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生物医药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发布时间:2014-11-08 14:51:44
   摘要:生物医药产业是资本与技术高度密集型产业, 蕴含巨大经济社会效益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具有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长周期等特点。本文通过对无锡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分析, 具体指出其在产业规模、创新能力、人才引进、平台建设、企业发展等方面既具有优势, 同时, 还存在政策影响大、产业规模不大、创新动力不足、成果转化不高, 人才支撑不足、特色板块不鲜明等问题。笔者给出了个人建议, 以期供政府决策部门及生物医药产业相关行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生物医药; 生物技术; 新兴产业;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Wuxi Bio-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bstract:The bio-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s a highly concentrated capital and technology industry with hug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and broad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It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 investment, high return, high risk and long period.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wuxi overall situation analy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iological medicine industry, specify in the industry, innovation, talent introduc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th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so on,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policy implications, the industrial scale is not big, lack of innovation power,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is not high, talent support is insufficient, the plate is not characteristics and so on.The author gives a personal suggestion, which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by the government policymaking departments and related industries of bio-pharmaceutical industry.
  
   Keyword:biomedicine; biotechnology; emerging industries;
  
   0、引言
  
  生物医药是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 结合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手段, 从生物或其组织、细胞、体液中提取得到的用于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物总称[1].生物医药产业是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2].近年来, 无锡将生物医药产业确立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通过持续发展与政策推动, 引进了一批海内外高层次生物医药人才, 培育了一批创新优势企业, 建设了一批专业平台载体, 形成了稳步发展的良好局面, 但是较之南京、苏州、泰州等周边城市, 无锡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
  
   1、无锡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1.1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目前, 无锡市生物医药企业518家, 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48家。生物医药产值从2010年的237.9亿元, 增长到2016年的555.62亿元, 年均增幅达到15.49%, 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保持增幅前列, 成为省内生物医药产业领域的一个重要板块。从企业类别来看, 阿斯利康、华瑞制药、瑞年实业、通用医疗、纽迪希亚等规模以上企业产值468.56亿元, 占据全市生物医药产业的84.33%;从地区来看, 新吴、滨湖、江阴、宜兴四个地区生物医药产值500.02亿元, 占到全市生物医药产值的90.12%;从行业领域来看, 已形成了涵盖化学药、现代中药、生物技术药物、医疗器械、生物工业产品、生物环保、食品安全检测等产业研发制造的产业格局, 其中化学药、医疗器械、生物工业、现代中药四个领域产值385.85亿元, 占全市生物医药产值的70%.
  
  1.2 创新能力持续攀升
  
  围绕产业发展, 无锡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支持生物医药研发, 并结合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省重大成果转化等项目, 积极推动企业开展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产品研制。近年来, 推动了“粘膜感染疾病疫苗技术及产品研究”、“先进肿瘤治疗装备和材料研发”等9个国家重点项目在内的69个项目的实施, 争取各类科研经费2.36亿元, 带动社会投入14.82亿元, 新申请专利829件, 其中发明专利325件, 突破了“实时影响引导放疗系统”等11项关键技术, 34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21家企业获得了CER认证, 78个产品获得高新技术产品认定。
  
  1.3 创新人才加快集聚
  
  自2006年起, 无锡相继出台各项人才引进政策, 吸引海内外生物医药高端人才来锡创业。如2006年无锡实施以引进海外留学人才回国创业的“530人才计划”, 2012年为吸引海内外新兴产业产业创业人才的“东方硅谷人才计划”, 2016年和2017年为吸引海内外新兴产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太湖人才计划”.通过人才计划的实施, 引进了包括罗伯茨·理查德在内的6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与无锡企业共建企业研究院、合作设立公司。引进的人才中, 江阴贝瑞森生化技术有限公司的联合创办人兼技术总监杨克里斯特·杨森教授获得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技合作奖。目前无锡建有院士工作站9家, 拥有生物医药领域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9名, 省双创人才45名, 省创新团队5个, 吸引了博士以上生物医药专业人才350余位, 全市引进生物医药创新企业350余家。
  
  1.4 平台载体初具规模
  
  目前全市建有4个生物医药园区, 分别是马山生命科技园、新吴区生命科技园、惠山生命园、江阴生物医药产业园。各园区以孵化与产业化并举, 共建有专业载体86.52万平方米, 入驻企业420余家, 其中新吴区生命科技园获批科技部火炬中心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特色产业基地、江阴高新区获批现代中药配方颗粒特色产业基地。全市建有15个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 涉及药物检测、动物实验、药品检验、性能检测、技术转移、技术培训、信息服务等领域。这些平台运行以来, 累计提供服务超过1.86万次, 有效降低了中小型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成本, 加快了技术转化过程。全市目前已建有“江苏省单克隆抗体药物开发工程医学超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生物医药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7家, “无锡市医学超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2家, 涵盖了生物制品、现代中药、医学影像、医用材料、临床营养、生物发酵等领域。
  
  1.5 重点企业发展良好
  
  全市148家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创造的产值占全市518家生物医药企业总产值的84.33%, 其中前25强约占总产值的61.25%.阿斯利康、通用医疗、罗地亚、华瑞制药为代表的一批外资企业发展稳定;天江药业、济民可信、福祈制药为代表的一批民营企业规模不断壮大;药明康德、傲锐东源、博雅干细胞、中德美联为代表的一批创新企业逐渐崭露头角。海斯凯尔、博慧斯生物、顶点医疗等5家企业分别获得国家与省级创新大赛一等奖。阳生生物、力博医药、迈健生物等12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中德美联、博雅干细胞、希瑞生命等三家企业与上市公司资产整合并购金额超过22亿元。药明生物于2017年6月在港股上市, 目前已成为我市市值最高的生物医药上市企业。
  
   2、无锡生物医药产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无锡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加快培育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体系不断健全, 产业总量不断增大、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虽然产业发展良好, 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2.1 环保政策对无锡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存在制约
  
  《太湖流域管理条例》、《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明确规定, “在太湖岸线内和岸线周边500米范围内, 禁止新建、扩建化工工厂、医药生产项目。”“一、二、三级保护区禁止新建、改建、扩建化学制浆造纸、制革、酿造、染料、印染、电镀以及其他排放含磷、氮等污染物的企业和项目”.以此规定, 无锡市生物医药产业化空间缩减, 化药制造、生物发酵等类别产业受影响较大。马山华瑞制药、辉瑞制药等医药企业利用原有生产线增加新品种的项目也难以获批。知原药业为扩大生产不得不从新吴区搬迁到锡山区, 影响了一批企业产能扩增和产品的升级换代。此外, 项目招商也受到影响, 新通药业、基因港氨基酸等一些产业化项目最终没有落户无锡, 阿斯利康总投资3亿美元的固体口服制剂生产基地也与无锡失之交臂。
  
  2.2 规模企业数量不足, 龙头企业更为稀缺
  
  无锡市生物医药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 且缺乏大型内资药企的引领带动, 占据全市产业产值60%以上的企业多为外 (港) 资企业, 如阿斯利康、华瑞制药、瑞年实业、通用医疗、纽迪希亚等。阿斯利康等外资企业受到总部产业布局影响, 研发中心多在海外与上海北京等城市, 无锡主要作为生产基地, 产品结构和产能相对稳定, 技术外溢和产业带动作用相对微弱。无锡内资医药企业近些年发展相对迟缓, 原为无锡医药产业支柱的山禾集团改制后, 以医药商贸作为主业发展, 原本一批重点药厂、拳头产品、医药研发与销售人才均逐渐流失, 改制后的山禾集团福祈制药、济民可信山禾药业等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错失发展良机的无锡内资医药企业研发投入相对分散和不足, 产品主要以仿制药为主, 新产品少。缺乏生物医药龙头企业的引领和带动, 中小规模企业难以突破核心技术的壁垒, 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2.3 研发投入低, 创新动力不足
  
  生物医药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产业, 同时也是一个回报周期长的产业。一个创新药物的研发费用平均需要3.5亿美元, 回报周期平均为10-12年[3].世界医药20强企业R&D投入占销售的平均水平为10.2%, 而目前无锡市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R&D投入占销售的平均水平仅为2.7%, 只有药明康德等少数几家企业能达到10%左右的水平。相比国外生物医药产业资金投入大多来源于大企业支持的情况, 尽管无锡市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 给予优质项目、高层次团队较大的支持, 政府投入毕竟只能作为引导, 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2.4 成果转化水平不高, 市场开拓能力不强
  
  近年来, 无锡市引进了大批生物医药的高端人才, 成立了一大批创新研发企业, 大多数企业虽然技术有一定的先进性, 但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中试研究力量薄弱, 大规模生产及市场推广则更为落后。占我市生物医药企业总数近60%的创新型企业, 创业者大多为技术专家, 善于技术研发, 不善于把握市场方向, 在企业经菅管理、产品注册审批、市场菅销、融投资方面有短板。大多数企业无力自建销售队伍, 市场销售基本采用代理销售制度, 产品大部分利润都交给了销售代理商。营销队伍的不足导致终端医药市场开拓能力不足, 没能形成以市场拉动研发、以研发带动生产, 以生产带动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2.5 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支撑不足
  
  生物医药产业是一个技术、人才密集程度很高的产业, 无锡高校资源不足, 仅有江南大学一所相关高校, 医学院也刚刚启动运营, 缺乏相应的生物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和生物工程技术人才。无锡很多生物医药企业, 如艾尔康生物、马山园区等均反映招不到人才, 即使暂时找到合适的人才, 也留不住人才。无锡市四个生物产业园区、生物医药孵化器、各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产业化服务平台都面临专业技术人才及高级管理人才短缺的困境。
  
  2.6 园区功能定位重叠, 板块特色不够鲜明
  
  目前无锡建有4个专业生物医药园区, 资源相对分散, 企业不够集聚, 园区功能定位部分重叠, 没能根据自身产业特色, 做专做强、做精。多个园区均将高端医疗器械及精准医疗, 创新药物与制剂等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 一方面在引进项目过程中园区间存在相互竞争, 另一方面在企业发展过程中, 各产业集聚度不高, 不同园区板块间相互合作交流少, 集约优势体现不足。
  
   3、加快无锡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要是是高端装备、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重大项目, 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4].然而生物医药产发展却面临着新药审评注册难、创新药物难以纳入医保报销目录等政策障碍[2].因而笔者呼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 能够对部分优秀生物医药产品开设“绿色通道”, 简化行政审批流程, 以确保创新药物在最短时间内投入市场。对企业研制或建立的创新成果或科研平台给于补贴奖励。同时积极出台各类政策措施, 为无锡生物医药产业的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3.2 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 促进产业集聚
  
  可通过园区建设, 专业化团队管理与园区、企业共建等方式建立不同类型和层次的、符合市场规则的运行模式, 不断提高平台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政府适当资助企业的平合服务费用。通过公共技术服务平合和产业化中试服务平台的开放共享, 真正有效地满足我市生物医药企业创新研发和产业化需求。引导各类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向园区集聚, 形成创新平台资源集聚优势, 优化生物医药产业各技术领域资源的配置。
  
  3.3 进一步推动产学研合作, 加快自主创新
  
  以生物医药产业重点骨干企业和优势创新企业为重点, 积极组织生物医药骨干企业与国内外重点高校院所开展以新产品开发为主的产学研合作, 加快对重大瓶颈制约技术的突破及产业化, 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科技合作, 依托国际资源提升国际竞争力。力争在单克隆抗体、新型疫苗、小分子生物等领域选择一批具有领先优势的境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建立合作交流, 积极引进境外创新成果向无锡转移。
  
  3.4 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吸引人才聚集
  
  进一步提高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乡土人才、经营管理、技能人才和优秀大学毕业生等的人才政策支持力度;大力聚集高素质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重点引进具有综合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给予优惠政策。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技术研发和企业发展有着开创性突破的, 给予人才资金支持;对来锡工作生活的管理、技能人才和优秀大学毕业生给予配套的生活补贴。
  
  3.5 进一步加大项目招引力度, 储备发展后劲
  
  整合各类招商资源, 精心组织专场招商活动, 力争吸引一批技术领先、资金充足、产品特色明显, 具有发展前景和带动作用的重大产业化项目, 尤其是加快引进一批携新药证书能尽快产业化的项目。同时积极协调规划各职能部门, 为新项目做好全程跟踪服务, 竭力争取项目落地并转化为生产力, 提高无锡生物医药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生物医药[EB/OL][2015-05-20].  
  [2]石光。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N].国研网, 2016-06-24.  
  [3]苏月, 刘楠。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态势与对策[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9, 29 (11) :123-128.  
  [4]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2015-05-20].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