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朝廷对茶叶的垄断及金国的对策

发布时间:2018-12-16 17:38:36

  摘    要:金国是以游牧民族女真为主体建立起来的政权,在饮食习惯上,多食用牛羊肉和乳制品,相对较为油腻,饮茶能够有效的帮助消脂解腻,所以女真人养成了"先汤后茶"的习惯,茶叶也成为女真人生活的必需品.但是金国不生产茶叶,所需茶叶大多由宋朝供给,宋朝由此对金国形成了茶叶垄断.为了避免宋朝以茶叶垄断为手段要挟金国,金国曾经通过尝试生产茶叶、减少茶叶消费、试图转变支付方式、默认茶叶走私,甚至以武力威胁宋朝的方式试图打破宋朝对茶叶的垄断,但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在宋金茶叶贸易中,以女真民族为主体的金国和以汉族为主体的南宋以茶文化为媒介,无形之中促进了民族融合,不断推动中国向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

  关键词:茶叶; 垄断; 宋朝; 金国; 突破尝试;

  作者简介: 徐睿,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博士研究生,云南民族大学党政办公室助理研究员.;

  Abstract:The Jin State was a regime established with the nomadic Nuzhen as the majority. Their dietary habits found expression in more beef and mutton and dairy products, which were relatively greasy. Drinking tea could effectively help eliminate fat and greasiness and so they formed the habit of "soup comes before tea". Thus, tea became a necessity in their daily life. However, there was no tea-producing area in the Jin State, and most of their tea was supplied by the Song Dynasty which implemented a tea monopoly. In order to avoid tea monopoly by the Song Dynasty, the Jin State attempted to break this monopoly by trying to produce tea, reducing tea consumption, changing the way of payment, acquiescing in tea smuggling, and even threatening the Song Dynasty with military force, but none of them achieved the expected results. The tea culture with the tea trade as the major medium between the Jin State with the Nuzhen nationality as the majority and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with the Han nationality as the majority helped the fusion of ethnic groups, and constant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into a unified multi-ethnic country.

  Keyword:tea; monopoly; Song Dynasty; Jin State; attempts of breaking tea monopoly;

  金国是以女真人为主体建立的民族政权,《金史》记载:"金之先,出��H氏.��H本号勿吉.勿吉,古肃慎地也.元魏时,勿吉有七部:隋称��H;唐初,有黑水��H,粟末��H."1五代时,始称女真,"女真本名朱里真,蕃语舌音,讹为女真"2.女真人习惯于"迁徙不常"的游牧、狩猎生活,其饮食习惯中,多食用牛、羊肉和乳制品等,相对农耕民族较为油腻.茶叶能够有效的消脂解腻,唐朝顾况在其《茶赋》中谈及茶叶的功效,认为茶叶可以"滋饭蔬之精素,攻肉食之膻腻,发当暑之清吟,涤通宵之昏寐."清代沈李龙的《食物本草会纂》记载:茶叶"久食令人瘦,去入脂,使人不睡."顾炎武在其《天下郡国利病书》中也提及茶叶,认为"茶之为物,西戎、吐蕃古今皆仰给之.以其腥肉之物,非茶不消,青稞之熟,非茶不解,故不能不赖于此."茶叶良好的消脂解腻效果使其成为女真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此外,茶叶需经过煮制或者冲泡后方可饮用,在饮茶的过程中,女真人改变了直接饮用生水的习惯,有效的改善了体质,提高了身体健康水平.女真早期不与宋朝接壤,主要通过二者之间的辽朝获取茶叶,入主中原后,受宋朝饮茶之风的影响,在饮食上逐渐形成了"先汤后饮"的习惯,金国诗人刘迎曾作《淮安行》一诗,言"里闾风俗乐过从,学得南人煮茶吃",描绘了金国百姓学习南朝宋人煮茶为饮的画面,按《大金国志》记载:女真人"宴罢,富者沦建茗,留上客数人啜之,或以粗者煎乳酪."3饮茶的同时,女真人还会准备"重油渍面食,以蜜涂拌"的茶食.茶叶在金国非常流行,据《金史》记载:金国"上下竟啜,农民尤甚,市井茶肆相属,商旅多以丝绢易茶."4

  一、宋朝对金国的茶叶垄断

  唐朝陆羽的《茶经》记载:"茶者,南方之嘉木也."5茶叶生产于南方,如当今的江浙、福建、云南等地区.茶兴于唐,盛于宋,据南宋蔡绦所作《铁围山丛谈》记载:"茶之尚,盖自唐人始,至本朝为盛;而本朝又至佑陵时,益穷极新出,而无以加矣."宋朝每年生产的茶叶多达四五千万斤.金国所统治的地区主要在淮河以北,大多地区不适宜种植茶叶,所以金国的茶叶主要来源是宋朝.据《金史·食货志》记载:金国茶叶"自宋人岁供之外,皆贸易于宋界榷场."6金国将榷场定义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皆设场官,严厉禁,广屋宇以通二国之货,岁之所获亦大有助于经用焉."7由此可知,金国本质上是将宋朝视为敌国的.金国的茶叶需求量极大,仅"河南、陕西凡五十余郡,郡日食茶率二十袋,袋直银二两,是一岁之中妄费民银三十余万也."8金国每年"商旅多以丝绢易茶 ,岁费不下百万"9,杜文玉甚至推测"金国在公元1206年至1223年这一时期,茶叶年输入价值额约在250万贯-350多万贯之间波动."10

  宋朝的茶叶施行官营制度,"禁私贩,官尽榷之"11.宋朝设置有都大提举茶马司,"掌榷茶之利,以佐邦用;凡市马于四夷,率以茶易之."12金朝要获得茶叶,除岁供之外,仅能从榷场贸易中获得,而从宋金的榷场设置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金国在宋金茶叶贸易中的劣势地位,金朝对宋的贸易榷场有泗州场、寿州场、颍州场、邓州场、唐州场、蔡州场、息州场、凤翔场、秦州西子城场、巩州场、洮州场、密州胶西场等12处,其中泗州场为主要榷场;宋朝在其境内设置有盱眙军、光州中渡市场、安丰军花靥镇榷场、随州枣阳县场、襄阳邓城县场及天水军场等6处榷场,其中盱眙军榷场为主要榷场.宋朝设置的榷场仅为金国设置榷场的一半,可见金国的榷场贸易需求是大于宋朝的贸易需求的,且宋朝设置榷场的目的在于"以博易之虚名,收羁縻之实用"13,表明宋朝在注重榷场贸易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注重通过贸易手段羁縻金国.

  宋朝对本朝榷场内的贸易拥有绝对的掌控权,对榷场内与金国的茶叶贸易管控更是十分严格.南宋时,军器监主簿沈该知盱眙军措置榷场时曾规定:"凡榷场之法,商人赀百千以下者,十人为保,留其货之半在场以其半赴泗州榷场博易,俟得北货,复易其半以往,大商悉拘之,以待北贾之来.两边商人各处一廊,以货呈主管官牙人,往来评议,毋得相见.每交易千钱各收五厘息钱入官."14商人要"上场通货,已自互相结甲五人每一保.榷场书填甲贴,付保头收管.榷场又开到,申数客人单名物货件.移牒付淮河渡.本渡凭公牒辨验甲贴真伪,同榷场主管官并本军所差官当面逐一点名,搜检随身并应行行货.若无夹带禁物,方得过淮."15南宋商人要到榷场贸易,需要经过重重搜检,且有人作保方能成行,而在榷场内开展贸易,也不得与金国商人直面交易,而是通过政府指定的榷场交易中介--"牙人"来完成交易.《宋会要辑稿》中更是明文规定贩卖茶叶的商人"止许与本场官折博,不得令南北客相见,博易茶货."16除了对商人进行严格管理外,宋朝还牢牢掌握着榷场开场的权力,宋朝榷场旧例每日开场一次,绍兴十九年改为每五天开场一次,隆兴二年又改回每日开场一次.除此之外,宋朝对茶叶走私还予以非常严厉的打击,南宋时,查获向金国走私茶叶的奖励和处罚是双倍于向其他地区走私茶叶的,据《庆元条法事类》记载:"绍兴十四年三月二十六日敕:'巡捕官获到客人私渡茶过界及诸色人获到依获私茶法,一斤比推二斤推赏.所有透漏私渡过界合干地分,巡捕官亦比附赏格,斤一重斤比二斤责罚施行.'"17此外,宋朝销往金国的茶叶质量往往较低,宋朝试着周��曾出使金国,"见三节人或携建茶沿途备用,而虏中非绝品不顾.盖榷场客贩坌集,且能品第精粗.中下者彼既不售,乃赍以归."18

  宋朝在与金国的军事斗争中,往往处于劣势.但作为当时世界的经济中心,宋朝虽然军事实力不如金国,却可以通过经济手段对金国大行羁縻之事.宋朝对金国茶叶的垄断,使其牢牢掌握着金国的一条命脉.一方面,宋朝牢牢占据着宋金茶叶贸易的主动权,掌控的茶叶的价格、茶叶的输出数量等,且一旦宋金交恶,宋朝立刻关闭榷场,茶叶贸易也随即断绝.金国既面临着"奈何以吾有用之货而资敌乎"的贸易逆差,又面临着一旦做过,宋朝便断绝互市、无茶叶可食的窘境;另一方面,作为"敌国"的宋朝,可以通过茶叶贸易获得军费,如宋朝每年给淮南都督府五万斤福建贡茶,"召商人持往淮北"19,贸易所得作为淮安都督府的军费使用,可以"于近边置场博易军需等物应副支用".此外,宋朝还能够通过茶叶贸易换取大量军用物资--马匹,以此弥补军事上的不足.

  二、金国对宋朝茶叶垄断的突破尝试

  宋朝对金国的茶叶垄断,使金国在被动中倍感压力,金国曾在多个方面作出尝试,力图减小宋朝茶叶垄断对金国的威胁.

  (一)尝试生产茶叶

  河南、山东是金国极少数能够生长茶叶的地区,即便到现在河南信阳出产的毛尖、山东日照的绿茶也是较为出名的.金国曾经在河南和山东试图种植茶叶,"章宗承安三年(1198)八月,以谓费国用而资敌,遂命设官制之.以尚书省令史承德郎刘成往河南视官造者,以不亲尝其味,但采民言谓为温桑,实非茶也,还即白上.上以为不干,杖七十,罢之."20茶树种植一般需3年才能够进行少量采摘,10年才能到达生产期,金国显然没有掌握茶叶的种植和采摘技术,其在河南种植出来的作物甚至不能称之为茶叶,茶农俗称其为温桑.金章宗承安四年(1199)三月,金国又"于淄、密、宁海、蔡州各置一坊,造新茶,依南方例每斤为袋,直六百文.以商旅卒未贩运,命山东、河北四路转运司以各路户口均其袋数,付各司县鬻之.买引者,纳钱及折物,各从其便."21金章宗曾亲尝茶叶,以为此次生产的茶叶"味虽不嘉,亦岂不可食也."22茶叶味道虽然不好,但还是勉强可以食用的,但金国生产的茶叶依宋朝茶叶包装为准,每一袋装一斤,每袋价格为六百文,这种价高品次的茶叶完全无法正常销售,在同样价格、同等重量的情况下,百姓宁愿购买质量更好的宋茶,金国只能在"山东、河北四路悉椿配于人"23,到后期甚至"令每袋价减三百文"24,半价销售至第二年四月仍然无法卖出,直至茶叶腐败不堪,金国不得已在泰和五年(1205)春天,"罢造茶之坊"25.从茶叶生产的年限上讲,金国尝试生产茶叶前后不过数年,甚至没有达到茶叶的最佳采摘期;从茶叶的种植地上讲,金国种植出的茶叶味道极为不堪,可以说,金国尝试生产茶叶是彻底失败的,即便如此,金国仍然没有放弃生产茶叶的尝试,依旧保留着为数不少的茶树,金章宗告谕省臣:"今虽不造茶,其勿伐其树,其地则恣民耕樵."26泰和六年(1206),金章宗还令"河南茶树槁者,命补植之."27

  (二)减少茶叶消耗

  金国每年向宋朝购买茶叶,"岁费不下百万",金国在宋金茶叶交易中的贸易逆差,使大量资金流入宋朝,金人也不禁发出"恐耗财弥甚"28"费国用而资敌"29的感慨.为摆脱宋朝的茶叶垄断,金国还尝试着减少茶叶的消耗,金国曾在国内宣扬,"茶本出于宋地,非饮食之急,而自昔商贾以金帛易之,是徒耗也."30认为以金帛交易宋朝茶叶,是徒增国家损耗之事.为减少茶叶消耗,金世宗于大定十六年(1155)更定香茶罪赏格,31泰和六年(1206),金章宗令"七品以上官,其家方许食茶,仍不得卖及馈献.不应留者,以斤两立罪赏.七年,更定食茶制."32至元光二年(1223),茶叶禁令进一步升级,规定"亲王、公主及见任五品以上官,素蓄者存之,禁不得卖、馈,余人并禁之.犯者徒五年,告者赏宝泉一万贯."33金国曾令七品以上官员才能食茶,后来升级为亲王、公主和五品以上官员才能食茶.然而,金国"上下竟啜"的情况并未好转,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史正志言:"本司买茶一千六百余引,见过两淮折博,而两淮总领所岁费长引过江翻引钱约一百余万贯."34按宋朝规定,每一茶引可贩卖茶叶120斤计算,仅此一次,史正志所在本司便向金朝贩卖了192000斤茶叶,而金国向宋朝购买茶叶所需"岁费不下百万",仅两淮总领每年的翻引钱(越界销售茶叶的额外捐税)便已足够了.

  (三)试图转变支付方式

  金国最初在宋金的茶叶贸易中以银钱、丝绢等作为货币支付买茶钱,银钱、丝绢都是当时贸易常用的结算方式,是可以作为货币使用的硬通货,"金币钱谷,世不可一日阙者也"35.而在金国眼里,茶叶不过是"饮食之余,非必用之物"36,言事者以为"茶乃宋土草芽,而易中国丝锦绢有益之物"37"以有用之物而易无用之物"38,会导致金国"耗财弥甚".既然金国无法扭转宋金茶叶贸易中的逆差地位,金国为了避免作为硬通货的银钱、丝绢大量流入宋朝,曾经尝试以杂物易茶.金国以为"国家之盐货出于卤水,岁取不竭,可令易茶."39金朝东面疆土临海,能够生产大量的海盐,而且海盐不过是取之于海水,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如果可以用食盐换取宋朝的茶叶,对于金国来说,则是以无用之物换取有用之物了.但是,金朝以食盐换取宋朝茶叶的想法过于一厢情愿,如果宋朝缺盐,这一想法还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宋朝并不缺盐,宋"国朝盐荚,旧有三路.解盐行于关中,东北盐行于京东、西、畿甸,东南盐行于江、淮.东南盐者,通、泰煎海也."40宋朝的关中、东北、东南都产盐,而且数量不少.《宋史·食货志》记载:"至道二年,两池得盐三十七万三千五百四十五席,席一百一十六斤半.三年,鬻钱七十二万八千余贯."41绍兴末,仅盐课便有"二千一百余万缗"42.宋朝的食盐不仅能够满足国内的需求,甚至还可以输出给西南民族政权,绍兴十六年(1146),宋朝的"�U井盐四十余万斤,岁取其赢五万余缗为军食之用"43,此外,宋朝还曾以三万三千六百斤食盐犒劳周边少数民族.而即便是在食盐产量较少的西北地区,西夏出产的青白盐质量更好,价格更低.所以,金国试图以食盐换取宋朝茶叶的尝试是完全行不通的,无奈之下,金国只能继续以银钱、丝绢等贸易宋朝茶叶,使大量有用之物流入宋朝.

  (四)默认茶叶走私

  鉴于金国在宋金茶叶贸易中的劣势地位和宋金之间互为"敌国"的关系,金国在宋金茶叶贸易中担心的更多的是资敌,而通过宋金边民和商人的茶叶走私,金国支出的卖茶钱不过是流入宋朝民间,而不为宋朝政府所收纳,也就谈不上资敌.可以说,宋金之间的茶叶走私是对金国有利的,所以金国对于宋金之间的走私茶叶是默许,甚至是鼓励的.宋孝宗时期的王质以为"北界利其茶而以货诱之",据《宋史全文》记载:"鼎、澧、归、峡产茶民私贩入北境,利数倍.自知戾法不顾,因去为盗,由引钱太重,贫不能输,故抵此."44在可以获利数倍的高额利润驱使下,宋朝边民、商人将大量的茶叶私贩到金国,绍兴二十九年(1159),宋朝右正言王淮曾上言,以为"两淮之间尚多私相贸易之弊……以岁计算之,茶不下数万引"45,盗贩之人"多辄千余,少亦百数",民间茶叶走私既多,则官方茶叶贸易数量相对减少,据《宋史》记载:"茶于蒋州私渡,货与北客既多,而榷场通货之茶少矣."46对于"边民又窥利,越境私易"47,金国本来是默许、甚至鼓励的,不过因为"恐因泄军情,或盗贼入境"48,而稍加约束,而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当时宋朝商人携带"茶于蒋州私渡,货于北客者既多,而榷场通货之茶少矣"49,金国从宋朝商人走私中获得了数量不少的茶叶.宋金之间的茶叶走私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便是使者私觌,私觌是两国使节在交聘过程中互赠礼物的行为,也可以理解为使者之间的私下交易.建炎元年(1127)南宋使者傅�出使金国,私人携带"生姜、腊茶、锡器、纸笔等"50到金国私觌.绍熙二年(1191),金遣使者完颜兖贺宋光宗生辰,宋朝馆伴使倪思多次与其私觌,其中就包含了不少茶叶.《重明节馆伴语录》记载:

  "初六日,思等循例送兖等第一次私觌,各紫罗、缬罗、木棉、虔布各一十匹,龙团、凤团茶各一斤.

  初七日,枢密使送兖等私觌.

  初八日,思等循例送兖等第一次私觌,各沉香一斤、笺香一斤、建茶盏一十只、黑漆四星茶合一副、茶托子一十只、走马碗钵一副、香垒子一副、椰子香垒子一副、犀皮四星茶合一副、减妆一副、茶筅子一十个、分茶五十夸、建茶一百夸.

  十二日,思等循例送兖等第三次私觌,各缬罗、缬绢、木绵、虔布各一十匹,龙团、凤团茶各一斤,建茶五十夸.兖等令北引接传语思等致谢受讫.

  十三日,思等泛送兖各端砚一只、沉香一块、蔷薇露一瓶、素馨油一合、异样茶二夸、出格茶一十夸、上品龙涎香一十五饼、龙凤茶一斤.兖等令北引接出位传语思等致谢受讫."51

  按此条,虽然使者私觌相对宋金之间的茶叶贸易数量不算大,但其中"循例"二字可以体现出私觌已经成为宋金使者之间的惯例,也是宋金两国所默认的行为.尽管私觌的茶叶数量不多,但宋金之间派出的使者包括贺正旦使、贺生辰使、告哀使、遗留使、告登位使、祭奠使、吊慰使、贺登位使、贺册礼使、回谢礼信使、泛使、答谢国信使等等,频繁的使者往来让宋金使者之间的茶叶私觌成为宋金茶叶贸易的一个补充.不过,使者之间的茶叶私觌一般只能满足使者自身、甚至家庭的饮茶需求,对于整个国家庞大的茶叶需求却是远远无法满足的.

  (五)以武力相威胁

  经济上,金国不如宋朝,军事上,金国立国后大多数时期是强于宋朝的,军事上的优势使金朝有实力以武力威胁宋朝,宋朝为了求和,往往赠予金朝大批礼物,其中便有金国亟需的茶叶.靖康元年(1126)正月,金国一路南下,围攻太原,宋朝为乞求金国退兵,向金国赠送了大量的礼物,其中有"兴国茶场拣芽小龙团一大角,建州壑源夸茶三十夸"52,后又送上"茶五十斤:上等拣芽小龙团一十斤,小团一十斤,大团三十斤"53.靖康元年(1126年)十月,金兵再次南下,宋廷再次向金国送礼请求议和,礼物中有"小龙团茶一十斤,大龙团茶一十斤,夸子正焙茶一十斤"54.在宋朝的求和礼物中,在精而不在多,虽然赠送的都是上等茶叶,但其数量不过数十斤,对于金朝庞大的茶叶需求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

  综上所述,宋朝垄断了金国的茶叶贸易,掌握着金国的一条经济命脉.在宋朝茶叶垄断中感受到巨大威胁的金国不愿意在茶叶贸易中受制于宋朝,通过尝试生产茶叶、减少茶叶消耗、转变支付方式、默认茶叶走私,甚至以武力相威胁等方式,力图打破宋朝的茶叶垄断.但实际上,金朝的这些尝试大多是失败的,即便有些方式起到一定的作用,也是收效甚微,根本就没有能够打破宋朝对其贸易中的茶叶垄断.

  金国未能打破宋朝的茶叶垄断,宋朝以茶叶贸易行羁縻之事却卓有成效.尽管当时的中国被南北割裂开来,但纵观宋金并立时期,在宋金茶叶贸易的拉锯中,二者总体上保持着较为良好的贸易关系.而双方的茶叶贸易,不仅仅满足了金国对于茶叶的需求和宋朝对于经济、和平的需求,双方更以茶文化为媒介,推动了以女真民族为主体的金国和以汉族为主体的宋朝之间的融合.在宋朝,品茶逐渐发展为文人墨客的一种雅趣,正如黄儒《品茶要录》所言:"自国初以来,士大夫沐浴膏泽,咏歌升平之日久矣.夫体式洒落,神观冲淡,帷兹茗饮为可喜."在金国,茶叶也发展成为百姓待客的必备物品,金国百姓婚嫁也以茶叶为聘礼,表示对婚姻的坚贞不渝;金国诗人刘铎也曾为茶叶作出"永夜如何得消遣 ,新诗吟罢自煎茶"的佳句;而当时的金熙宗"能赋诗染翰,雅歌儒服,分茶焚香,弈棋象戏,尽失女真故态矣……宛然一汉户少年子也"55,这对于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构建是大有裨益的.
  注释
  1 脱脱:《金史》卷1《本纪第一》,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页.
  2 佚名:《宋史全文》卷13下《宋哲宗二》,李之亮校点,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756页.
  3 宇文懋昭:《大金国志校证》卷39《初兴风土》,崔文印校证,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553页.
  4 脱脱:《金史》卷49《食货四》,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108页.
  5 陆羽:《茶经》卷1《茶之源》,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
  6(1)脱脱:《金史》卷49《食货四》,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107页.
  7(2)脱脱:《金史》卷50《食货五》,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113页.
  8(3)脱脱:《金史》卷49《食货四》,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109页.
  9(4)脱脱:《金史》卷49《食货四》,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108页.
  10(5)杜文玉:《论宋金茶叶贸易》,载《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4期.
  11(6)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三一之一一,刘琳等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6684页.
  12(7)脱脱:《宋史》卷167《职官志七》,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969页.
  13(8)李石:《方舟集》卷12《黎州与交代宇文知郡启》,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版,第1149册,第664页.
  14(9)佚名:《宋史全文》卷21上《宋高宗十三》,李之亮校点,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376页.
  15(10)徐松:《宋会要辑稿》职官四四之三二,刘琳等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4220页.
  16(11)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三八之三六,刘琳等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6846页.
  17(12)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28《榷禁门一》,戴建国点校,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93页.
  18(13)周��:《清波杂志校注》卷四《密云龙》,刘永翔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154页.
  19(14)佚名:《宋史全文》卷21上《宋高宗十三》,李之亮校点: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376页.
  20(15)脱脱:《金史》卷49《食货四》,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108页.
  21(16)脱脱:《金史》卷49《食货四》,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108页.
  22(17)脱脱:《金史》卷49《食货四》,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108页.
  23(18)脱脱:《金史》卷49《食货四》,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108页.
  24(19)脱脱:《金史》卷49《食货四》,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108页.
  25(20)脱脱:《金史》卷49《食货四》,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108页.
  26(21)脱脱:《金史》卷49《食货四》,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108页.
  27(22)脱脱:《金史》卷49《食货四》,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108页.
  28(23)脱脱:《金史》卷49《食货四》,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108页.
  29(24)脱脱:《金史》卷49《食货四》,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108页.
  30(25)脱脱:《金史》卷49《食货四》,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109页.
  31(26)脱脱:《金史》卷49《食货四》,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107~1108页.
  32(27)脱脱:《金史》卷49《食货四》,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109页.
  33(28)脱脱:《金史》卷49《食货四》,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109页.
  34(29)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三一之二�,刘琳等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6689页.
  35(30)脱脱:《金史》卷49《食货四》,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109页.
  36(31)脱脱:《金史》卷49《食货四》,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109页.
  37(32)脱脱:《金史》卷49《食货四》,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109页.
  38(33)脱脱:《金史》卷49《食货四》,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108页.
  39(34)脱脱:《金史》卷49《食货四》,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109页.
  40(35)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4《总论国朝盐荚》,徐规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295页.
  41(36)脱脱:《宋史》卷181《食货志下三》,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4414页.
  42(37)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4《景佑庆历绍兴盐酒税绢数》,徐规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290页.
  43(38)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4《蜀中官盐》,徐规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301页.
  44(39)佚名:《宋史全文》卷22下《宋高宗十七》,李之亮校点,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516页.
  45(40)徐松:《宋会要辑稿》兵二九之一五,刘琳等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9244页.
  46(41)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86,绍兴三十年九月壬午,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3117页.
  47(42)脱脱:《金史》卷49《食货四》,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109页.
  48(43)脱脱:《金史》卷49《食货四》,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109页.
  49(44)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86,绍兴三十年九月壬午,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3117页.
  50(45)赵永春编注:《奉使辽金行程录》,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年版,第218页.
  51(46)赵永春编注:《奉使辽金行程录》,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年版,第321~328页.
  52(47)佚名:《大金吊伐录校补》卷1,金少英校补,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146页.
  53(48)佚名:《大金吊伐录校补》卷1,金少英校补,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151页.
  54(49)佚名:《大金吊伐录校补》卷2,金少英校补,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262页.
  55(50)宇文懋昭:《大金国志校证》卷12《熙宗孝成皇帝四》,崔文印校证,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79页.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