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试验区建设促进陕西临空经济发展的对策

发布时间:2011-12-23 16:51:07

  摘要:陕西自贸试验区的设立为其临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大契机, 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协同互补的关系。临空经济具有区域空间再结构、产业结构高级化、外向型经济平台、地区经济新增长极等积极效应, 同时自贸区战略从产业链、金融支持、监管体制方面助推临空经济增长。然而陕西临空经济也面临着产业集聚效应不足、高端人才匮乏、投融资机制不够健全、口岸通关功能有待提升等问题, 因此要推动临空经济应与自贸区战略深度融合, 着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 形成全面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关键词:自由贸易试验区; 临空经济; 协同互补; 陕西;

  临空经济是一种新兴经济形态, 具有枢纽经济和速度经济的特点, 能够实现与内陆自贸区建设的有效衔接。

  20世纪50年代末全球第一个空港自由贸易区成立之后, 世界经济正式迈入“临空经济”时代, 以机场为基本载体的“速度经济”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发达国家掀起建设大型空港区的热潮, 比如美国孟菲斯机场、德国法兰克福机场、荷兰史基浦机场等, 以此来抢夺新一轮全球化竞争的制高点。从国内来看, 目前已同意批复十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重要门户机场及内陆机场的客货运量大幅飙升。2014年1月, 陕西西安西咸新区获国务院批复设立, 成为中国第七个国家级新区, 同年5月, 中国民航局支持设立中国首个以航空城为发展定位的临空经济区即西安航空城试验区, 试验区计划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为重点核心区, 规划总面积预计达到146平方公里。2014年6月10日, 陕西省政府正式对外发布《西安国家航空城实验区发展规划 (2013-2025) 》, 进一步增强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航空枢纽, 打造内陆空港城市示范区。

  2013年3月底,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调研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时表示, 鼓励支持上海市进行积极的探索, 先行试点建立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 进一步扩大地区开放力度。2013年9月27日, 国务院正式公布了《中国 (上海) 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 标志着中国自贸区建设进程开始启动。2015年4月21日, 广州、天津、福建三地自由贸易试验区同步挂牌成立。2016年8月31日, 时任商务部部长高虎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辽宁省、浙江省、河南省、湖北省、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新设立七个自由贸易试验区, 形成更具特色、更广领域、更大范围的对外开放格局。2017年3月31日, 国务院正式对外印发《中国 (陕西) 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 2017年4月1日, 中国 (陕西) 自由贸易试验区在西安举行揭牌仪式, 标志着陕西自贸试验区正式成立。截止到7月10日即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的一百天, 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内新增注册企业3382户, 新增注册资本1207.67亿元, 陕西自贸区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 提升政府部门服务水平, 释放更大的市场活力, 营造出良好的营商环境。

  一、陕西临空经济发展现状

  (一) 临空经济区域空间再结构效应基本形成

  陕西临空经济区充分借鉴美国孟菲斯、德国法兰克福等国际一流航空城发展理念, 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为核心发展区, 以机场邻近产业园区为主要支撑区, 基本形成空港核心区、空港临近区、空港辐射区这一多层次的圈层空间架构。其中临空核心区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为主, 完善机场专用高速、机场轨道交道等地面综合交通设施。空港临近区包括临空产业园区、文化生态示范区两大主要构成主体, 在机场周边1~5公里的范围内布局高端制造、企业总部、文化教育等产业。空港辐射区建成航空物流枢纽、优美特色小镇、临空农业区等多样化产业中心, 此外, 临空经济区加强同国际港务区、宝鸡飞行培训园、汉中航空产业园等临空产业集聚地的合作对接, 促进航空城与腹地经济良性互动。

  (二) 临空产业结构向高级化趋势迈进

  一方面, 临空经济以机场等基础设施为依托, 以航空运输及航空制造活动为载体, 使生产、技术、信息、人才向机场周边地区聚集, 形成以航空物流业、飞机制造与维修业、航空总部经济、飞机融资租赁、国际会展业等产业为主体的产业链。这些产业对运输的时效性与快捷性要求很高, 具有很强的技术导向性, 多为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1]。截止2017年底, 陕西省累计开通国内全货运航线13条、国际货运航线4条, 聚集临空产业项目27个, 重点涉及现代航空高端制造和临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另一方面, 临空产业与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彼此融合、相互促进, 形成巨大的产业增长合力。例如, 在临空现代农业领域, 陕西建成运营“太平临空农业示范园”, 推行“田间直采 农超直销”模式, 打开了农产品销售的新空间。此外, 空港新城成功引进法国巴黎秋季艺术沙龙、兰台艺拍艺术品电商平台等项目, 实现临空高端服务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度合作。

  (三) 航空外向型经济平台效应显着

  2017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4185.7万人次, 货邮吞吐量高达26万吨, 较2016年增长13.1%、11.2%, 增速位居全国十大机场第一、第三名, 航空外向型经济平台效应显着。首先, 借助“空中经济”通道, 高科技产业、仓储物流业、商贸会展业等优势产业更易于整合全球资源, 增强与国际市场的关联性, 提升自身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能力, 实现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环节跃升;其次, 充分利用航空运输的快捷性与时效性, 加快经济要素流动, 降低国际贸易成本, 使消费者以更优惠的价格享受海外商品与服务, 实现“买全球, 卖全球”的目标;最后, 作为陕西唯一的临空型海关监管场所, 陕西西咸保税物流中心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国家一类口岸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口岸形成多重优势叠加, 扩大口岸加保税的政策平台效应, 创新对外贸易监管模式, 对接国际贸易新规则新体制[2]。

  (四) 临空经济正在成为地区经济新增长极

  临空经济的增长极效应体现在:以临空主导产业为基础, 有效发挥其产业支配效应、乘数效应、极化扩散效应, 实现临空经济形态崛起的同时, 创造临空经济区周边区域的繁荣[3]。2017年西安市GDP总值突破7000亿元关口, 达到7469.85亿元, 较2016年增加近1200亿元, 其中西咸新区正在成为地区经济新增长极。目前, 陕西临空经济在西咸新区与自由贸易试验区融合发展的基础上, 凭借地理位置优越、产业带动性强、基础设施良好、技术创新空间大等诸多优势, 吸引经济腹地的人才、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 实现规模经济效应与集聚效应, 围绕三星电子、应用材料、美光半导体等世界五百强企业, 大力发展航空制造、航空维修、航空物流、保税服务等临空经济形态。

  二、自贸试验区对陕西临空经济发展的动力支撑分析

  (一) 以链条经济支撑临空经济发展

  自贸试验区建设有利于完善产业链, 以链条经济支撑临空经济发展。一方面, 自贸区建设有利于调整地区产业结构, 做大做强本地区的临空产业。陕西自贸试验区提出要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重点发展航空总部经济、保税物流、航空维修、跨境电商、文化贸易、旅游会展等具有临空导向性的产业。同时, 自贸区支持成立符合条件的本土航空公司, 优先发展空港货运物流, 建立起全方位立体化开放大通道, 将陕西打造成国家航空运输枢纽;另一方面, 带动临空经济的上下游关联产业发展, 延伸深化临空产业价值链。自贸试验区将在共享基础设施、获得市场信息、降低技术成本、吸引资金人才等方面促进上下游临空产业融合, 通过企业间的密切合作产生较强的临空产业关联效应和协作功能, 更好地从横向、纵向两个维度发展临空产业链, 形成航空电商物流、国际飞机制造和维修、航空服务业、临空现代农业等产业集聚群。

  (二) 以金融创新支撑临空经济发展

  自贸试验区建设有利于增强金融服务功能, 以金融创新支撑临空经济发展。

  首先, 在金融市场参与主体上, 自贸试验区将积极引入全国性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外资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 为临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为专业化、个性化、多元化的金融市场参与方式;

  其次, 在信贷市场结构上, 自贸试验区将充分发挥金融对临空产业结构调整的资金导向作用, 合理优化地区行业信贷结构, 明确细化金融支持的具体目标, 加大金融货币政策的倾斜力度, 切实缓解临空企业的融资门槛高、融资渠道单一、资金缺口较大、经营成本过高等问题[4];

  第三, 在金融机构业务上, 自贸试验区将有侧重地推广与临空经济相关的金融服务, 鼓励商业银行提供包含进出口贸易结算、商业保理的综合性服务, 扩大国际航运中的信用保险与责任保险业务, 适当降低临空企业获得政策性融资的标准, 引进与国际通用标准相适应的会计审计、信用担保、资信评估等金融中介服务机构。

  (三) 以政府制度创新支撑临空经济发展

  自贸试验区建设有利于创新政府监管模式, 以制度创新支撑临空经济发展。

  首先, 在贸易监管方式上, 陕西自贸试验区探索实施“一线放开, 二线管住”的通关模式, 在符合有效监管标准的前提下, 对区域内融资租赁企业的飞机进出口业务进行海关异地委托监管, 简化航空口岸通关流程, 优化出口退税申报、贸易许可、资质登记功能, 倡导临空企业进行自主报税、自助通关;

  其次, 在金融监管制度上, 自贸试验区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投资计价结算领域的规模, 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业务, 简化经常项目下外汇收支程序, 实现跨境贸易与投融资便利化, 促进临空金融的发展;

  第三, 在综合监管制度上, 自贸试验区建立商事制度下“多证合一”综合服务模式, 实现“一口受理、并联审批”, 推广税收服务的缴纳方式多元、税银信息互动、网上服务创新, 建立临空企业信用状况评价与信息共享机制, 为临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三、陕西临空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

  临空产业往往是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 具有产品附加值高、产业关联性强、对外开放联系多等特点。

  (1) 陕西临空经济区内国际航空物流、飞机维修制造、旅游会展业、临空现代农业等临空产业的主导地位并不显着, 产业集聚效应不足, 未能形成临空经济发展模式下的强大产业集群。

  (2) 陕西临空产业人才严重紧缺。目前临空企业员工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 缺少高端制造业、航空物流业、电子信息产业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 以及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商务规则的经营管理人才[5];陕西科研优势体现在基础技术研究与航空航天、兵器工程技术等国防科技方面, 但是基础领域的研究成果很难在短期内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同时国防技术具有应用范围较窄和保密性特点,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主创新成果的顺利转化。

  (3) 金融支持方式单一, 融资渠道狭窄。目前在陕西临空经济区规划建设中, 政府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 地方税收收入由管委会按规定统筹安排, 社会资本参与度很低, 资本市场活跃程度仍需提高[6]。

  (4) 陕西拥有西安出口加工区A区和B区、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高新综合保税区、西咸空港保税物流中心五个独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 功能定位重叠交叉, 政府政策范围、适用法律法规、监管制度并不一致, 口岸通关资源未能有效整合, 口岸通关功能有待提升。例如, 各口岸通关部门强调垂直管理模式, 对横向联合重视度不够, 业务平台与服务窗口不统一, 进出口贸易申报的数据项目繁复。

  四、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促进陕西临空经济发展的对策

  陕西自贸区战略是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动西部大开发的重大举措, 未来自贸试验区将会成为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重要支点。以陕西自贸区建设为契机, 着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 加快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集聚与流动, 打造“国际运输走廊”与“国际航空枢纽”, 有利于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地区对外开放格局。

  (一) 发展多样化临空产业, 丰富临空经济内涵

  陕西临空经济应充分发挥自贸区的试验载体与合作平台功能, 坚持多样化、多层次、集群化的产业选择原则, 形成以基础性临空产业为主, 临空服务业、高端制造业、临空现代农业等多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一是着力壮大航空制造业、航空物流业等基础性临空产业, 引进航空物流的国内外龙头企业, 延伸航空物流业产业链, 打造出汇集仓储配送、中转分拨、保税监管等服务的产业链;

  二是重视发展临空总部经济、跨境电商、保税服务等临空服务业, 吸引国际国内跨境电商领军企业入驻临空产业园区, 培育支持中小型电商企业, 建立跨境电商贸易结算中心及交易展示中心;

  三是不断增强高端制造业、临空现代农业的综合实力, 重点培育化工产业、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与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药产业等六大支柱产业, 建立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 形成集科技推广、作物种植、精深加工、航空配送、质量检测于一体的临空现代农业体系。

  (二) 加快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 构建临空经济自主创新体系

  作为新兴经济形态, 陕西临空经济的发展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与自主创新体系支撑。

  第一, 加大临空经济区人才引进力度, 拓宽高层次专业性人才引入渠道, 探索“项目 资金 人才”三位一体引智模式;

  第二, 依托临空产业园区建立人才集聚区, 支持省内高校及职业学校调整相关专业设置, 委托高校实施临空经济人才订单培养、对口培养, 构建协同创新机制及实用人才定向培养机制, 满足对紧缺人才及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第三, 大力完善以市场需求为基本导向、临空企业为参与主体、官产学研有机协调的自主创新体系, 推动临空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参与主体、科技成果的应用主体与知识产权的保护主体, 倡导临空企业紧跟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动向, 抢占临空产业发展制高点。完善官产学研合作的利益分配机制, 支持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大型临空企业联合组建自主创新联盟, 促进创新要素在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临空企业间高效有序流动。

  (三) 以财政资金为引导, 推动投融资方式多样化

  以财政资金为引导, 实现融资渠道多元化。统筹各级财政资金使用, 适当向临空经济区内机场、高速公路和交通干线等建设项目倾斜, 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财政支持和补贴。支持政府性投融资公司参与重大项目开发, 吸引社会资本支持航空制造、航空物流、电子信息、总部经济等产业发展, 鼓励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信托、融资租赁等金融机构进驻临空经济区。

  (四) 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

  第一, 创新通关监管服务模式, 提高口岸通关效率, 加快推进陕西电子口岸和“一站式”大通关建设, 完善航空口岸功能, 提高货运航班查验保障效率, 形成具有保税物流、保税加工、信息服务等功能的国际化航空口岸机制。

  第二, 减少外商投资范围限制, 扩大金融领域对外开放。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 扩大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总部经济、旅游会展等服务业领域的投资开放。开展离岸金融业务新模式、跨境电商外汇支付业务试点工作, 方便企业和个人进行跨境电商交易。

  第三, 引进国际化专业性的服务机构, 为临空企业提供法律法规、审计会计、资信评估、贸易通关等金融中介服务, 使其尽快与国际贸易规则、国际投资惯例接轨。提高贸易仲裁机构专业化水平, 完善商事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 让行业协会与专业服务机构更多参与市场监督, 营造出公平公正、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巧义.基于产业集聚的临空经济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4:105-110.
  [2]苏凤昌, 李宇, 纪丽娟.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西安自贸区建设可行性研究[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6, 30 (1) :15-20.
  [3]赵文.临空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作用机理——以首都第二国际机场兴建为例[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1 (6) :120-125.
  [4]陈萍.金融支持航空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及路径研究[J].企业经济, 2015 (7) :174-178.
  [5]王新安, 李晓燕, 王曦.基于SWOT分析模型的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发展战略探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14, 27 (1) :82-86.
  [6]张宁.不发达地区临空经济发展机制研究——以西安国家航空城实验区为例[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7, 35 (3) :1-13.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