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科基金日本文学相关研究项目的成果及问题

发布时间:2014-08-04 20:37:20

  摘    要:三十余年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先后立项资助了两百余项日本文学相关研究项目,使得我国日本文学研究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研究体系,并逐步扭转了中国对日本文学研究长期落后于日本对中国文学研究的不平衡状况.但是,日本文学相关研究在各个领域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而言,立项数量相对较少,选题分布不均,存在厚今薄古现象;微观研究多,宏观研究少;对虚构性文本关注过多,对非虚构性文本研究较少.此外,对日本古代文学、文论、美学原典翻译不足,对日本翻译问题研究选题单薄,对日本馆藏中国文学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方面的选题不够重视.从结项成果来看,在日本古典文学的原典绎释、文学体系的建构等方面缺少系统性的研究成果.作为中国国内最高级别的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项目的研究成果,在原创性、体系性上还应该提出更高要求.

  关键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日本文学; 原创性; 体系性;

  作者简介: 卢茂君(1973-)女汉族中央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日本文学研究联系方式:E-mail:13901393910@163.com;

  A Study of Japanese Literature Research Projects Approved by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und

  Abstract:Over the past 30 years, the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oundation has funded more than 200 research projects relating to Japanese literature in total, which has formed a relatively complete research system for the studies of Japanese literature in China, and has gradually changed the imbalance between the research on Japanese literature in China and the research on Chinese literature in Japan.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also note tha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even though certain achievements in the research on Japanese literature have been made in various fields. To be specific, the number of research projects is relatively small,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subjects is uneven, with modern subjects being emphasized over ancient ones; there are more micro researches and less macro researches; fictional texts have been given too much attention while non-fictional texts have been given too little. In addition, concerning the translation of ancient Japanese literature, literary theory and aesthetic classics is insufficient, there are too few research subjects related to Japanese translation, and the Japanese collection of Chinese literature is inadequate. As for the outcomes of research projects, there is a lack of systematic research results relating to translation of Japa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iterary system, and so on. As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the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und projects, which represent the highest leve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projects in China, higher requirements should be made on their originality and systematization.

  Keyword: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und; Japanese literature; originality; systematization;

  引言

  国家社会科学(以下简称"国社科")基金项目作为中国国内最高级别的人文社科项目,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国家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及研究的风向标.自1986年该项目设置以来,三十余年来,各个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在国社科基金的资助下积极从事科学研究,优秀研究成果不断问世.日本文学研究学者同其他领域的学者一样,孜孜不倦地进行研究,不断呈现的研究成果使我们得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日本文学.纵观近百年来中国文化思想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学者对日本文学的研究成果,在各个历史时期,对我国的社会政治思潮、文学文化革新等都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为我们深入了解和理解日本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特别是日本人的国民性、民族文化心理、审美思想等提供了更为理性、更为可靠的知识与学术依据.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日本文学研究留有许多盲点和空白点.这种状况到了1980年代后期逐渐开始改善,从古典文学到现代文学作家作品研究,从纵向的文学史研究到专题文学史研究,从传统文论研究到美学理论研究,从中日比较文学研究到中日文学关系交流史研究,中国的日本文学研究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研究体系,这一发展变化,首先应该归功于国社科基金持续对日本文学研究的资助和推动.三十余年来,国社科基金对日本文学研究的支持从每年两项左右,到近期每年十几项,有些研究成果,倘若没有国社科基金的资助可能很难问世.例如,2009年国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之一"日本古典文论选译"(北京师范大学王向远主持),其结项成果《日本古典文论选译》(四卷本)被列入国社科基金后期资助文库,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全书160余万字.如此大规模的译著,从翻译到出版都是非常不容易的,如果没有相应的资助,多数学者会望而却步.所以说,三十余年来国社科基金的资助,使得我国的日本文学研究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并逐步扭转和改变了中国对日本文学研究长期落后于日本对中国文学研究的不平衡状况.然而,当下中日关系走向渐趋复杂,使得我们比以往更加需要了解政治、外交层面的日本,更加需要从文学文本层面、国民思想层面了解日本,这对于今后中国国家文化战略发展布局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三十余年来国社科基金在日本文学相关研究方面的立项项目的选题方向和结项成果进行梳理和研究,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进一步探讨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日本文学研究学者申报相关研究项目和专家评审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国社科基金日本文学研究项目所取得的成就

  本研究将国社科基金日本文学相关研究领域两百余项项目方向大致划分为六个方面,并按照立项项目数量依次排序说明,具体如下:中日比较文学及关系交流史研究、日本现代文学研究、日本文论的译介与研究、日本汉学及日本汉诗文研究、日本古代文学研究、日本文学史研究.

  1.1 中日比较文学以及关系交流史研究方面

  这一研究领域中国学者研究起步较晚.但是,近二十年来这一研究方向得到广泛重视,研究成果不断丰富,进而使得这一领域成为学术研究成果最多,学术品质最高的领域.在中日文学关系领域,既有对中国文学作家及其作品的日本传播与接受史研究,也有中日学术文化、中日文学交流史研究,此外,有些研究还突破了中日两国界限,进一步延伸到韩国,将中国、日本、韩国,东亚三国作为一个文化整体区域,进行三国之间的关系探寻和比较研究.

  在中日古代文学关系领域,首先是南开大学卢盛江主持的"《文镜秘府论》与中日文化"项目获得1998年度项目资助,其研究成果《空海与〈文镜秘府论〉》被列入宁夏人民出版社"人文日本新书",于2005年出版.此书对《文镜秘府论》的形成、各卷的基本内容构成及其对日本文论的影响进行了简要说明,可以说是《文镜秘府论》研究的入门读物.其后,2006年出版的《文镜秘府论汇校汇考》可谓《文镜秘府论》校对考据的大成之作.这些成果为其日后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7年卢盛江再次以"《文镜秘府论》研究"为选题获得当年后期资助项目,结项成果《文镜秘府论》(上下)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13年出版,全书以中国六朝至唐诗学诗律学为研究中心,考察了诗学的诸多问题,揭示了《文镜秘府论》对日本文学与文化的重要影响.该书是作者从事《文镜秘府论》研究十七年来的心血结晶,也是一项厚重的理论研究成果.此外,2005年张哲俊以"中日物品的交流与日本古代文学"选题获得当年年度项目资助,其结项成果《文学考古学:物品的交流与中日文学--以杨柳为中心》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011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通过对物质媒介形成的"第三关系"进行研究.该著作资料丰富、分析细致,充分展示了以杨柳为素材的中日文学文化.在这一研究领域,还有二十余项选题获得了立项资助.这类研究既属于日本文学史、汉学史,也属于中日学术文化、中日文学交流史研究范畴.此外,1993年梁继国的"吴文化与日本古代文化的比较研究"选题,虽然是关于中日古代文化交流史方面研究的选题,但因其内容中包含文学因素,也应属于文学研究范畴.在日本戏剧文学研究领域,1999年翁敏华主持的项目"中日韩戏剧文化比较研究"是戏剧文学研究方面第一个立项项目,其结项成果《中日韩戏剧文化因缘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是该领域目前为止唯一的一部学术著作.作者对日本和韩国相关艺能戏曲进行了观摩和考察,并将文献考证分析与现场体验相结合,将东亚三国作为一个戏剧文化的整体区域,进行三国之间的关系探寻和比较研究,甚至可以说,这部著作是东亚戏剧文化关系史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

  在中日近代文学研究领域,有2014年东北师范大学孙洛丹的"晚清文人在日本的写作与汉文圈内华文文学的成立研究"和海南大学蒋磊的"清末民初留日学人的都市体验与文化记忆研究"两项项目.此外,2013年华侨大学林祁的"日本新华侨华人文学三十年"的选题,在选题方向上与前两项项目是一脉相承的.

  在中日现代文学比较研究及其关系研究领域,以"鲁迅与日本文学关系研究"的选题居多,先后有9项选题获得立项.最早是1998年吉林大学张福贵的"鲁迅周作人与日本文化关系比较研究",其后是2003年吉林大学靳丛林的"竹内好的鲁迅研究",这类选题一直延续到2018年的"日本鲁迅学核心概念探原与辨析"和"日本鲁迅资料文献的搜集翻译与研究"两项项目.这些选题从不同视角对鲁迅与日本文学的关系进行研究.以鲁迅为主题的研究之外,还有以某个作家、某个流派或研究者为单元对中日现代文学关系进行研究的选题,例如,2010年贵阳学院孙德高的"日本唯美文学与20世纪中国文学关系研究"、2013年湖南科技学院张能泉的"谷崎润一郎与中国现代文学社团关系研究"等选题,这一研究领域获得立项的项目还有十余项.此外,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在日本的传播与接受情况方面的选题也及时得到了相应的重视,先后有"中国新时期文学在日本的传播与研究""中国当代小说在日本的传播与接受研究"等4项项目获得立项支持.

  此外,日本文学中的中国因素也是中日文学关系研究的重要角度和重要层面,这一研究领域的项目有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吕莉的"《万叶集》与中国文学",以及"日本现代短歌里的中国意象研究""日本近世小说观念的中国文学思想渊源研究""七世纪以来日本文学中的广州形象建构研究"等项目.同时,与之相对应的,中国文学中的日本因素这方面,近年来也有立项项目,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具体有2008年重庆师范大学刘静的"中国现代诗坛的日本因素"和湖南大学刘舸的"他者镜像:中国当代文艺中的日本"等.其中,刘舸的结项成果《他者之镜:当代中国文学中的日本》(湖南大学出版社,2012)对当代中国(包括台湾)文学(包括影视剧)中的日本、日本人的描写做了系统的评述分析,成为该领域第一部系统的研究著作.近年来,厦门大学文学院周宁教授先后主持了两个系列丛书的编写工作,分别为"世界的中国形象丛书""跨文化研究丛书",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吴光辉教授参与其中,并先后成书出版《日本的中国形象》(人民出版社,2010)和《他者之眼与文化交涉:现代日本知识分子眼中的中国形象》(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两部专著,并以此为前期成果,以"现代日本学者想象与重构中国形象的研究"选题申请并获得2015年度项目.这一选题方向,同年还有南京师范大学刘婉明的"中日文人交往与东亚文化圈的中国形象建构研究(1860-1950)"获得立项.

  1.2 日本现代文学研究方面

  日本现代文学研究方面的选题集中体现了中国学者最具特色的研究成果,其中,侵华文学方面的研究选题,从文学的角度丰富了日本侵华史研究,从历史学的角度丰富了日本文学史研究,成为最能突显中国学者研究视角的研究成果.王向远的专著《"笔部队"和侵华战争:对日本侵华文学的研究与批判》(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开创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先河,这部著作与《日本右翼历史观批判研究》英译本选题先后获得2014年、2016年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立项,两部专著将文学研究与侵华战争史研究相结合,全面又有重点地解释了"笔部队"和"侵华文学"的面目,为读者提供了鲜为人知的日本侵华史史实和日本文学史内容.因此,中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有必要向英语世界以及其他语言国家介绍.此外,近年来中国学者也开始关注从中国的都市空间角度对中日战争时期的日本文学与中国都市进行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特别是王向远组织其在读的博士研究生以"日本文学与中国都市空间"这一视角,将某一特定的中国都市作为地理空间、言语空间、想象空间,进行日本的侵华文学、殖民文学以及中国题材文学研究,先后有3项选题获得立项,其研究成果充分体现了中国学者独特的研究视角和对战争文学的思考,为我们了解战争、反思战争、思考战争提供了新的角度.

  其次,在日本现代文学研究领域,中国学者的日本现代作家个案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共有20位日本现代作家的25项作家个案研究项目获得国社科基金立项资助.例如,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村上春树等作家,这些作家个案研究选题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在研究资料、研究范式、研究方法、研究思想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

  此外,跨学科研究选题也是近年来日本文学研究的新的学术增长点.与中国学者的英美文学相关研究成果相比,日本现代文学在跨学科研究方面的成果比较少,这一研究方向也需要国社科基金予以关注.目前,这类研究项目中仅有"日本近代文坛的宗教与国家主义研究""日本核电文学与生态安全问题研究""日本现代生态文学研究"等获得立项,这类文学研究关注点多不在文学审美性,而是指向作品或者创作活动所包含的社会信息,不属于纯文学研究.在这里,文学研究只是一种途径或方法,其本质是文化研究,可以说是文学社会学研究.所以,可以说,这类研究属于从跨学科的角度对日本文学与日本当代社会关系进行研究,这一研究视角可以开阔日本文学研究的领域,通过不同学科的视角、知识、方法和人员的交叉融合,研究解决单一学科难以解决的复杂性、前沿性、综合性问题.

  1.3 日本文论的译介与研究方面

  尽管中国学界研究日本文学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但是在日本古代文论研究方面,基础相对比较薄弱,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才开始陆续出现严格意义上的日本古代文论研究.在日本古代文论方面成果最多、贡献最大的当属2009年王向远主持的国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日本古典文论选译"的结项成果《日本古典文论选译》,该书被列入"国家社会科近基金后期资助文库",2012年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古代卷(上下册)、近代卷(上下册),共精选日本89位文论家的文论著述170篇,凡160余万字,可以说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内容最为全面系统的日本近代文论选译本.此后,在这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王向远进而对中日文论关系展开深入研究,2013年以选题"中日古代文论范畴关联考论"获得当年年度项目资助,结项成果内容将中日两国的古代文论进行横向比较的研究方法,为古代文论的影响研究和解释学等有待深化的学术增长点创造出新的研究空间.在中日文论比较研究方面,还有徐州师范大学周建萍的"中日古典审美范畴比较研究"项目,其结项成果《中日古典审美范畴比较研究》于2015年1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内容量不大,比较范畴稍显有限.此外,这一研究领域,还有苏州大学李东军的"藤原定家的诗学思想与和歌艺术研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雷晓敏的"本居宣长'物哀'论综合研究"、对外经贸大学祁晓明的"东亚诗学交融语境中的和歌与歌论研究"3项项目.由此可见,近十年来,国内学界对日本古代文论的翻译和研究业已初具规模.

  此外,作为现代文论中的文艺心理学以及文学象征问题的代表性著作,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也得到中国学界的重视.北京大学李强的"《苦闷的象征》研究"获得2010年国社科基金年度项目资助,其前期研究成果《厨川白村文艺思想研究》(昆仑出版社,2008)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对厨川白村文艺思想和批评实践做了系统的梳理和阐释,较为全面地呈现出厨川白村的学术理论风貌.在日本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文论专题研究方面,北京师范大学王志松的专著《20世纪日本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是程正民主持的2002年国社科基金年度项目"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国别研究"日本部分的最终研究成果.日本是东亚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国家,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潮主要是从日本传入,因此研究这个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但由于日本战后左翼逐渐被边缘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及马列文论的学者人数不多,研究成果也相对较少,王志松的这部著作可以说是迄今为止中日两国研究日本马克思主义文论最为全面系统的研究成果.

  在日本文论历史研究方面,还有南京大学叶琳的"现代日本文学批评史"、重庆师范大学靳明全的"日本文论史"、中国社会科学院魏大海的"日本私小说批评史研究"等项目获得立项资助.

  1.4 日本汉学及日本汉诗文研究方面

  汉文学研究是日本汉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学者对日本汉学的研究,也包含着对日本学者汉文学研究的研究.2002年上海师范大学孙逊主持的"域外汉文小说整理与研究"项目的结项成果涉及日本汉文小说的著述有《日本汉文小说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该著作是孙逊的博士研究生孙虎堂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出版的,书中首先阐释"日本汉文小说"的内涵和外延,并参照中国古代小说分类标准对"日本汉文小说"进行了细致分类,并对四十余种不同类型的日本汉文小说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文本分析.2012年孙虎堂以此著作作为前期研究成果,以"中日双重文化视域中的日本汉文小说整理与研究"选题申请并获得国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此外,在这一研究领域还有2003年山东大学高文汉主持的"东亚汉文学关系研究"项目,结项成果为《东亚汉文学关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该书对日本汉文学、韩国汉文学分别进行了论述,但遗憾的是,并未将日韩两国汉文学纳入"东亚汉文学关系"的整体框架中进行论述.2006年马骏主持"日本古代文学'和习'研究"项目,结项成果《日本上代文学"和习"问题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012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本上代文学"和习"问题研究》一书从"和习"角度研究日本汉文学的发展演变,探索以汉字、汉语为媒介的中日文学关系,可以说是这一研究领域的开拓性著述.此后,2014年王晓平主持的"日本汉文古写本整理与研究"项目获得国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资助,翌年张哲俊的"日本五山文学别集的校注与研究"亦获得同一级别项目支持.此外,王晓平的《中日文学经典的传播与翻译》(上下)入选2013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由中华书局出版.

  1.5 日本古代文学研究方面

  与日本现代文学研究相比,日本古代文学研究方面的立项数量并不多,不足十项,具体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吕莉的"柿本人麻吕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张龙妹的"东亚视阈中的日本古代女性散文体叙事文学研究",西安交通大学金中的"日本古典和歌黄昏意象比较研究",渤海大学刘九令的"亚洲文化语境下日本古代佛教说话文学的类型建构与研究",河南师范大学孙士超的"唐代科举文化影响下的日本古代试律试策文学研究",南开大学王凯的"日本古代木简的文学研究",杭州师范大学周瑛的"日本江户时期公案作品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尤海燕的"八至十世纪初日本文学的思想性研究".日本古代文学研究方面立项数量少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学界对这一重要历史时期的文学原典翻译不足.长期以来,由于日本古典文学翻译难度大等原因,很多文学原典一直没能得以翻译,有些经典只有选译本,尚无全译本.这种翻译滞后的现状,导致很多学者研究不得不使用第二手,或者多手资料,严重制约了我国学界对日本古代文学的深入了解和研究.

  1.6 日本文学史研究方面

  这一研究领域的立项数量最少,仅有三项,但是研究成果非常丰硕,并且具有里程碑意义.首先是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叶渭渠研究员主持的"《日本文学史》(近、现代篇)"项目和2000年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唐月梅研究员主持的"日本文学史(古代卷·近古卷)"项目,这两项课题的最终结项成果为四卷本的《日本文学史》,全书分为"古代卷"(上下册)、"近古卷"(上下册)、"近代卷",以及"现代卷",近200万字,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国内出版的内容最为翔实、资料最为全面的日本文学通史,代表了20世纪中国日本文学研究学界在日本文学史研究方面的最高水平,可谓叶渭渠、唐月梅两位学者二十余年日本文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此外,在日本文学史研究领域,具有开拓性意义的研究选题是2001年王向远主持的"中国题材日本文学史"项目,其结项成果《中国题材日本文学史》于2007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作者在书中前言部分对文学史研究方法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观点,认为文学史研究要进一步推进与升华,必须从通史、断代史、作家评传等单一化、模式化的研究中寻求突破,尝试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发掘和呈现文学史上被忽略、被遮蔽的某些侧面,以各种专题文学史的形式,呈现文学史原有的生动性与复杂性.该书的整体架构也正体现了作者鲜明的文学史方法论更新意识.可以说,《中国题材日本文学史》显示了中国学者对日本文学史研究的一个独特视角.尽管日本学者撰写的日本文学史数以千计,但是尚无专门系统研究中国题材的日本文学史著作.如前所述,在日本文学通史研究领域,我们很难超越现有研究成果,但在专题文学史研究方面,中国学者需要继续探索研究,相信这是一个大有可为的研究领域.

  2 国社科基金日本文学研究项目存在的问题

  尽管三十余年来,国社科基金立项数量不断增加、优秀成果不断呈现,但是通过对日本文学研究立项项目的选题方向和结项成果的梳理分析来看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有些是所有研究领域存在的共性问题,有些是日本文学研究领域存在的个别问题.所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国内学者对国社科基金项目重申报,轻研究.这里所说的"轻研究",不是指对各个项目本身的研究,这方面的问题,相关管理部门已经开始高度重视,正在通过各种管理办法加强管理,本文不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探讨,本文所说的"轻研究"是指对本学科领域的国社科基金立项项目从选题方向到结项成果,再到对整个领域的学界研究现状,以及今后需要研究的选题方向的分析研究.目前,对国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文章大多是用统计分析或量化分析的方法,研究项目的立项数量、类型,或者是项目主持人的所属单位隶属系统、地域等状况,而缺少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的选题和研究成果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的学术论文,缺少对今后学者的申报有指导作用的研究成果,缺少能够对项目评委提供参考的历年选题和成果价值进行分析的研究报告.这一研究缺失直接导致的结果是,项目评审缺乏整体布局,导向性不清晰,有些选题方向存在重复立项的情况.例如,在日本现代文学研究方面,作家个案研究选题存在一定问题,首先是对同一个作家个案研究选题存在反复立项的现象,其中,在日本现代文学方面,25个现代作家个案研究中有5个获得过两次或两次以上立项.为什么一个作家个案研究选题反复多次立项资助?是因为这个作家研究价值大,需要反复研究、深入研究?还是国社科基金项目的评审工作缺少对以往立项项目的了解?目前为止,国社科基金对日本文学研究方面的支持不过两百余项,那么,是将有限的资源用来资助具有开拓性意义的研究选题?还是资助某一选题的反复研究?特别是对于日本文学研究领域还存在很多空白点的情况.对于这一问题,国社科基金的立项导向是什么?是资助具有开创性的选题?还是研究成果比较成熟的选题?这恐怕需要国社科基金在立项结果中明确体现出来.这类问题在其他学科研究领域也是存在的,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后,仅2013年国社科基金就资助了6项莫言文学相关研究的项目,从语言学、叙事学、社会学、中日比较文学等各个角度进行研究,2014年这一选题方向的立项数量有所回落,但是,2015年、2016年这两年,又是以每年3、4项的立项项目数量进行资助,项目类别几乎涵盖了国社科基金设置的所有项目,以致于有申报者错误地认为,只要是研究作家莫言或莫言文学作品的,随便换个角度或者理论申报都能获得立项资助.这种立项结果倾向就会导致学术力量和资金资助过于集中在热点问题,学者们就不愿花时间冒风险去开拓新的研究领域,长此以往,各个学科研究领域都可能会出现局部突出、整体不全的状态.第二个方面的问题是,重国家发展需求,轻学科发展布局意识.也是因为缺少对历年立项项目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导致每年的评审工作基本处于割裂状态,评审专家能够看到的只是当年申报者的申报选题,而对以往的立项选题与学科发展布局之间的关联缺乏系统了解,很难兼顾学科各个研究领域的平衡.以日本文学研究为例,在国社科基金资助的两百余项项目中,日本现代文学研究(包括中日现代文学比较研究及关系交流史研究)项目立项数量占总体数量的一半以上,但对日本古代文学、文论、美学、汉学的项目资助较少,而这些研究正是研究日本文化、日本思想的根源,也是我们研究日本现代文学的必要的基础.因此,国社科基金需要通过立项资助的方式引导学者攻克学科薄弱的、待发展环节,以实现学科整体研究领域的全面发展完善,这也许正是国社科基金支持科学研究的目标所在.

  国社科基金日本文学相关领域研究项目存在上述共性问题的同时,还有六个方面的具体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首先是立项数量相对较少.以"十二五"期间的立项数据为例,相对于总体数量,日本文学研究方面所获得的立项项目所占比例还是很小.五年间,国社科基金资助年度项目20000项左右,而日本文学研究方面仅获得73项资助,约占立项总数的千分之三,约占外国文学立项总数的十分之一.这一立项比例,相对于日本文学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来说还远远不够,建议国社科基金考虑中日文化渊源关系及其特殊性,将日本文学文化研究纳入国家总体发展规划当中,增加对日本文学相关研究方面的立项资助.众所周知,日本文化与其他各国文化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日本人的思想主要是通过文学的方式来表现和传达的.中国学者通过对日本作家作品及文论等领域的研究,对日本文学中所包含的独特的有普遍价值的思想进行阐发,可以从感性学或美学的角度充实中华民族的思想宝库.纵观中国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中国学者对日本文学译介、评论与研究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对中国文学观念的革新与转变、中国文学评论方法与文学理论的建构,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借鉴、启发和推动作用.另一个方面,我们需要通过对日本文学的研究证实我们国家人文学科研究的实力,彻底扭转中国对日本文学研究长期落后于日本对中国文学研究的不平衡状况.中日文学文化交流从隋唐至今,相互交融互补,长期以来,日本学者在中国文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学术成就,一直得到世界各国学者的广泛重视,欧美学者甚至认为研究中国文学需要参考日本学者的相关研究.所以说,日本学者对中国文学的研究成就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中国学者对日本文学的研究成就.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日本文学相关研究领域还属于中国人文学科中的薄弱环节,迫切需要以国家之力进行扶持,以改变这种长期落后于日本的不平衡状况.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与自然科学研究不同,很少能够产生社会经济效益,但是这类研究对填补研究空白,体现国家整体学术研究水平是很重要的,日本文学研究尤其如此.

  第二方面是选题分布不均.首先是存在厚今薄古的现象.如前所述,日本文学研究项目中存在现代文学所占比重偏大、古代文学研究不足的状况,具体还体现在对现代作家作品关注偏多,对古代作家作品研究较少等方面.这当然与古代作家距离我们年代久远,翻译和研究起来难度大有关,但难度大的选题,往往更加具有研究价值,并且,这类研究选题往往是空白点,所以,国社科基金以立项的方式引导和资助学者从事这类选题研究具有填补研究空白的意义.第二点,微观研究多,宏观研究少.具体还体现在对史的研究严重不足,个案研究比例过大等方面,尤其是对专题史研究,目前仅有王向远的"中国题材日本文学史"选题,这与我国庞大的日本文学研究学者的数量相比是极其不相称的.第三点,对虚构性文本关注过多,对非虚构性文本研究较少.对于虚构性文本的研究还存在把文学评介当文学研究的问题,这一点,也是外国文学研究普遍存在的问题.第四点,中日比较文学研究还需加强.近二十年来,中日比较文学研究领域发展迅猛,成果显著,但还应该加强对这一研究领域的资助,因为这一研究领域最能充分发挥中国学者的资源优势和学术优势,能够最先实现超越,为今后全面超越日本学者的研究奠定基础和信心.

  第三个方面,日本古代文学、文论、美学原典翻译不足.目前为止,这一研究领域,仅有王向远的"日本古典文论选译"获得立项资助,这与我国作为世界文学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我们需要不断翻译和介绍日本学术水平高、研究价值大的原典,以彰显我国学者的翻译和研究能力,使得我们的文化发展能够与高速发展的经济速度相匹配,因此,这类选题空白亟待以国家资助的形式进行填补.

  第四个方面,对日本翻译问题研究选题单薄.众所周知,日本既是文化大国,同时也是翻译大国,日本从隋唐到明治维新,再到近百年的发展,都是在不断学习外国文化的过程中发展强大起来的.学习外国首先需要翻译,所以对日本文化发展进程中的翻译问题进行研究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目前仅有2009年山东大学李铭敬的"日本说话文学对中国古典文献的引用和翻译研究"和2011年北京科技大学王立群的"墨海书馆西学书籍的翻译、传播与中日社会近代化研究"的研究项目对翻译问题有所涉及,此外,2015年同济大学梁艳的"中国近代翻译文学中的日文转译现象研究(1898-1919)",2016年华北电力大学崔琦的"互文性视角下中国现代作家创作与日本文学翻译研究(1898-1927)",是在这一研究领域的最新探索,但这些研究成果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学者进一步深入系统研究.

  第五个方面,对日本馆藏中国文学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方面的选题不够重视.我们知道中日两国历史文化渊源深远,日本很多图书馆馆藏的中国古典文学、近代文学的文献资料在中国已经找寻不到,虽然涉及到具体的研究内容属于中国文学研究领域,但是从事日本文学研究的学者往往精通日文,在语言方面比一般的中国文学研究学者更加便利,因此,日本文学研究者有责任从中日文学文化交流关系的角度对这些文献进行整理与研究,这样的基础性研究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财力支持,所以,如果没有国家政府支持,以一己之力或一时兴趣很难长期持续.这方面的选题目前仅有2012年彭修银的"日本馆藏近代以来中国留日文艺理论家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获得立项.因此,今后还需要国家大力引导和扶持,争取尽快对日本馆藏中国各个时期的文学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研究,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更为全面的文献资料和研究视角.

  第六个方面,从结项成果来看,也存在重复立项的问题,一些结项成果不够好的项目,几年后,略微修改项目名称,再次获得国社科基金立项,这对于国家资源来说是极大的浪费.此外,在日本古典文学的原典绎释、文学体系的建构等方面缺少系统性的研究成果;在理论水平和思想探索上,缺乏像美国学者雷纳·韦勒克的八卷本《近代文学批评史》那样既富有专业知识,又不乏个人洞见的原创性佳作.关于这一点,也有学者意识到这一缺憾,王向远在其近期出版的学术专著《日本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一书中也对国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给予了重点关注,认为这类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应该在原创性、体系性上要求更高,但多数研究成果并没有做到这一点,这也是国内学界今后应该高度重视的一个方面.

  3结语

  目前,国内各个高校以及科学研究机构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重视程度仅次于国社科基金项目,因此,也有必要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各个研究领域的立项选题和结项成果进行比较说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设置较晚,从2000年到2018年间,日本文学相关研究领域共有80项余项项目获得立项资助,所存在的问题与国社科基金项目大致相同,并且有些项目主持人的选题方向与其本人在国社科基金所主持的项目有些接近,这一问题,今后需要国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评审互通信息,以便评审专家能够及时、系统地了解两大类项目以往的立项选题与学科发展布局之间的关联,在评审过程中注意兼顾学科各个研究领域的平衡,通过立项资助的形式引导学者攻克学科中较为薄弱、有待发展的环节,以实现各个学科整体研究领域的全面发展完善.

  回顾三十余年来国社科基金日本文学相关研究领域立项项目的成绩与问题,建议国社科基金在"十三五"规划期间,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有计划、有重点地持续支持日本文学相关研究领域的薄弱环节,相信中国的日本文学研究学者在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将不断完善和充实日本文学研究成果,不断为中国的学术文化宝库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马骏.日本上代文学"和习"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王向远."笔部队"和侵华战争:对日本侵华文学的研究与批判[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王向远.中国题材日本文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王向远.日本古典文论选译[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王志松.20世纪日本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卢盛江.空海与《文镜秘府论》[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
  卢盛江.《文镜秘府论》(上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
  []孙虎堂.日本汉文小说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刘舸.他者之镜:当代中国文学中的日本[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2.
  []李强.厨川白村文艺思想研究[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8.
  []吴光辉.日本的中国形象[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张哲俊.文学考古学:物品的交流与中日文学--以杨柳为中心[M].北京:中华书局,2011.
  吴光辉.他者之眼与文化交涉:现代日本知识分子眼中的中国形象[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
  []周建萍.中日古典审美范畴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翁敏华.中日韩戏剧文化因缘研究[M].上海: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高文汉.东亚汉文学关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