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性理论下无形资产的经济学新特征

发布时间:2012-06-12 21:42:50

  摘    要:在无形资产成为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关键因素的知识经济时代,深入研究无形资产的经济学特征变得十分必要.本文基于异质性理论,提出了横向异质性、纵向异质性、替他性、补他性、互补性、内部耦合性和内外部耦合性等无形资产属性特征,修正了巴鲁·列弗提出的无形资产经济学框架.对无形资产经济学特征的探讨有助于更好地解决无形资产确认、计量和披露等难题,有助于深化对无形资产生成路径、提升机理和管理模式的研究.

  关键词:无形资产; 异质性理论; 互补性; 耦合性; 资产利润化;

  作者简介: 刘海生,浙江工商大学财务与会计学院教授,博士(杭州310018);

  A Research on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Intangible Assets Based on Heterogeneity Theory

  Abstract:At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that the situation of intangible assets are becoming one of the critical factors that determine corporations' core competition and value, it is of great necessity that a further research should be conducted concerning the economic features of intangibles. Based on the theory heterogeneity, this paper develops Baruch Lev's economic frame of intangible assets, and puts forwards several new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intangible assets. In the paper mentioned, The Horizontal Heterogeneity, the Vertical Heterogeneity, the substitution effect, the supplementation effect, the complementation effect, the Internal coupling effect and the Internal-and-external coupling effect, they offers possibilities for better solutions to difficult problems such as the confirmation, measurement and disclosure of intangible assets. This study contributes a foundation to further studies about intangible assets' measurement, disclosure and management.

  Keyword:intangible assets; the theory of heterogeneity; supplementation effect; coupling effect; asset profitization;

  一、引言

  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城市乃至国家1之间的竞争已经从传统的物质资本、金融资本投资和规模扩张转向技术、品牌、客户资产、关系资产等无形资产2的获得.布鲁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e)的研究表明,各种企业组织的无形资产价值不断增加,而且变化的步伐持续加快,1982 年各种企业组织的无形资产价值占总资产比例为38%,1992年为62%,到了2000年其比例就高达75%[1]65.可以看出,企业资产的构成比例将发生变化,企业的关键资产不再是固定资产和金融资产,而是各类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已经成为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对于无形资产经济学特征的深入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对于无形资产经济学特征,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在国外,Grossman, G. M.& Helpman, E.(1994)认为,无形资产具有规模报酬递增性[2]833-850;Freeman(1997)指出,无形资产具有部分或特殊独占性和外溢性[3];Stewer(1997)提出,无形资产具有时间和地域的复杂性[4];Kothari(1998)认为,无形资产具有超额获利性和有偿性[5];布鲁金(1998)指出,无形资产具有收益的不确定性和不易变现性[6]13-14;S.Carl(1999)提出,无形资产具有固有风险性和不可交易性[7]12-20; Nakamura(2000)指出,无形资产具有高效性和扩展性[8]15-30;WonW Choi等人(2000)认为,无形资产具有更新替代性[9]35-45;Smith.K.G、C.J.Collins(2001)指出,无形资产具有不可比性[10];巴鲁·列弗(2003)提出,无形资产具有非竞争性、可升级性和网络效应性[11]38-42.在国内,游相华(2003)认为,无形资产的主要经济学特征还包括未来经济利益的不确定性[1]33-34;王新红和师萍(2006)提出,无形资产在企业的表现形式上具有多层次性和无形资产能快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无形资产经济学特征[12];刘海生(2009)提出,内生异质性、资源整合性等无形资产经济学特征[13]32-37;王慧佳(2018)提出,无形资产具有使用主体性、使用价值确定性、收益可能性和可披露性[14].在这些文献中,国外学者研究了巴鲁·列弗总结的价值驱动因素和抑制因素的层面的无形资产主要经济学特征;游相华从时间序列的角度提出无形资产经济学特征;王新红和师萍从层次性和整体性的角度研究了无形资产经济学特征;刘海生则从属性的角度研究了无形资产经济学特征;王慧佳则从企业营运的角度研究了无形资产经济学特征.虽然这些研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丰富了无形资产经济学特征理论,但是这些研究没有从属性的角度研究无形资产经济学特征体系.

  基于此,本文力图在异质性理论的基础上,从无形资产的本质属性、功能属性和综合属性的角度分析无形资产特征,探讨无形资产经济学新特征及其体系.

  二、异质性理论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按照主体的不同,异质性可以分为人的异质性、产品的异质性、市场的异质性和企业的异质性.对于人的异质性,刘海生(2005)将其分为纵向异质性与横纵向异质性[15].对于人的横向异质性,钟陆文(2005)在微观层面上将其进一步分为经济位势异质性、天赋异质性、成长环境异质性、偏好异质性、期望异质性以及能力异质性[16]62-76;周文斌(2007)在中观层面上提出区域异质性[17];杨红英(2008)在宏观层面上提出文化异质性[18].对于产品的异质性,曾国平等人(2004)将其分为水平异质、垂直异质和技术异质[19].对于市场的异质性,钟陆文(2005)将其分为市场主体异质性、市场客体异质性、市场环境异质性[16]62-76;对于企业的异质性,刘刚(2005)认为,其内容是核心知识、能力的价值性和由历史性(路径依赖)、因果关系的模糊性、社会复杂性决定的非竞争性和难以模仿与替代[20]72-73;慈向阳和阮永平(2006)认为,企业的异质性主要体现为核心知识和能力的难移植性、核心知识和能力的难速成性、默示性知识的难解码性、存在成本壁垒、市场的不确定性、核心知识和能力的形成具有路径依赖特征[21].

  作为生产者的人的异质性决定产品(或服务)的异质性,作为消费者的人的异质性形成市场的异质性.产品(或服务)异质性与市场异质性的耦合程度决定企业异质性的大小.在产品(或服务)异质性与市场异质性的耦合过程中,市场资产、专利等无形资产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伴随着产品(或服务)异质性与市场异质性的耦合,企业的垄断逐渐形成,因此可以说,内在异质的无形资产、企业异质性与企业垄断是共生的.在这个共生过程中,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得以保证.以无形资产为核心的异质性理论体系见图1[13]14-145.

  鉴于异质性理论与无形资产的关系,我们认为横向异质性、纵向异质性、替他性、补他性、互补性、内部耦合性、内外部耦合性等是无形资产的属性特征.

  三、无形资产的本质属性特征

  无形资产具有内生异质性[13]32-36.无形资产的内生异质性包括纵向异质性与横向异质性:纵向异质性与横向异质性是无形资产的本质属性.纵向异质性是指无形资产在更新换代或自身升级等纵向发展进程中的每个形态都具有互异性;横向异质性是指无形资产与同一领域中的或具有可比性的其他无形资产具有互异性.异质性之所以是本质属性,是因为失去异质性,无形资产将失去其存在基础,相应的,无形资产的其他属性及特征也将不复存在.

  1.专利权

  绝大多数国家实质上都将获得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的条件规定为"三性",即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中国专利法第22条、英国专利法第1条、德国专利法第1条都有"三性"规定.从发明、实用新型获得专利权的实质性条件可知,纵向异质性与横向异质性统一的内生异质性是专利权这种无形资产的本质属性,如果专利不具备内生异质性,那么专利也就因失去本质属性而无法成为专利了.

  2.非专利技术

  非专利技术往往表现为可供实现的工程产品设计、工艺程度、操作方法、生产管理和商业经营等方面的内容,也包括为了生产某种专利产品或为了实现某种具有专利权的生产方法所必需的最关键的那部分技术[22]114.作为非专利技术的秘密技术、知识和经验因其异质性而为其所有者带来经济效益.非专利技术因其纵向异质性和横向异质性而成为没有期限限制的依靠持有人自己保护的知识产权.

  3.商标权

  商标只有在具备显著性并且与他人已经注册或者审定公告的商标不具相同或相似性--具有纵向异质性和横向异质性--才能通过审查而成为注册商标,因此,从商标权的内容和商标注册审查的内容可以看出商标权具有异质性.

  4.版权(或著作权)

  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要想拥有版权必须保证自己的作品是独一无二的、有经济或精神价值的,即版权是异质的.因为作品只有是纵向异质性与横向异质性的统一,才能不侵犯其他作者的版权,与此同时,作品才有经济或精神价值.

  5.商誉

  企业拥有商誉就意味着企业是纵向异质性与横向异质性统一的,因为比其他企业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良好的社会信誉、出色的经营效率、技术优势、良好的顾客关系、出色的销售组织等体现着企业的与众不同.

  6.异质型人力资产

  异质型人力资产具有通过个体学习、协作学习与团队学习来实现的纵向异质性[15]和经济位势异质性、天赋异质性、成长环境异质性、偏好异质性、期望异质性以及能力异质性等横向异质性[23].

  7.市场资产

  企业异质性的直接表现之一就是营销模式的不同以及由此形成的深度和广度不同的营销关系网络.企业只有拥有与其他企业不同的作为市场资产的营销模式和营销关系网络,才能生存和发展,甚至在企业没有核心生产技术或核心产品的情况下,如果企业拥有纵向异质性与横向异质性统一的营销模式和营销关系网络也可以生存和发展.

  8.基础结构资产

  企业异质性是以促进本企业发展的与众不同的企业文化、评估风险方式、管理销售队伍的方法、财政结构、市场或客户数据库等为基础或支撑的框架,这个框架作为基础结构资产是使企业自身优势得以发挥的前提.在这一框架下,企业的资本、劳动、技术、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都能够各出所有、各尽所有,与其他生产要素一起形成企业的特色,增加企业的利润.

  四、无形资产的功能属性特征

  1.无形资产的替他性

  新古典生产理论认为,在只有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投入的情况下,存在一组"等产出曲线".当生产者沿着任一"等产出曲线"移动时,各生产要素以不同比率被转化为等量产品.生产等量产品可以通过选择许多不同的要素投入比率而获得,这一性质被称为投入品之间的双向"替代关系"--资本替代劳动和劳动替代资本4.从资本要素的角度看,资本替代劳动属于资本的替他性,而劳动替代资本则属于资本的他替性;从劳动要素的角度出发,劳动替代资本属于劳动的替他性,而资本替代劳动则属于劳动的他替性.在物质资源的双向替代关系中,每种生产要素都具有替他性和他替性.在非无形资产的物品之间存在足够强烈的替代关系,这是解释工业经济的新古典经济学的全部分析结论得以成立的基础.基于知识类无形资产的自身特性,知识类无形资产对物质资产具有替他性.博依索特(Max H.Boisot,1998)运用演化生产函数论证了这一关系.在由知识(数据)和物质要素组成的生产函数中,知识(数据)的增加能够节约对物质资源的消耗.在这一生产函数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物质要素的投入与知识(信息)的投入之间的权衡关系是不对称的--在任意两个时间段之间,一个系统或其后续发展出来的东西,会呈现出趋于增加其数据消耗和处理的倾向(知识),因而同时呈现出趋于降低其每单位产出的物质资源消耗的倾向[24].

  2.市场资产的补他性

  布鲁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e)强调,一种无形资产的价值来源于与其他资产之间的相互作用[25].市场资产(如品牌或商标等)与知识类无形资产不同,市场资产(如品牌或商标等)对物质资产具有补他性.汪丁丁(1997)的互补性主要是指知识之间的时间互补和空间互补,没有涉及市场资产(如品牌或商标等)对物质资产的补他性[26].企业经营的最高境界是品牌(或商标)经营.在品牌(或商标)经营中,品牌(或商标)对物质要素具有整合性或经营黏性.无品牌或品牌不强的企业往往被大品牌的企业兼并或整合,国际上无数的兼并案例能够证明这一点.无形资产的这种兼并或整合就是市场资产(如品牌或商标等)对物质资产的补他性的具体体现.

  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全球企业经营网络化和价值链分工而形成的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原始设计制造商)、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原厂设备制造商)和OBM(Original Brand Manufacturer,原始品牌制造商)经营模式,是品牌或商标等市场资产对物质资产的补他性在企业营运层面的切实体现.在OEM、ODM和OBM经营模式中,拥有自己品牌、营销网络和渠道的OBM企业,通过订单委托OEM企业制造和组装产品或委托ODM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和后期维护产品,最后由OBM企业以自己的品牌或商标进行销售.在这一过程中,OBM企业的品牌或商标等市场资产通过订单或委托合同,实现对OEM、ODM企业物质资产的整合或产生经营黏性.

  3.无形资产之间的双向互补性

  在无形资产内部,每类无形资产都来源于之前产生的其他无形资产[27]25.市场资产(如品牌或商标等)与知识类资产之间具有双向互补性.对于市场资产(如品牌或商标等)而言,知识类无形资产对其具有支撑互补作用.名牌概念首先是质量概念,质量既是构成名牌的首要因素,也是决定品牌生命力的关键因素.产品的高质量、技术创新需要专利、非专利技术、人力资产、高质量基础结构资产等知识类无形资产的支撑,这些要素是品牌等市场资产的支撑与保障.对于知识类无形资产而言,市场资产(如品牌或商标等)对其具有支撑互补作用.良好的市场资产(如品牌或商标等)意味着雄厚的利润,而雄厚的利润可以保证企业的研发能力、技术改造能力、技术转化能力、技术保护能力和技术应变能力;雄厚的利润能够提升管理者能力、企业体制与机制能力、文化能力等基础结构资产;雄厚的利润能够提升人力资本的质量与效率.因此,良好的市场资产(如品牌或商标等)能够带动企业的技术创新、人力资本素质的提升、基础结构资产质量的提高.

  五、无形资产的综合属性特征

  耦合性是无形资产的综合属性.耦合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或运动形式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现象[28]5145.系统耦合是能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和融合,进而形成成分更为复杂、结构更为合理、功能更为高级的统一体的状态和过程.系统耦合能够形成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29].无形资产的耦合性包括内部耦合性与内外部耦合性.

  1.内部耦合性

  无形资产的内部耦合性是指无形资产各具体组成部分之间及与有形资产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的性质.无形资产的内部耦合具体包括异质型人力资本自异化或自演化要素之间的耦合、异质型人力资本团队化过程中的耦合[13]238和企业内部各无形资产之间的耦合.其中,异质型人力资本自异化或自演化要素之间的耦合程度表现为包括员工之间的信任程度和企业员工之间共同的价值观(愿景)等的组织气氛,合作伙伴的结构与使用、企业智囊团的结构与使用,包含战略管理领导才能、员工的质量、员工的学习能力、员工培训效率、员工参与政策制定和管理能力、关键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的员工能力指数的高低.异质型人力资本团队化过程中的耦合程度表现为包含对公司价值的认知、满意度、员工的周转率和员工的平均服务时间的员工态度指数以及包含员工的创造能力和来自员工独创想法的收入的员工创造力指数.异质型人力资本自异化要素耦合指数和异质型人力资本团队化耦合指数越高,证明人力资本越聪明越容易合作,从而创新的可能性就越大,员工专利平均数、新开发产品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百分比(最近三年)和新技术数(最近三年)等创新成就指数越高.企业内部各无形资产之间的耦合是指异质型人力资本、组织资本、知识产权资产之间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过程.企业内部各无形资产组成部分耦合指数越高,组织或结构性资本对异质型人力资本的支持和激励越大,创新机制指数、创新文化指数、组织结构指数、经营过程指数以及系统指数就越高[30].

  无形资产的内部耦合主要通过"有形资产无形化"和"无形资产整合化"实现."有形资产无形化"是企业如何将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有的有形资产培育成异质型人力资产、专利、品牌等无形资产的过程.其中,投入经费系统培训、培育人力资本,强化其某项或几项素质或能力使之异质化;投入研发费用以形成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专利或非专利技术;投入经费建设营销渠道、进行品牌建设;投入经费加强质量以通过ISO9001等体系认证等均属于以形成核心竞争力为目的的有形资产无形化."无形资产整合化"是异质型人力资产、专利、品牌等无形资产在其形成、提升的过程中逐渐整合有形资产、形成以异质型人力资产等无形资产为核心的、承担不同责任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过程.异质型人力资产等无形资产是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形成的必要条件,无形资产通过自身的耦合属性整合内外部有形资产形成以其为核心的企业生存与发展载体--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

  2.内外部耦合性

  无形资产的内外部耦合性是指企业内部各无形资产组成部分[异质型人力资本(人才资产)、组织资本、知识产权资产]与外部无形资产组成部分[用户资本(市场资产)和关系资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过程的性质.无形资产的内外部耦合指数越高,包含新开发产品的市场推广程度和产品推广费用占新开发产品的销售额的百分比的产品市场化指数、包含顾客数据库的构建和使用、顾客服务能力和顾客需求的确认能力的基础市场营销能力指数和包含市场份额、市场潜能、顾客的单位销售额、商标和企业声誉市场强度指数越高[30].

  无形资产的内外部耦合一般体现为资源整合,主要通过"资源资产化"和"资产利润化"来完成[31].企业的扩张性发展主要表现为由异质型人力资产等无形资产外溢而形成的新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以及继而实现的资产利润化.在新资产或资产组形成过程中需要资源资产化增加资产.资源资产化是企业通过现在的交易或者事项将外部资源变成其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产的过程.企业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取贷款、发行股票获得资本金以及企业从外部聘用员工--获取人力资产都是资源资产化的具体形式.资源资产化率越高,表明企业获取资产的能力越强,而经营资产的获取与储备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企业持续筹资战略和扩张人力资产战略是高资源资产化率的保障.企业的资源资产化率越高,无形资产的内外部耦合的指数越大."资产利润化"是企业通过运用自己的资产或资产组与外部市场有机结合而获取利润的过程.企业经营管理的本质目的就是不断提高自身的资产利润化率.资产利润化率提高的关键是以异质型人力资产等无形资产提升为核心的资产或资产组的优化.企业近期的高资产利润化率取决于无形资产提升所促成的企业业务活动、财务管理的优化与控制.企业未来的高资产利润化率是以培育和提升未来无形资产的顺势投资战略决定的.顺势投资战略具体包括设计互补的投资方案、预算控制投资现金流、财务投资匹配战略投资(如投资于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导向投资.高资产利润化率是企业战略目标的具体体现.

  六、总结和启示

  无形资产的本质属性特征、无形资产的功能属性特征、无形资产的综合属性特征、价值驱动因素、价值抑制因素共同组成了无形资产经济学特征体系,见图2.这一体系的逻辑是:作为无形资产本质属性的纵向异质性与横向异质性统一的异质性是无形资产的功能属性特征--替他性、补他性和互补性--产生的前提;替他性、补他性和互补性等无形资产的功能属性特征促生无形资产的综合属性--内部耦合性和内外部耦合性;无形资产的本质属性特征、功能属性特征和综合属性特征既决定着无形资产价值的驱动因素--可升级性、未来经济利益的不确定性、网络效应,又决定着无形资产的价值抑制因素--部分独占性、内在风险、不可交易性.这一新的无形资产经济学框架体系为进一步研究无形资产会计目标、假设、原则与恒等式等基础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为更好地解决无形资产确认、计量和披露等难题提供了可能性;为探讨无形资产的生成路径、提升机理和管理模式等问题提供了逻辑基础.基于自身的经济学特征,无形资产与企业异质性、企业垄断实现共生,这一共生格局最终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游相华.知识经济下的若干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 Grossman,Gene M & Helpman,Elhanan,1994.Protection for Sale[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vol.84(4),September.
  [3] Freeman.The Economics of Industrial Innovation,3d ed.[M].MIT Press,1997.
  [4] Stewer.Intellectual Capital:The New Wealth of Organization[M].New York:Doubleday Currency of Publication,1997.
  [5] Kothari.Capitalization versus expensing[M].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Rochester,1998.
  [6] [英]安妮·布鲁金.第三资源--智力资本及其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7] Shapiro Carl.Information Rules:a strategic guide to the network economy[M].HarvardBusinessSchool Press,1999.
  [8] Nakamura L I .Economics and the new economy:the invisible hand meets creative destruction[J].Business Review,2000(Fourth Quarter).
  [9] Choi W W ,Kwon S S ,Lobo G J .Market Valuation of Intangible Asset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0(49).
  [10] Smith.K.G,C.J.Collins.Building and exploring intellectual capital:The role of social,human and physical resources[EB/OL].www.rhsmith.umd.edu/hcit,2001.
  [11] [美]巴鲁·列弗.无形资产:管理、计量和呈报[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12] 王新红,师萍.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管理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13] 刘海生.无形资产会计基础理论研究--基于异质性理论的视角[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14] 王慧佳.无形资产范围界定探讨[J].企业文化:中旬,2018(7).
  [15] 刘海生.异质经济人假设:按技术分配的哲学基础[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12).
  [16] 钟陆文.市场、核心能力与企业持续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17] 周文斌.论人力资源能力的区域异质性[J].中国工业经济,2007(10).
  [18] 杨红英.论异质性人力资本[J].思想战线,2008(2).
  [19] 曾国平,等.产品异质性与消费者行为的互动关系研究[J].商业研究,2004(5).
  [20] 刘刚.企业的异质性假设--对企业本质和行为的演化经济学解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1] 慈向阳,阮永平.企业的核心知识能力与企业异质性研究[J].情报科学,2006(3).
  [22] 王维平.企业无形资产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3] 钟陆文.人的异质性假设及其经济学阐释[J].求索,2006(2).
  [24] [英]马克斯·H·博依索特.知识资产:在信息经济中赢得竞争优势[M].张群群,陈北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5] Andrew Osterland "Deco-ding Intangibles" CFO Magazine (April 1,2001).
  [26] 汪丁丁.知识沿时间和空间的互补性以及相关的经济学[J].经济研究,1997(6).
  [27]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1999年版普及本[K].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28] 罗建勤,郭险峰.基于耦合的城市商圈和商业地产互动关系探讨[J].商业时代,2008(25).
  [29] 曾洁琼.企业智力资本计量问题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3).
  [30] 刘海生.企业百年的基石是什么?[N].市场报,2009-02-09(8).

  注释

  1.2007年6月初,法国成立了世界上首个"国家无形资产管理局".该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帮助政府各部门更好地评估和管理所掌握的无形资产,争取创造更大价值,其中,既包括政府部门掌握的专利、许可权、无线电频率的使用授权等,也包括一些统计数据的取得;其另一个重要职能是帮助各级部门避免公共地点名称被滥用和侵占.在互联网发展日益迅猛的今天,这一职能是保护政府无形资产的有力手段.法国政府加大对无形资产的管理,更好地利用市场规律使其升值,无疑是增加政府收入的有效途径.见芦龙军:《法国成立世界首个"国家无形资产管理局"》,http://news.163.com/07/0607/17/3GDCIMU4000120GU.html.

  2.本文的无形资产是广义的概念.广义无形资产既应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外购品牌等按照会计准则能够入账的"会计无形资产",也应包括企业自创商誉、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以及异质型人力资产、关系资产、客户资产等按照我国、美国乃至国际会计准则都无法入账的"非会计无形资产".见刘海生:《嵌入无形资产的会计恒等式研究》,《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年第9期.

  3.图1中的"资产高安全、现金流充足、资产高增值、运营高利润"是中国管理模式杰出奖理事会提出的.见刘海生《无形资产会计基础理论研究--基于异质性理论的视角》,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第172页.

  4.汪丁丁(1997,2006)认为,德鲁克所论的知识劳动者各自拥有的专业知识之间,存在强烈的"知识互补性".正是这一强烈的知识互补性,使分工与协调的社会网络不断扩展,从而使财富在更大范围的不断创造成为可能.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物品之间的互补关系取代替代关系而成为主导关系,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基础将自行瓦解.见汪丁丁《知识沿时间和空间的互补性以及相关的经济学》,《经济研究》,1997年第6期;汪丁丁《知识社会与知识资产问题》,见托夫勒《财富的革命》,中信出版社2006年版,此文为该书中译本序言.

  5.图2是在巴鲁·列弗关于无形资产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参见巴鲁·列弗著,王志台等译.无形资产:管理、计量和呈报[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42.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