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高校体育资源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研究--以河北省石家庄市为

发布时间:2016-12-29 22:49:15
  摘 要:通过对全民健身现状、高校体育资源使用现状等内容进行研究梳理,站在新视角,理论论证了如何实现高校体育资源与全民健身相结合,以满足全民健身需求,同时论证了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体育资源;优化;全民健身;体系;对策
  
  0引言
  
  21世纪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的品质要求意识逐渐显现,尤其体现在对健康的理念上,人们对健康的认知从简单的生活方式中开始蜕变,体育健身形式及锻炼内容也在悄然发生改变。随之而来的是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在不断增加,但公共体育资源增长速度却滞后于居民对体育健身需求的增长,公共体育健身资源匮乏的问题凸显出来。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利用现有体育资源成为完善充实全民健身体系的研究重点。
  
  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把国有健身资源在闲时向社区居民开放,以满足社区居民的锻炼需求。中国也于2014年10月20日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1],其中提出:“营造重视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的社会氛围,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并且积极探索学校体育场馆课余时间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安全保障,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可操作性。”可以看出,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资源对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起着重要作用。
  
  1全民健身存在的问题
  
  随着1995年《全民健身纲要》[2]由国务院颁布,同年,中国第一部《体育法》通过,目的是全面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倡导全民做到每天参加一次以上的体育健身活动,学会两种以上健身方法,并且每年进行一次体质测定,然而全民健身的宣传以及效果却不甚理想。为此借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国务院批准设立自2009年起每年的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以扩大全民健身影响力,各地方政府及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全民健身”号召,在每年“全民健身日”前后举行各类各色体育活动或体育竞技赛事,为全民健身意识的培养和宣传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几年群众性的体育运动及赛事得到蓬勃发展,但是发展推进中全民健身存在的问题也在不断凸显。
  
  1.1全民健身宣传普及不均衡
  
  加强对群体健身活动的科学指导和科普宣传。全民健身旨在全民参与,不应存在地域差异与年龄层的认知差异,目前健身人群普遍缺乏健身科普知识,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因此全民健身科普宣传要普及全面,而且要切合实际。也许会受健身人群各年龄层客观条件和参与程度的高低的影响,但全民健身宣传是否到位,必将成为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的重要保障。
  
  1.1.1各年龄层全民健身状况存在差异
  
  国家体育总局委托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于2015年1月至4月对中国城乡居民在2014年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状况进行调查。数据显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6-19岁青少年组中,6-9岁比例最高占到30.5%,16-19岁最低只有17.0%. 20岁以上成年组中,60-69岁年龄组最高,为18.2%;其次为50-59岁组,为18.0%;20-29岁和30-39岁人群中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较低,分别为13.7%和12.4%;最低的是70岁以上组,为10.8%.由此可见,随着全民健身的进一步深入,在学校教育这一部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深入人心,青少年组体育锻炼主要依托学校,频次相对高,这是由于孩子的天性,其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也较浓厚。而二三十岁的青年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较差,与这一年龄段的就业压力、工作压力以及体育锻炼时间不能够得到有效保证有关;70岁以上老人主要受到身体原因影响较大。
  
  1.1.2地区间全民健身现状存在差异
  
  2014年包括青少年在内,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为33.9%,其中城镇居民占到19.5%,乡村居民为10.4%,分别比2007年增长了48%和154.0%.可见在经常参与体育锻炼方面,城乡差距逐渐缩小,但是从2014年与2007年的数值比较上也不难看出,全民健身在乡村的普及率是比较低的,宣传与财政支持不到位,乡村居民还没有对体育锻炼和全民健身深入认识并贯彻开展也是显而易见的。
  
  1.2全民健身资源匮乏
  
  体育锻炼和科学健身依赖一定的客观资源,而在中国制约全民健身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全民健身资源的严重匮乏。在《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3]中可以看到,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的场所多为公共体育场、健身路径和广场空地等,而且选择就近锻炼的人数众多。在调查中有87.5%的人希望健身场所建在社区,26.4%的人希望建在公园,18.4%希望建在学校附近。可见人们对体育锻炼资源是有特定需求的。在《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发布会上,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刘国永也提到,全民健身场地不足问题的解决要多措并举,并强调盘活一切可利用的公共闲置资源,同时加大健身知识宣传。
  
  1.2.1全民健身硬件资源开发无法满足全民健身需求
  
  首先是数量不足。根据中国的第6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4]显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国公有体育场地169.46万个,场地面积19.92亿平方米。其中,室内体育场地16.91万个,场地面积0.62亿平方米;室外体育场地152.55万个,场地面积19.30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46 m2.根据2012年年底发布的《“十二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到2015年,中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将达到1.5 m2以上,这一目标已基本完成,但是这个基本目标不足人口基数少的美国现有相应数值的1/10,不足人均土地面积比中国紧张的日本的1/12.可见,全民健身的进一步发展,硬件场地资源是短板。
  
  其次是场地规划欠合理。《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中显示,青少年校外体育锻炼以体育游戏、长跑、篮球、跳绳、踢毽为主,20岁以上成人组主要以健步走、跑步、小球类以及广场舞为主。在缺乏专业技巧指导状况下,健步走、跑步成为人们主要的锻炼形式,但是这两项对场地要求比较高,要有足够的场地面积和场地设施才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体育场地类别较少。伴随年龄增长下的身体结构特点和中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面积有限的特点,全民健身的锻炼形式应多样化,这样更有利于全民健身的开展和发展。过度集中在健步走和长跑这样的单纯随意的体育锻炼项目上不利于全民健身的持续发展和全民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这一局面也正反映了全民健身软资源的严重不足。
  
  1.2.2全民健身软资源相对落后
  
  随着国家对“全民健身”这一国家战略的形成,各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对全民健身的投入,但大部分资金、政策都投入到了体育锻炼的硬件资源建设上,软资源相对发展缓慢。软硬资源相互扶持又相互制衡的关系必然影响全民健身的健康快速发展。
  
  首先,认识不足,主动性欠缺是影响实现“全民”参与的结症。历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中,成年组的20岁、30岁组经常参与锻炼的人数百分比都是较少的,这也成为全民健身的人群短板。作为青壮年、家庭支柱的年龄人群总把没时间作为缺席锻炼的借口;实际上,对体育健身缺乏正确认识及主动性才是真正原因。体育氛围的形成,合适恰当的体育锻炼形式,甚至是体育项目特长都能把这一部分人带进到全民健身的大队伍中。
  
  其次,体育专业指导、管理、服务人才的短缺构成了软资源相对落后的主要原因。体育是个大产业链,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它的快速健康发展。例如参与体育锻炼的目标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它不是简单留给学校去培养和教育的,而是要从社会的发展去看待的,例如:孩子天性爱动,是否动得合理,是否符合孩子的兴趣,是否有足够的条件满足他们发展体育兴趣的需求就成为其延续体育锻炼、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国家政策法规的完善,场地资金的支持,体育专业指导、管理人才的培养等各方面的配合与支持。
  
  2石家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构建
  
  中国全民健身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强化体育公共服务职能,构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体育公共服务水平的战略目标。石家庄作为省会城市,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架构更要立足于全民性、服务型、公益性、多样性基础之上。
  
  2.1优化政府主导,发动高校体育资源参与
  
  2009年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是中国第一部针对全民健身的全面规范的专门性行政法规。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的职责,为政府主导全民健身事业提供了制度前提,尤其是政策上的支持和结合区域特色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建立保驾护航。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加大对全民健身的投入力度,体现全民健身的国家战略地位;继续安排体育彩票公益金等财政资金,支持全民健身事业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力量提供公益性群众体育健身服务;鼓励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学校体育场馆向周边社区居民开放,学校体育场馆与社区居民共享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并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保障。这样既最大限度地使用这些体育设施资源,也满足了全民健身的需求。
  
  2.2加大全民健身宣传力度,普及全民健身知识
  
  政策、资金扶持必须以全民对体育健身的认知为基础,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影响全民健身快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群众不了解全民健身的相关知识。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是缺乏专业健身方面的知识。针对自己的个人情况和健身需求,哪种运动最适合自己?相关的科学运动方法又是什么?现阶段全民健身的一些特点(如运动项目过于集中、个别年龄层人不愿意参与体育锻炼)主要就归因于此。其次,锻炼意志薄弱,缺乏运动兴趣。幼年是专项运动兴趣培养的重要时期,但由于缺乏专业指导和合适的场地,错过了培养运动兴趣的黄金时间。缺少兴趣的跟风锻炼也很容易半途而废,会而不精。另外,体育产业要跟上全民健身发展的脚步。随着近几年中国政策对体育产业的倾向,体育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如何紧跟全民健身实际需求,减少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也成为产业本身及各级政府需要上好的一课。有了健康发展的相关体育产业作为全民健身发展的坚实后盾,全民健身才能尽快完善和发展。
  
  3石家庄高校体育资源的开发优势
  
  河北省会石家庄拥有几十所高校,而且高校体育系统汇集了科学的健身指导方法、雄厚的师资力量、宽裕的场地设施以及良好的信息传递等资源,从而在客观上能够为我市全民健身事业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目前高校体育资源在服务全民健身方面不尽理想。以石家庄市为例,石家庄市社区体育由于专业指导人员缺乏,只有42.73%的居民对社区体育指导者满意和比较满意。对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社区居民的调查显示,92%的人愿意交纳少量费用参加有较好环境及有指导者的体育活动组织。缺乏活动场地和技术指导是制约石家庄市社区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石家庄市全民健身资源相对稀缺。因此,在全民健身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必须坚持对高校体育资源科学与合理性的探索与研究。
  
  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是目前解决大众体育场馆、指导力量不足等问题的有效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体育资源的使用效益,并以此为纽带,推动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发展。
  
  3.1场地资源优势
  
  在全国体育场地中,体育系统管理的体育场地2.43万个,占1.43%;场地面积0.95亿平方米,占4.79%.教育系统管理的体育场地66.05万个,占38.98%;场地面积10.56亿平方米,占53.01%.在石家庄及周边共有高校40余所,真正向周边居民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的在10%左右,中小学则以“维护安全”为由无一开放。石家庄桥西、长安、新华区以老旧小区为主,社区配套体育健身场所相对较弱。石家庄21%的社区无体育健身设施,更别说健身场馆了。而高校遍布我市所有行政区,新建小区多会选择依校而建,以满足多方面需求,也为高校的场地合理化、最大化利用提供了可能。比起中小学相对单一的运动场馆,高校的体育资源更适合全民健身的需求。
  
  3.2人才资源优势
  
  高校体育教师具有较强的体育业务和组织能力,受过正规的体育专业教育,理应成为体育指导者的主力。同时高等院校拥有众多的体育学专家、学者,他们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丰硕的体育科研成果,所以应充分发挥高校体育科研、信息和资源优势,积极探索适应不同社会群体的科学健身方法,科学地组合不同类型的健身内容,开发并推广成本低、简便易用的群众健身器材,积极开展群众体质健康调查研究,成立专门的全民信息服务机构,为社区体育发展提供丰富的科研信息资源。
  
  3.3管理资源优势
  
  高校自成体系的校园管理和高校的教师和学生作为强大基础的全民健身的过程管理都为众多人参与的全民健身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必要保障。同时在义务参与全民健身管理过程中参与者也锻炼了自己的管理能力,提高了自己的从业竞争力。
  
  4利用高校体育资源完善石家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借助高校优势,解决社区全民健身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推动学校体育社会化的功能,使其优势更具有广泛性。在实施中,以人们的健身需求为导向,立足于学校,面向社会,合理利用高校现有资源,为高校师生和学校周边居民提供更加称心的服务。全民健身为高校体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了平台;社区体育全民健身的深入开展为高校带来的必然经济效益也为高校体育设施及各种资源的延续和精进提供了必要保障;社区体育全民健身的顺利开展也为高校丰富的在校学生服务、管理人才提供了锻炼、培养、提高其参与社会活动能力的平台。
  
  4.1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高校体育资源的开发思路
  
  高校体育资源在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上,将全民健身需求与高校体育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要以科学的方法,对高校体育资源实施充分的利用和最科学化的管理,充分发挥高校体育资源中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体育管理、场馆设施等先进的物质资源优势,为社会人群提供有益的健身指导、运动康复保健、身体机能测量评估和场地设施;另一方面,还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在合理配置体育资源,充分带动社区体育的健康发展,走出一条勤俭办体育、高效发展体育的新路。此外,建立健全校内外一体化的健身服务中心,面向广大学生,面向社区、社会,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服务,形成全民健身产业化的多维度、群众性健身活动、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文化休闲活动、体育技能培训活动、体育用品展示活动,营造出浓厚的高校内部和外围市场化体育健身氛围,使高校真正成为社区、社会和大学生全民健身体育素质教育活动中心。
  
  4.2利用高校专业人才培养全民体育兴趣才是巩固全民健身的关键
  
  全民体育兴趣是固守全民体育成果的关键。利用高校的体育专业、管理专业知识人才对参与健身的人进行必要的、微偿的健身知识、健身常识普及,以及必要的健身专业指导可以提高健身效果,培养其参与健身的兴趣,也为健身的持续打下良好基础。同时提高了全民健身的质量及欣赏参与能力,而且必然会带动相关体育产业发展。
  
  4.3高校体育专业发展与社会全面健身服务体系完善的双赢
  
  首先,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体育拓展结合,打破高校体育资源的“供”与社区体育健身的“求”的简单关系,使两者在相互弥补,共同发展的目标前提下,形成“共赢”的良好局面。其次,构建大教育体系,作为终身体育的大体育,可以在社区体育中生长、繁衍。社区体育作为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桥梁,是实现终身体育及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R].北京:国务院,2014.
  [2]国务院。全民健身纲要[R].北京:国务院,1995.
  [3]国家体育总局。 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R].北京:国家体育总局,2015.
  [4]国家体育总局。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R].北京:国家体育总局,2014.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