知陈九功,初到芦台盐区察访。当时他见到的是盐母庙的庙基,经询问才知是盐母庙,当地人竟介绍错了,说是“盐公”庙。他从废墟中发现了元朝赵铸的庙记碑文才知是“盐母”庙,人为官不可无舍,神不可无居所,于是倡捐重修盐母庙。就在建庙竣工并由陈九功作文祭祀于祠的时候,天骤然下起大雨,盐田被浸,盐民相拥而归。次日雨停天晴,奇迹出现了,池中海水凝成盐,众人不知盐从何而来,说是陈九功修庙而使盐母受到感动。从明代的碑文中可知,当时海盐滩晒是与灶煎并存的。盐母庙于五代始建于芦台、清嘉庆戊辰年再建于汉沽寨上。这是天津长芦盐区特有的庙宇,而盐母则是天津长芦盐区独有的地方神。
  
  明代出现过许多娘娘神,有些至今考查不出来历。现就景钟山和汉沽这两地的娘娘做一番介绍:
  
  景钟山的娘娘叫碧霞元君,传说她是东岳大帝的女儿,宋朝时被皇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她最体贴妇女,所以妇女们祈子、求安,都能得到她的保佑。后来不分男女老幼了,凡是逢凶化吉的事,都来祈祷她。碧霞元君演变成北方各省的万能女神。碧霞元君的本宫在泰山,明嘉靖二年(1523年),蓟州镇总兵马永在景钟山顶建起碧霞元君庙。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重修。明崇祯九年(1635年)毁于火,数年重建而成。大殿正中是碧霞元君塑像,殿墙壁画,画有碧霞元君生平。殿前石柱,镌刻着咸丰五年姚光弼写的对联,上联“圣功无量圣寿无疆惟圣降神聿尊圣母”,下联“元妙莫名元机莫测因元入道厥仰元君”.当地人通常称此庙为娘娘庙,称景钟山为娘娘山。
  
  碧霞元君的来历十分清楚,但天津汉沽人却坚信碧霞元君出生在汉沽,这主要是由一个“骑龙抱凤”的传说引起的。
  
  据说明朝时,皇太后做了一个梦,梦见她的儿媳妇,也就是未来的皇后,生活在北京东南方向,是一个骑龙抱凤的美丽少女,于是便派太监领人马去找。太监带领着人马最后找到汉沽海边的蛏头沽村,见到一个生着秃疮的小闺女,骑着土墙抱着一只大公鸡在玩。太监认为,土墙象征龙,公鸡象征凤,蛏头沽又在北京东南方向,就把这小闺女拉去交了差。后来,这个小闺女洗头时秃疮好了,成了名副其实的绝代佳人,真的当了皇后。皇后死后被皇上封了神,庙宇就建在景钟山。关于“骑龙抱凤”的传说,并非汉沽一地有,北京通州的永乐店也有,而且是有名有姓的,但汉沽人相信的莫过于自己地方的传说。他们认为汉沽的碧霞元君的娘家,每年朝圣是必不可少,要接娘娘回家住几天。结果,汉沽的朝圣会,规模及其隆重程度,超过了景钟山周围的地方。
  
  汉沽的娘娘庙有四处。第一处在寨上北,正殿供奉着王母娘娘、子孙娘娘、阳光娘娘;第二处在汉沽庄中,正殿供奉着观音、盐母、子孙娘娘;第三处在营城;四处在大娘娘庙村,这两处供奉的是子孙娘娘、催生娘娘、送生娘娘。这些娘娘神、王母、观音究其出处,盐母在《宁河县志》中有记载,阳光娘娘实无出处,子孙娘娘河碧霞元君是否是一神,也无法证明。但民间普遍认为子孙娘娘、催生娘娘、送生娘娘就是《封神演义》里的云霄、琼宵、碧霄。
  
  《封神演义》姜子牙封神一节是这么写的:“特敕封尔执掌混元金斗,专擅先后之天,凡一应仙、凡、人、圣、诸侯、天子、贵、贱、贤、愚,落地先从金斗转动,不得越此,为感应随世仙姑正神之位。”书后又加以注解“以上三姑,正是坑三姑娘之神,混元金斗即人间之净桶,凡人之生育俱从此化生也。”《封神演义》原本对此三个仙姑加了贬义,然而管生育在旧时是件大事,百姓却有求她们了。这并不奇怪,旧时许多神仙就是以演义和民间传说作背景的。另有人说,这三位娘娘是碧霞元君的妹妹,《封神演义》明明写着赵公明的三个妹妹,怎又成了碧霞元君的妹妹?看来以演义和民间传说作为神的出处,往往会出现类似上述的矛盾现象。
  
  长芦盐母神话传说是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交融的结晶
  
  人类的历史也是文化的历史。文化有各种划分,最重要的一种划分法是按照生成的地域划分: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大陆文化是指以大陆为生成背景的文化,海洋文化是指以海洋为生成背景的文化。这种不同的生成背景,包括地域地貌、气候气象、自然生态、风土民俗以及历史文化等差异形成显着区别。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大陆文化是一种农业文化,即“农耕文明”;海洋文化是一种商业文化,即“海洋文明”.两者均代表着人类文明的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与发展水平。原始时期,人类只能在陆地或沿水从事采集和渔猎;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开始从陆走向水,进而出现了航海与商品贸易。
  
  人类文明是由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共同构成的。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中华古代文明,就是由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融合而成的。陆上的火与石斧创造出了舟船,舟船的水上活动又推动了大陆文化的发展。独木舟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它不仅体现了人类生产力的发展程度,以及整个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而且为人类海洋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纪元。
  
  中国不仅是一个国土广袤的大陆国家,黄河、长江作为母亲河哺育了中华民族并使中国以其古老的文明着称于世;中国同时又是一个具有漫长海岸线和辽阔海洋的海洋国家。伟大的中华民族同地中海国家一样,都是人类海洋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内涵丰富的海洋文化,是人类历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长芦盐区,除了直接流传的盐母神话传说之外,另有许多与女性有关的“娘娘庙”神话传说。
  
  滨海地区有小圣庙和娘娘庙,都是平浪护航的“神灵”偶像。但以娘娘庙影响广泛,庙宇最多,就连盐母庙、观音阁、鱼骨庙、九天观等,群众一般也称之为娘娘庙。天津地区出现的第一座娘娘庙是大直沽的“天妃宫”,海神天妃原是福建沿海的一位女子林默,由于“专以行善济人为己任,尤多于水上救人”,因而被民间奉为神祗。宋徽宗于宣和五年(1123年)首次敕封,赐庙额曰“顺济”.南宋偏隅江南,为开展航运贸易,曾先后敕封达十四次之多。
  
  元朝政府为开展南北海上航运贸易,沿袭宋朝作法,于至元十五年(1278年)敕封林默为“天妃”,这是元帝国江南漕运的产物。因为从事内河漕运和航海的船工及亲属,都盼望平安,祈祷神仙护佑,所以很快得到了尊崇。汉沽枕河频海,漕运和出海打渔的渔民,信奉天妃娘娘也就是很自然的了。汉沽盐区最早的庙宇是始于五代的盐母庙。李家河子滩区建立的娘娘庙,始建于清初康熙年间,这个娘娘庙规模较大,也就是在这期间,“盐母”、“天妃”、“九天玄女”都成为娘娘奉祀。甚至,龙王庙也供有神母娘娘。可以说娘娘庙集古代漕运、盐业、沿海生产生活于一身,体现的是综合历史文化。唐山地区的景钟山碧霞娘娘,沿海渔村信众很多,每逢庙会多去朝拜,这主要是在明代传说北塘和蛏头沽都先后出了皇太后和皇后娘娘,死后受封,立庙在景钟山,因此才有农历四月十八送娘娘(娘娘生日)、十月十五接娘娘的习俗。
  
  上述现象足以说明,在长芦盐区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联系十分密切,而且一脉相承。
  
  长芦盐母神话传说中蕴含的其它启示
  
  其一,盐是人类生命不可或缺的物品,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长芦盐母系列神话传说中,又一次次得到肯定。如《渤海潮》中的“潮姑娘”,用盐给当地百姓治瘟疫;《盐娘娘》中的“盐婆婆”用盐给百姓治瘟疫,“芦花”用盐给皇帝治病并调美味等等。
  
  其二,盐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如上述历史资料中所记载,《盐母庙》的几度沦落;如《盐磨》中的“石牛磨盐”,囿于生态环境的恶劣而终止;《盐姑庙》中的“燕儿”,煮盐遭欺而远走他乡等等。
  
  其三,女性是盐业劳动者队伍中的重要成员。在中国盐业发展史上,妇女是一支重要的主力军,这已经被许多文化史料所记载。如唐代杜甫所写诗歌《负薪行》,描写了巴蜀井盐生产区一位女性劳动者终生不嫁,靠返运煮盐燃料而苟活的现象;元代王冕诗歌《伤亭户》中所描写“清晨度东关,薄暮曹娥宿;草床未成眠,忽起西邻哭”中的妇女形象;元代陈椿《熬波图·担灰摊晒》中,描绘海盐生产区“少妇勤作亦可哀,草间终日眠婴孩”晒盐的凄凉情景;陈椿《卖盐妇》中所描写的“卖盐妇,百结青裙走风雨”的形象等等。
  
  其四,表现着盐区人民一如即往的平和心态。在长芦多数盐母神话传说中,男女主人公始终表现着盐区人民对金钱、对权势的淡然,表现着对百姓、对生活、对爱情的一腔赤诚之心。他们始终相信,光明必将战胜黑暗,“真善美”必将战胜“假恶丑”.这不仅体现在盐民青年男女对待爱情的忠贞方面,而且体现在对待黑暗势力的无畏反击上。如《盐娘娘》中的“芦花”、《盐磨》中的“蛤蜊女子”,千方百计智惩恶人;《蚩尤夺盐》中“盐魃”,让两个因盐而战的部落最终和睦相处等。
  
  结束语
  
  长芦盐业历史文化为什么如此丰富?这得从其地理位置考究。从现有历史资料看,先秦时期,最重要的海盐产地是青州。《尚书·禹贡》载“海、岱惟青州,……海滨广斥。……厥贡盐、,海物惟错。”此处“海”指渤海(今长芦),“岱”指泰山(今山东)。但是,根据地质专家研究,自地质形成之后演化至新生代第四纪的更新世,似乎才有人类在地球上出现。考古工作者在长芦盐区所属的地方,已经发现了诸多旧、新石器时代的史前文化遗迹遗存。
  
  一是“周口店人”.周口店猿人发现于河北省房山县龙骨山,因靠近北京,亦称“北京猿人”.1927~1937年时断时续,前后历时10年。最先于1927年10月16日,发现了一颗完整的臼齿,经鉴定为猿人牙齿。1929年冬,发现一猿人洞,洞口到山顶有30余米,洞口到洞底有10几米深,里面堆满了化石。其中发掘出第一个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化石。综计10年间,共发现分属于40个不同的男女个体、人骨化石之外,并发现了万件以上始石器时代的石器,和大量的兽骨化石。根据化石、地层,与环境的研究结果,知道其生存年代初考距今约50万年前后,其文化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最早期即始石器时代。;
  
  二是“山顶洞人”.1933年仍是在河北房山县龙骨山顶,发现一洞穴,后来称为山顶洞。在山顶洞中,共发掘出人类头骨化石7件,其中3件相当完整,另有体骨数十件,其它动物化石有几十万件,人类文化遗物有几百件,包括旧石器时代的石器与骨器多种,后来称这个文化为“山顶洞人文化”.山顶洞中所发现的7个头盖骨,已经都是原始真人而非猿人,他们的头盖骨薄,牙齿短,脑容量大。洞中几十万件动物化石中极珍异的猎豹、鬣狗、香猫等化石,这都是洪积世时代的异兽。再根据地质等条件,证明山顶洞人生存的时代约在两三万年的光景。从山顶洞里所发现的石器与骨器,都相当精致,其中有骨针,推测山顶洞人已有原始的缝纫,可能是连缀兽皮以为服饰。又有许多带孔的小石珠、小骨坠、小蚌壳、和动物的牙齿,这些都是人身上的装饰品,说明山顶洞人已有爱美的观念。其中一部分遗物是殉葬的东西。同时,又从洞中发现很多海蚶壳。海蚶是出产在周口店东南300公里的大海里,又有许多赭石即赤铁矿,这种东西也出产在距周口店百公里以外,他们如何得来,可能当时已有“各得其所”的原始交易行为。
  
  三是其它考古发现。1974年11月,在天津北郊刘家码头西南靠子牙河北岸附近距地表深5.6米的地层中发现石斧两件、石磨棒一件;l975年春在宝坻县城南约30公里临湖白河故道两堤较近的北里自沽和张洪庄距地标深4~5米的地层中发现一件石铲(以板岩打磨制成)和一件石斧(以燧石磨制成),与石斧同一层中还有四不象鹿角、兽骨、和木头等,这些石器的发现说明中原和北方之间滨海地带,是新石器时代不同文化相互影响交错和密切联系的地带,具有比较明显的地域性。还表明这些石器不是从远方冲积来的,也不是后期认为所致,而是当地原始居民的遗存。
  
  根据上述考古发现,不仅表明旧、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这里已有人类居住并从事农渔业和煮盐业的劳动。同时,在长芦盐区从事农渔业和盐业劳动过程中,到处显现着母性劳动者的影像,而且她们多为光明、正义、英雄的化身,时时向人类顷注着母爱。自从人类社会出现了母爱这一角色,母爱便一直享受着人们众口交一的赞颂。盐区人民孜孜不倦的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赞颂母爱的亲切、温暖、深沉、坚强,无私与伟大。的确,从长芦盐母系列神话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女性为盐区百姓所做出的贡献完全无愧于这一厚爱。
  
  参考文献
  
  《中盐长芦沧盐志》,中盐长芦沧盐志编委会编,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年。
  《中国民间文学》(天津卷·汉沽集),天津市汉沽区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1998年。
  《长芦盐法志》,[清]黄掌纶等撰,科学出版社2009年。
  《长芦盐志》,长芦盐志编修委员会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年。
  《汉沽:中国海盐文化的摇篮》政协天津市汉沽区委员会,2008年。
  《自豪汉沽》,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工委宣传部编,2013年。
  《汉沽古韵》,中共天津市汉沽区委宣传部、天津市汉沽区旅游局,2007年。
  《宁河县志》,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
  《宝坻县志》,清乾隆十年(1745)版本。
  《宝坻民间文学选》,天津市宝坻区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1988年。
  《塘沽盐场志》,塘沽盐场志编委会,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
  《塘沽民间传说》,天津市塘沽区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1987年。
  《长芦汉沽盐场志》,汉沽盐场场志编纂委员会,百花文艺出版社1991年。
  《中国盐业神话传说探析》,张银河着,《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一集,巴蜀书社,2005年12月。
  《中国盐业诗歌》,评注集,张银河编着,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9月。
  《隋唐五代时期盐业文化概论》,张银河着,《中国盐业》,2007年12期、2008年2期连载。
  《神话传说时期盐业文化概论》,张银河着,《中国盐业》,2008年10期。
  《中国盐文化史》,张银河着,大象出版社,2009年8月。
  《中国古代食盐产地分部和变迁研究》吉成名着,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年。
  《辽史简编》,杨树森着,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
  《辽夏金经济史》,漆侠乔幼梅着,河北大出版社,1994年。
  《我国的海洋》,孙湘平着,商务印书馆出版,1985年。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