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救火中人员疏散的挑战和对策

发布时间:2021-04-28 17:23:01

  摘    要:在经济快速发展推动城市建设的背景下,对高层建筑火灾灭火救援中人员疏散工作进行科学分析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针对当前高层建筑火灾特点,讨论了应急救援力量在疏散距离、火场烟气、疏散预案、被困人员心理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加强专项演练、完善应急预案、推进消防设施装备建设、拓展疏散模式、加强公众教育等推动人员疏散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 火灾; 灭火救援; 人员疏散;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数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但由于其存在的危险性因素较多,一旦发生火灾,消防救援队伍在灭火救援中如何安全有序地疏散被困人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高层建筑火灾特点,从疏散距离、火场烟气、疏散预案、被困人员心理方面详细探讨了人员疏散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为科学、有效开展高层建筑火灾灭火救援行动,减少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提供保障。

  一、高层建筑火灾特点

  当前城市为多方面拓展建筑功能,减少用地面积,为满足发展需要,具有显着建筑优势的高层建筑应运而生并逐渐壮大。人为操作失误、机械设备故障、管理不当等原因都可能导致发生高层建筑火灾事故[1].高层建筑垂直距离大、楼层层数多、楼内布局复杂、功能规模大、存放可燃物多、人员密集等特点也不同程度地提升了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与人员救助疏散工作救援难度。与其他类型的建筑火灾事故相比,高层建筑火灾事故复杂的致灾因素使其变成了更加困扰应急救援人员的难题。一般来说,高层建筑火灾营救过程有三个典型特征,一是易形成立体燃烧,二是火灾作战难,三是人员疏散难,国内学者目前针对高层住宅建筑火灾与高层工业建筑火灾危险性特点,广泛开展了灭火救援以及人员疏散研究[2,3].

  二、高层建筑火灾人员疏散面临的挑战

  在高层建筑火灾灭火救援过程中,因致灾因素复杂,给应急救援人员展开人员疏散行动带来了很大挑战。中央电视台"2·9"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造成1名消防员牺牲,6名消防员和2名施工人员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64亿元[4],"8·10"香港旺角嘉禾大厦火灾事故中2名消防员和2名居民死亡,55人受伤,由此可见,高层建筑火灾危险性强,救援难度大,处置不当,造成人员安全受到威胁。

  (一)人员密集,疏散距离长

  高层建筑火灾中快速疏散被困人员受多种因素制约,人员密集是首要考虑因素,在办公、宾馆、商场等高层建筑中被困人员疏散的危险性相对更大,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疏散方式单一,高层建筑火灾发生时,普通电梯停止运行,消防电梯为救援人员火灾扑救使用,逃生楼梯疏散被困人员往往是主要的疏散方式;二是疏散时间长,人员密度大加之楼层过高,使得疏散距离长,疏散速度慢;三是疏散过程拥挤,应急安全通道有限,被困人员大量涌入通道逃生,在封闭有限的空间内极易发生堵塞的情况,无法及时疏散造成严重后果。

  (二)火场烟气造成人员伤亡

  高层建筑火场被困人员多,可燃物着火,燃烧产生大量烟雾,疏散工作非常困难。高层建筑的垂直高度高,发生火灾后,烟热气流在像烟囱一样的竖向气流通道中向上升腾,如竖向管径、楼梯间、孔洞、电梯间等,大火蔓延速度快,产生烟囱效应,加之可燃物燃烧产生大量烟雾,易扩散,导致可见度低,不仅搜救被困人员难度大,而且对被困人员展开自救行为也造成了很大影响。火灾中可能产生有毒气体,一些人员对应对知识不足,无所适从,加之大范围的高温高热,容易受到头痛、晕眩、昏迷、抽搐、呼吸衰竭、死亡等侵害。

  (三)应急疏散预案亟待完善

  目前,应急疏散预案普遍存在但固于形式,设置不科学,主要表现为三方面特征。一是预案缺乏灵活性,当前高层建筑预案过于机械化、雷同化,针对每一栋高层建筑具体情况的可变性低;二是预案缺乏系统性,应急疏散预案对各个环节进行了规定,但在整体上缺乏协调统一;三是预案缺乏实践性,在高层建筑真实火场中,消防救援队伍参加灭火扑救时,与预案中的对供水、排烟等环节的预想不同,如缺乏灭火器材、通信装备,加快疏散人员的速度,推进消防设施装备建设迫在眉睫。

  (四)被困人员自救能力弱

  由于楼内人员密集,高层建筑火灾突发时,普遍存在自救方式不科学的现象。一方面被困人员对逃生通道、应急疏散标志等事故周围环境的了解程度不充分,消防教育培训不到位导致相关自救知识储备不足,多数人员自救意识需增强,自救能力需提高,火场情况突发多变,人员被困于其中,心理状况主要表现为不知所措、惊慌、恐惧等[5],在这种应激状态下,慌乱中逃生很容易发生踩踏事故。另一方面是逃生通道受阻、避难场所被占用、消防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损坏等日常消防管理工作不到位,一旦发生火灾,无法指引被困人员疏散,造成人员伤亡。

  三、高层建筑火灾人员疏散对策

  相较普通建筑火灾,高层建筑结构特殊,随着火势的扩大,疏散救援的难度逐渐显现。针对高层建筑的特殊性,以应急疏散预案为基础,以加快更新消防设施装备为保障,以科学有效的人员疏散模式为指引,积极开展专项演练,并有计划地组织公众进行消防教育,普及逃生自救知识,提高消防救援队伍救人效率,确保安全疏散。

  (一)加强专项演练,完善应急预案

  消防救援队伍针对本辖区内的典型高层建筑,基于目前现有的装备,加强对辖区高层建筑的灭火调研和六熟悉,设定提高消防救援队伍疏散人员能力的目标,明确各部门任务和责任,按照预案通过模拟演练的实际操作提高队伍的人员疏散能力。从救援人员组织、引导疏散、救人三个方面科学编制应急疏散预案[6],根据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灵活实施,并在战评总结中不断完善预案,以实现科学快速救人。推进建立快速预警系统,使用应急广播、信息平台等手段进行预警信息发布,使公众快速获得火灾现场的第一信息,减少人员伤亡。

  (二)推进消防设施装备建设

  中央电视台"2·9"特别重大火灾事故中,央视新址园区在建文化中心地上30层、高159m,火灾扑救过程十分困难,在全体消防救援人员不懈努力下,成功抢救疏散现场及周边群众800余人,但此次事故的应急处置中存在明显不足,消防站日常消防装备配置不能满足《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的要求,缺少扑救高层建筑外部火灾的队伍和装备[7].缺乏消防器材、装备保障是推进消防设施装备建设的短板,在当前消防设施装备更新滞后、无法满足高层建筑救援的实际要求、高层建筑火灾频发的大背景下,不仅需要消防救援队伍重视其发展,政府也要通过立法保障消防器材、装备投入,鼓励社会力量进行资助,定期对高层建筑自身的消防系统、消防站的消防器材、装备进行检查并认真评估各消防站的人员疏散能力,根据高层建筑的具体特点对应增加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装备的数量,提高消防救援队伍营救被困人员的能力。

  (三)拓展疏散模式,提高应急能力

  选择正确的疏散模式是成功逃生的前提。当火灾突发时,大多数人能够正确选择楼梯疏散,如离自己最近的通道疏散、自己熟悉的通道疏散、按指示标志方向疏散、随人群一起疏散,从而快速逃生,少数人直接放弃逃生,采取大声呼救、敲打等方式等待救援,极少数被困人员选择电梯疏散[2].在楼梯疏散模式[8]和电梯疏散模式[9]的理念下,有学者提出了多种疏散方式组合的分区混合疏散策略[10],待疏散人员同时利用楼梯、电梯但不依赖电梯疏散的模式[11]等混合疏散模式。在实际疏散过程中,根据火场情况以及高层建筑的结构、布局等情况,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疏散模式,最大限度、最快速度地疏散被困人员。

  (四)加强公众教育,提高自救能力

  "有备无患"是加强公众消防教育的基础,强化消防教育是提高公众逃生技能的重中之重。高层建筑火灾的特征是突发性和多变性,一是通过反复宣传使公众充分认识高层建筑火灾的危害性,提高安全意识;二是要普及逃生技巧,掌握常见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蔓延途径以及逃生要求,有针对性的学习相关常识;三是强化疏散演习。高层建筑物业管理单位要定期组织建筑内人员开展应急疏散演练,演练要严格按照应急疏散预案程序进行,并及时发现预案不足加以完善,使公众掌握高层建筑的整体布局、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疏散路线等基本信息;四是增强公众自防自救能力。如北京消防救援总队实施的"一警六员"全民消防培训,培养了一批消防明白人、义务消防员,使公众在面对突发火灾时,能够依托场所内的消防设施器材第一时间进行自防自救,将火灾消灭在初始阶段。

  四、结语

  以当前高层建筑火灾事故伤亡严峻形势、人员疏散研究系统化低为背景,开展对高层建筑火灾事故灭火救援中人员疏散的研究,根据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和疏散难点,结合应急救援行动中人员疏散面临的挑战,有针对性地分析提高消防救援队伍人员疏散能力的对策,实现人员疏散科学化,在消防救援的实际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侯亚欣,杨明,张立安,傅润元,王慧飞。危险品事故应急过程中的安全防护[J].中国个体防护装备,2020(Z1):37-40.
  [2] 陶松。高层办公建筑人员疏散及灭火救援技战术基础研究[D].重庆大学,2014.
  [3] 祝飞。浅议高层工业建筑火灾危险性特点及防火设计对策[J].科技咨询导报,2007(01):89.
  [4] 魏�东,张智。从央视大火探讨超高层建筑灭火对策[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29(07):606-612.
  [5] 邬剑明,李英辉,杜红兵。火灾中人的心理状态及行为特点的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03):35-38.
  [6] 潘燕红。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7] 杨璇。"央视大火"原因调查[J].劳动保护,2010(04):36-39.
  [8] 王平,方正,袁建平,汪尚朋。高层建筑人员疏散模型及其验证[J].火灾科学,2005(02):75-79 58.
  [9] 张筠莉,杨祯山,贾宝山。电梯用于高层建筑火灾疏散的安全性量化评价[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3):329-332.
  [10] 王楠,高平。浅析高层建筑火灾人员疏散方式及策略[J].今日消防,2019,4(05):34-37.
  [11] 王晓光,许雪龙。高层教学楼楼梯电梯混合疏散方案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1,33(01):51-54.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