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与优化策略

发布时间:2010-12-28 22:53:22

  摘    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在促进农民增收、环境保护、节约资源以及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上所占的地位越发重要.近年来,随着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政策的宣传推广,农作物秸秆作为一种生物质能资源的观念也逐渐被大众接受.本文以蚌埠市秸秆综合利用现状为基础,深入探讨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期为蚌埠市秸秆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秸秆综合利用; 现状; 问题; 对策; 安徽蚌埠;

  秸秆是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的农副产品,是具有重要开发前景的可再生资源[1].以前,由于秸秆利用产业相对欠缺,人们环保意识较薄弱,往往通过焚烧处理秸秆,以便抢种下一季作物.近年来,随着《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及完善,露天焚烧秸秆等易产生烟尘污染物质的行为已被明文禁止.同时,秸秆综合利用也被提上日程.目前,秸秆综合利用主要以肥料化、能源化、基料化、饲料化、原料化利用等"五化利用"为主[2].自十九大以后,党中央明确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置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大格局中统筹考虑,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为改善农村环境的着力点、提高农民收入增长点、培育农业产业支撑点.安徽省作为农业大省,也陆续出台了《安徽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安徽省支持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等文件,积极推动秸秆综合利用的发展.蚌埠市高度重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笔者分析了近年来蚌埠市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今后蚌埠市秸秆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1 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1.1 地理与资源现状

  蚌埠市(含辖县)位于安徽省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2°43′~33°30′、东经116°45′~118°04′,津浦铁路从境区中部纵贯南北,淮河自西向东流过境南,辖区大部分处于淮北平原南端.蚌埠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与南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的过渡带,季风显着,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平均2 167.5 h,平均气温15.1℃,平均年降水量905.4 mm,平均无霜期217 d.市区及所辖三县总面积5 950.72 km2,农作物种植面积约60万hm2,主要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分别占耕地面积的47%、21%、21%,每年秸秆产生量逾300万t.

  1.2 秸秆收储运现状

  蚌埠市秸秆利用能力500 t以上的企业有60余家,年利用秸秆能力约110万t.基于各企业对秸秆用量的需求,全市统一布局了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147个,设置临时堆放点400余个.同时,强化秸秆经纪人队伍培育,促进秸秆收储运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全市已建立拥有秸秆经纪人200多人,从事秸秆收储运人员达2 000多人的秸秆收储运队伍.建立以秸秆利用企业和收储组织为核心、经纪人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秸秆收储运体系.

  1.3 秸秆利用情况

  蚌埠市制定了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技术方案,突出利用财政奖补资金,重点引导社会主体参与肥料化、能源化、基料化、饲料化、原料化利用建设.2017年、2018年、2019年秸秆综合利用率均在9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多以秸秆肥料化还田为主,秸秆"五化利用"中秸秆肥料化占比较多.以2019年秸秆"五化利用"为例,全年秸秆理论产生量约350万t,可收集秸秆量约320万t,秸秆综合利用率92.02%,其中,肥料化利用率占52%、基料化利用率占3%、饲料化利用率占15%、工业原料化利用率占2%、能源化利用率占28%.

  具体来说,肥料化年利用量逾160万t,多采用直接还田,秸秆还田成本较低,同时可以充分利用秸秆养分资源,减少浪费,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有效养分含量,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改善肥力不足的中低产土地,实现作物增产[3].能源化年利用约逾90万t,利用全市4座生物质电厂,以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直接燃烧发电.基料化年利用逾7万t,采取合理的原材料配比,将玉米、小麦、水稻等农作物秸秆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粉碎,替代原有的木质锯末,使其成为食用菌生长的主要基料[4].饲料化年利用约50万t,随着养殖业的发展,秸秆饲料因成本低、营养均衡在畜牧饲料中所占比例逐步加重,目前多采用青贮、氨化和微贮(黄贮藏)等处理技术,可提高秸秆饲料的适口性和消化率及秸秆饲料营养价值,也是政策鼓励推广的技术[5].原料化年利用约5万t,全市原料化利用量较少,主要用于板材生产,少量水稻及小麦秸秆用于制造草绳及秸秆工艺品.

  2 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

  2.1 秸秆"五化利用"不均衡

  秸秆综合利用主要以肥料化为主,2017年、2018年、2019年秸秆肥料利用率占总利用率的比例分别为82%、61%、52%.通过对比历年数据发现,肥料化利用的比例虽然在逐年递减,但是仍有超过50%的秸秆采用肥料化利用,是目前秸秆利用的主要方式;而经济价值相对较高的基料化、饲料化、原料化等方式比例较低.秸秆肥料化利用以直接还田为主,技术要求不高,几乎无成本需求,但往往超越土地自身分解负荷,无法完全降解,为下茬作物的耕作带来不便.其他秸秆离田的利用方式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但对技术和成本的要求较高,利用主体投入较大,风险性高,无法吸引专业秸秆基料化、饲料化、原料化等利用主体投资.

  2.2 收储运体系仍不完善

  收储运体系包含收、装、运、存、销等多个环节,流程复杂,投入成本较大.当前,全市收储运体系虽然整体布局相对完善,但尚处于起步阶段,整体机械化水平不足,关键技术和装备相对落后.由于秸秆产业链尚未成熟,无法商业化、规模化、市场化运作,收储运处于产业链前端,收益前景不明朗.同时,收储运主体前期需要同时投入机械、场地、人员等资源,一次性投资较大且作业时段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因而如何建立健全、高效的收储运体系也成为秸秆综合利用的一大瓶颈.

  2.3 季节性产品制约整体产业链发展

  秸秆产业链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秸秆产业旺季主要集中在夏、秋2季.收获季节,作物换茬时间短,劳动力紧缺,秸秆收储、运输、利用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不可避免地造成秸秆产业链整体利用成本增加、利润附加值降低;而春、冬2季,秸秆产生量较少,秸秆收割、运输链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在无盈利的状态下,秸秆收割、运输从事主体依然要承担相应机械维护、人员支出等费用.秸秆储藏、利用等企业为保障企业发展也要支出秸秆储藏及人工成本.因此,秸秆收储运企业及秸秆利用企业如何高效率利用现有资源,在秸秆利用淡季保障企业发展成为限制秸秆利用产业链发展的又一大难题.

  3 对策

  3.1 优化现有秸秆产业扶持政策,支持秸秆企业发展

  根据现有秸秆综合利用奖补政策,结合本地实际,整合周边资源,制定更符合从事秸秆产业主体的优惠政策.例如结合新型农民培训政策,着力培养一批秸秆综合利用高素质从业人员,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同时,还可以结合农技推广联盟平台,推动秸秆利用企业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进行合作,逐步形成产学研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利用现有资源为秸秆利用企业提供便利,显着降低企业发展成本,提高企业生存能力,尽可能引导秸秆利用企业消纳本地过剩的秸秆资源.就目前而言,蚌埠市秸秆基料化、饲料化、原料化利用空间仍然很大,可以通过支持秸秆利用企业的发展,逐步调整秸秆"五化利用"结构,将秸秆利用还田化逐步变换为离田化.

  3.2 完善收储运体系,建立专业化营运产业链

  收储运体系处于秸秆利用产业链前端,涉及多个环节,投入大,风险高,从业人员也参差不齐.应利用现有的购机、奖补等政策吸引有能力、有资金、有前景的企业进行投资,成立专业化收储运企业,实现收储运产业化.同时,以粮食主产乡镇为基础,建立秸秆收储中心,积极扶持收储运经纪人和社会服务组织发展,建立合理规范的制度,将秸秆收储运从事人员正规化,发挥其向上承接秸秆收储运企业、向下联系各地秸秆收储运农户的作用[6].

  3.3 鼓励企业多元化发展,增强抗风险能力

  秸秆产业的季节性较突出,在秸秆利用淡季,从事秸秆利用的企业仍然要承担相应的用工和机械维护成本.因此,应鼓励企业多元化发展,结合自身资源,发展周边产业,以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3.4 做好政策宣传工作,提高群众认识

  应该切实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政策的宣传,及时总结秸秆综合利用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途径,宣传报道本地秸秆综合利用的成功做法和先进典型,积极营造有利于秸秆综合利用发展的良好氛围,让群众切身体会到秸秆综合利用的好处.
  参考文献
  [1] 韩鲁佳,闫巧娟,刘向阳,等.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现状[J].农业工程学报,2002,18(3):87-91.
  [2] 霍伦.农田秸秆综合利用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J].现代农业,2019(7):94.
  [3] 李国清.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产量和养分的影响[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4.
  [4] 党帅.浅谈农作物秸秆综合应用食用菌栽培技术[J].南方农机,2019(7):51.
  [5] 吕靖.搞好农作物秸秆青贮、氨化和微贮着力点在哪[J].养殖与饲料,2005(9):16-17.
  [6] 吴树栋.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J].人造板通讯,2005(8):1-4.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