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样式雷”建筑作品的美学特点

发布时间:2013-12-04 15:31:58

  摘    要:文章通过雷氏家族的建筑作品,分析其建筑艺术美的独特之处,这不仅有着建筑者高超的技艺,还有环境、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诸多因素。一个好的“样式雷”作品往往是人与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我们觉得有的建筑作品很美,其实不是它本身的美,而是我们已经被建筑者所建筑的作品的美的环境里了。建筑作品的结构就是美本身,一个完美的建筑方案就在于建筑者能否有一个美的环境,而美的环境的关键就在于能否达到人与物、物与物的结构上的和谐。建筑作品按照其本身是不会存在的,只有我们人为地把政治、文化历史、环境等因素都结合起来,在环境中去关联物与物、人与物、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一个好的建筑物才会被建造起来。

  关键词:“样式雷”; 建筑; 艺术;

  作者简介: 李沐霖(1994-),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程哲学。;

  “样式雷”,中国古代著名的建筑世家,承包了清代皇家的诸多建筑,雷氏家族之所以能代代相传,是因为他们出众的技能,作为建筑师,知者才能创物,其建造的前提就要掌握各项知识和技能,有着知识以及丰富的技艺经验。他们的优秀建筑作品也是在搜寻建筑结构本身、不同环境下所产生的。人与环境对话、与建筑对话、建筑与环境对话是其建筑作品的关键所在,他们的建筑特点是远处的建筑景色都被一个景框框着,这样的一个画面形态的显象称之为设计的过白,游客在行进的过程中看到的是优美的构图,这是他们独特的作品形态,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形成,建筑结构本身所展现的形成的画面已经成为其建筑作品的方式。

  一、雷氏家族

  样式雷家族祖籍江西,从第一代样式雷雷发达于康熙年间来到北京,到第七代样式雷雷廷昌在光绪末年逝世,雷家有七代为皇家进行宫殿、陵寝、庙宇等修筑建筑。因为雷氏家族系带都是清廷样式房的掌案头目人(现如今来讲就是首席建筑师),即被世人尊称为“样式雷”。第一代雷发达在较长的时间被认为是样式雷的鼻祖,在样式雷家族中,声誉最好,名气最大,最受朝廷的赏识的是第二代样式雷雷金玉,他是雷家第一位担任修建圆明园而开始执掌样式房的工作的人。一直到清代末年,雷氏家族的6代后人都担任样式房的执掌职务,雷氏家族负责修建的建筑有圆明园、北京故宫、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等重要工程。这些也是中国建筑的标志,有着不一样的建筑之美。雷氏家族进行建筑方案制作,是以1/100或1/200比例制作模型小样进程内廷,供审定方案。模型使用草纸板热压而成,又被称为“烫样”,现如今也有留存于世的部分烫样存在于北京故宫。雷氏家族的建筑作品不仅证明了中国建筑的高超技艺,这也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填补了空白,甚至更添色彩。

  二、“样式雷”的建筑之美

  颐和园的玉泉山,在人们往东堤上走时会有一种感觉,远处的塔会跟着你走,之所以会有这种视觉知觉的产生是因为东堤设计的是圆弧形,圆弧的中心点就是玉泉山上的玉峰塔,塔与人的距离始终是一致的,就会营造出塔随人走的景观效果。建筑作品在搜寻建筑结构本身时已经置于整体的自然环境之中,塔本身是一种实体结构,塔与岸堤呈现的是一种空间结构,结构在此环境中的互相辉映是建筑之美所在,也是魅力所在。皇家陵寝也是很有代表性的建筑之美,陵寝前有照、后有靠,每座陵寝中间都有轴线,轴线方向是根据山的走势而定,看起来陵寝就像是从山里自然生长出来的一样,建筑物与自然环境互相辉映。在测量地形,寻求结构建造时使用“平格法”来绘制的一个控制格网,这是用一张纸描绘出精确地三维立体地形来,“平”就是各个测量点与基准水平的高低,“格”就是计里画方。如果我们将二维平格图上的数据录入计算机建模软件,现在叫做DEM(数字地面高程模型),就可以复原出三维的立体模型,雷氏家族就是在在如此精细的数据下进行烫样制作,反复推敲,直到工程竣工。说到烫样,可以类比于我们现在房地产的房屋模型,是用来供人们买房时作为参考,能直观感受建筑物的。雷氏家族用烫样将其呈给皇帝,给皇帝直观的感受,然后决定建筑的设计与建造。

  雷氏家族的建筑作品,也是在经济约束的条件下来进行的,除了有皇帝的政治要求以外,还要基于环境、包括社会等影响因素集合而成。从古到今,建筑物所呈现的形式不仅仅是自身的结构所呈现的,这其中也包含着人与物、物与物的空间结构,这种结构是隐性的存在,它存在于自然环境之中,自然环境与水文、日照、风向、气候、气象、景观等等都息息相关,每一个条件的变化,每一种排列组合产生的“形状”的变化都会影响建筑者的知觉感受,不同“形状”的排列组合产生的是不同的。形状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如果建立一个模型,输入的是不同的“形状”,那么输出的一定是不同的知觉感受。二维的平面图相比三维的计算模型更容易有创造性建筑作品的产生,雷氏家族在手绘地形图的基础上进行反复推敲,直至工程竣工,创造都是一直存在的,这与建筑者的建筑知识与技艺都是息息相关的。手绘的设计就是如此,这就引出了具身性的活动。其实具身作为一种活动,它必须是能够学会的,是能够为我们所用,或者成为我们本身一部分的。伊德认为,人类,技术与世界发生四种关系,其中一项关系就是具身关系。具身的技术就是通过技术把实践具身化,这最终是一种与世界的生存关系。比如说借助于光学仪器,视觉从技术上得到了转化,我看-通过视觉人工物-世界,我们把这第一种与世界的生存的技术关系为具身性关系,因为在这种使用环境之中,我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将技术融入到了我的技艺经验中,我是通过这些技术来知觉感受的,并且由此转化了我的知觉和身体感觉。雷氏家族作品的建筑之美是技艺的具身化,这是独一无二的,其建筑作品感知着建筑者的知觉感受,这仍然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的。

  三、结论

  我们觉得有的建筑作品很美,其实不是它本身的美,而是我们已经被建筑者所设计的作品的美的环境里了。建筑作品的结构就是美本身,一个完美的建筑方案就在于建筑者能否创造一个美的环境,而美的环境的关键就在于能否达到人与物、物与物的结构上的和谐。建筑作品按照其本身是不会存在的,只有我们人为地把政治、文化历史、环境等因素都结合起来,在环境中去关联物与物、人与物、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如何平衡好环境与政治、文化、经济环境等因素是好的建筑作品的关键所在。“样式雷”家族的建筑思维是历史文化形成的系列,打比方说我们中国人做的钉锤,还有德国人做的钉锤,形状上都是各自的样子,这形成的是一种文化,还有苹果就形成了它本国文化的一套设计形态的思维,它和触觉上视觉上的那种感觉都是有各自文化的,华为也有属于自己产品的独特文化,建筑作品的文化性,主要是讲历史,记忆,类型,历史文化社会都要通过建筑物展现出来。一个好的建筑作品是给人们视觉、知觉感官的美的享受的。一个好的建筑作品一定是与生态环境、科学技术水平、政治影响、社会问题、经济合理、伦理问题息息相关。这是21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所以建筑之美在不仅要在环境中去关联物与物、人与物、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还要立足于各类利益体之间,不断进行考量和优化,建造美的建筑物。
  参考文献
  [1] ALTER V.What Engineers Know and How They Know It[M].Balltimore and London:The Johns Hopkins Press,1990:4.
  [2] 李伯聪著.工程哲学导论-我造物故我在[M].大象出版社,2002.7.
  [3] 吴国盛.技术哲学经典读本[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24.
  [4] 邓波,贺凯.试论科学知识、技术知识与工程知识[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10).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