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旅居养老的实践困境和发展策略

发布时间:2021-06-05 19:21:05

  摘    要中国城市化建设一路高歌猛进,而农村却日渐凋敝。面对农村问题与老龄化问题的叠加,中国出现农村旅居养老的萌芽和发展。科学引导农村旅居养老这一新生事物对协调城乡关系及缓解中国养老负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城乡融合视域下,以湖北省利川市作为调研对象,在实践调研基础上,探讨农村旅居养老实践类型,提炼出农村旅居养老实践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支持对策。

  关键词:农村;旅居养老;城乡融合;发展路径;

  一、引言

  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村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原始积累,农村处于弱势地位。中国都市的发达并没有促进乡村的繁荣,相反的,都市的兴起和乡村的衰落在近百年来像是一件事的两面。2020年全面脱贫攻坚战如期收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成为接下来社会发展的关注重点,未来农村、城市和中国社会将迎来波澜壮阔的发展变迁;同时,中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2020年至2050年将是人口快速老龄化的阶段。联合国表示,在未来半个世纪中,中国的养老负担将继续增加。面对严峻的养老形势,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有和未来的养老需要。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和住房困难等问题显现,城市养老服务却处于一种体制混沌、供给偏差的状态,城市养老面临诸多困境。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兴起的农村旅居养老则为缓解我国发展困境提供了新的突破口,是一项兼具现实和理论意义的研究。

  二、研究对象

  (一)研究案例的选取。

  在研究案例的选取上,本文以湖北省利川市为例开展研究,能够保证案例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且易于操作。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川市属于旅居养老的典型地区且以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引擎。利川市2019年累计旅游接待人次达1,800万,每年暑期承接着大量来自重庆、武汉、东南沿海地区的城市老人前来旅居。利川市内有得天独厚的旅游和康养资源,森林覆盖率达56.65%,空气质量好,负氧离子浓度高,夏季平均气温23.5℃,拥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凉爽之城"等名片,影响力较大。二是利川市内的农村与中国大部分农村的现状相似,农村困境和发展路径上具有代表性。首先,利川市内的农村市场经济不发达,外出务工人员占比高,农村人口流动性强,普遍存在着空心化、土地撂荒、房屋闲置、"三留守"问题,是典型的中国农村问题。其次,利川市农村内保留着较为传统的村落文化。利川市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由于地形闭塞,农村地区还保留着较为传统的文化,有利于探讨如何挖掘和保护乡土文化,探索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发展路径。三是利川市农村旅居养老服务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2015年利川市出台《"十村百企万户"乡村民宿旅游方案》,鼓励发动农村发展旅居养老产业,多地农村和村民应势而发,探索农村旅居养老的发展路径。四是访谈员熟悉当地方言和生活习俗,能够尊重当地文化,便于开展调研访谈,有利于获取真实数据。

  (二)实地调研过程。

  首先对第二手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笔者于2020年11~12月期间,利用互联网搜索有关利川市旅居、农村旅游等新闻报道、出台的相关政策、统计年鉴、期刊文献等,初步形成文本材料,整理出利川市内存在的农村旅居养老目的地、发展脉络和现状。其次是对具体调研点的圈定上,最终选取齐跃桥村、白鹊山村、池谷村、苏家桥村、石坝村作为实地调研点。选择以上五个地区作为调研点的原因在于:这五个村落各具代表性。五个村落具有不同的特征,其发动力量不一,例如有政府推动形成、企业主导形成、村民自发形成和村两委联合企业发起等。发展模式、方向定位和相应的困境上也有异同,因此研究这五个村落可保证覆盖较为全面,减少了一个或者多个相同发展方式而出现偏见和考虑不周等问题,利于对比研究,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最终深入实地调研点,获取一手资料。笔者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期间,走访了以上五个村,对村干部、农村旅居养老项目负责人、村民和民宿户老板等相关人员进行了深入访谈,将整理出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并将分析成果运用于文章中。

  三、农村旅居养老实践类型及特点

  根据农村旅居养老的实施主体,本文将农村旅居养老的实践类型划分为企业主导、村企引领、政府推动和农户自发型四种。

  (一)企业主导型。

  所谓企业主导型,即以消费需求为导向,依据企业自身资本、营利目标、政府政策支撑和市场容量等因素,在农村投资建设,提供旅居养老服务,吸引城市老人到农村旅居养老的实践类型。企业主导型能够有效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城乡生产要素流动,但这种类型的养老实践逐利性较强,同时也离不开政府对土地出让等相关政策的支持。典型的如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凉雾乡池谷村池谷小镇地产项目。池谷小镇由利川市凉龙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规划建设,销售房产是主营业务收入,房产售出的同时,不仅为旅居老人提供物业服务,更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池谷小镇于2018年8月开始建立。占地面积103亩,总户数1,479户,容积率1.79,绿化率33%.池谷小镇分为住宅区和生活区,是综合性养老地产项目,集生态资源、气候资源、交通区位的优势于一体。

  (二)村企引领型。

  所谓村企引领型,即以村集体为单位通过耕地作价入股、村合作社入股、村集体投入资金等多种方式与企业展开合作,村企之间通过各自拥有的资源协作配合紧密联系,实现村民增收、企业盈利,村企互利共赢,带动该村旅居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典型案例如:湖北省利川市汪营镇齐跃桥村七队山江农业硒产业综合基地。在村两委的带领下齐跃速丰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山江农业集团达成合作,由山江农业集团投资建设基地,村两委引领村民将农宅改造为民宿,并纳入企业的统一管理中,村民以土地作价入股的方式参与企业分红,以"企业 合作社 村民"的方式管理运营。该基地于2017年开始投资建设,目前约有1,000张床位,包含村民经营的民宿33家共500余张床位,山江农业集团经营的公寓型酒店共有400余张床位。该基地分为两个区域:富硒农产品精深加工区和康养区。

  (三)政府推动型。

  政府推动型是指农村旅居养老的发起力量来自政府,往往是将一个村纳入示范点的方式,具有较强的推广示范效应,这是政府为推动区域发展进行整体规划,通过对区域资源禀赋、空间结构和市场感应等的特征性分析,对未来区域的发展进行科学把握,引导区域经济朝着科学的方向发展。这种实践类型容易整合政府各部门的资源,获得政策和人力支持,管理和运行也较为规范,具有较强的组织性,并有一定的财力支撑,因而在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建设上具有较大优势,发展速度较快。但由于过度依赖于政府的支持,在自主发展与可持续性上存在隐患。典型的如湖北省利川市白鹊山乡村民宿旅游扶贫示范村。利川市实施"十村百企万户"乡村民宿振兴工程,白鹊山村于2016年纳入全市乡村民宿旅游扶贫示范村,由利川市政府成立工作专班进村指导督办,协助白鹊山村两委开展农村民宿旅游建设,村两委与政府之间保持紧密沟通。按照"党政主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的运作机制,引入市场主体,建立起"农民所有、企业经营、村集体合作、政府管理服务"的运行模式。目前,白鹊山村有民宿69户,其中昌隆公司改造5户,农户自改63户,共850个房间,可接待游客1,700余人。还打造了一个精品民宿,可接待60人。成立有老年综合服务中心、义务巡逻队、民宿旅游服务中心等。

  (四)农户自发型。

  所谓农户自发型,即村民发挥能动性,根据自身经济条件、村落所在地理位置、环境资源等,借助经验、知识信息、血缘和地缘关系等创造性地为农村旅居养老提供服务。这种类型的发起力量主要来自于村民自身,并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往往依靠自有的闲置农宅和耕地为老人提供服务,因此这类服务成本较低。其缺点是在发展早期,小规模的自发行为不能获得政府的重视支持,服务不够专业化,养老和康养理念较弱,缺乏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典型的如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汪营镇石坝村。调研农户ZYL,男,1989年出生,汪营镇石坝村村民,农户ZYL常年在外务工,家中农宅闲置。2018年,经过亲戚的介绍,农户ZYL将农宅出租给来自重庆市的退休夫妇,出租时段为每年6~9月,租金共800元,水电气费自理。租赁农宅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靠山而居,为砖混结构、两层,农宅有占地1亩的后院。农宅外墙贴瓷砖,内部地面贴瓷砖,内有热水器、电视、沙发等家具齐全,安装有Wi Fi,有齐全的做饭厨具。农户为退休夫妇提供当地信息及房屋的日常修缮等服务。

  四、农村旅居养老实践困境

  (一)季节性旅居养老向全年段服务转型困难。

  旅居养老是在旅游的基础上拓展而来,在农村开展深度漫游的养老形式。通过调研考察发现,由于受到早期旅游地宣传的影响,老人往往开展旅居的形式。夏季在农村停留几个月避暑纳凉,导致农村旅居服务的季节性强,随着旅游旺季与淡季的时间而更替,并且受到旅游惯性的影响很难转型为全年段的旅居行为。这种周期性波动的旅游时间导致农民没有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并且服务设施处于闲置状态,造成了资源浪费。

  (二)土地流转和整合过程困难。

  中国农村土地小块分散经营的方式,使农村旅居养老的发展受到限制。一家一户的土地承包制,导致部分农村内部发展旅居养产业不能够流转到成块的大面积土地,难以集中起来进行利用,出现土地流转不完整的问题。耗费企业人力和物力等,企业的投入成本增加。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整合土地的困难一方面来自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的村民难以整合;另一方面也来自国家政策与基层实际操作难以协调。农村要发展,依靠村带头人的主动引导,依赖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配合与信任。

  (三)政府资源匹配不均衡。

  政府在政策支持上对形成一定规模的旅居养老服务进行了政策扶持,或在一个村内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示范点建设。但对于一些自发形成的小规模旅居养老实践形式只提供监督管理,尚没有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政府"厚此薄彼"将造成自发型实践在原本就不利的情况下被置于更为劣势的地位,从而压制了农村旅居养老的主体活力,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引发自发型的民宿主之间的"价格战"、民宿主消极经营,甚至最终放弃经营,转而外出务工等问题。

  五、农村旅居养老发展策略

  (一)统筹规划,长远定位。

  首先需要政府对农村区域进行因地制宜的科学定位和统筹规划,在一个区域范围内合理制定发展方向,从而有效发挥区域集聚效应。准确判断把握农村旅居养老实践的发展历程和阶段,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农村旅居养老给予适当的政策引导,预测未来发展问题,相机引导未来旅居养老实践发展。提升旅居养老者的认同和归属感,使旅居主体实现自我的成就感。

  (二)构建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

  健全资本下乡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可采用合作社、村民入股等方式在农民、社区、企业间建立利益共同体,实现互利共赢,保证土地流转的可持续性。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在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下合理引导农民参与土地流转,在农民自愿的原则下,鼓励土地作价入股,维护农民权益。还可盘活农村低效建设用地,保障农村发展用地。

  (三)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

  政府在推进制度变迁中,引导作用比主导作用更有价值,基础投资比零星补贴更重要,牵线搭桥比计划指导更有效,多层次推进比孤立推进更有效。应摆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尊重市场的价格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公平的市场环境有利于吸引多元主体的参与,减少对政府一味支持的依赖。政府应转变职能,致力于基础设施先行和精神文化培育是有效对策。此外,还可以通过农业生产经营一体化组织提高农村市场配置效率,激发农村市场。
  参考文献
  [1] 陈成文,陈舒。从"碎片化"困境看我国城市养老服务体系的制度建设[J].城市发展研究,2017.24(12)。
  [2] 何莽。基于需求导向的康养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5(02)。
  [3] 王兆林,石永明。乡村康养产业用地政策供给的有效性[J].中国土地,2020(07)。
  [4] 陆益龙。引导性制度变迁与农村市场发展--安徽小岗村的经验分析[J].天津社会科学,2013(01)。
  [5]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6] 陈颖,王红姝。城市居民"养老下乡"与农村经济发展[J].人民论坛,2018(16)。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