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情怀 时代颂歌---评“诗咏黔南”丛书

发布时间:2016-07-14 08:34:00
  摘要:黔南州楹联诗词学会自1996年成立以来,一起致力于中华楹联诗词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并为之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016年,该学会编辑的建州60周年献礼之作“诗咏黔南”丛书(含6部集子),热忱歌颂伟大祖国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抒发出对伟大的党的无限热爱之情;其中,多有立意高远,意象奇美,融写景、抒情、叙事、议论于一炉的佳作。
  
  关键词:诗咏黔南丛书;赤子情怀;时代颂歌;立意高远;传承
  
  2016年8月3日上午,中共黔南州委宣传部、州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在黔南州图书馆举办了“诗咏黔南”丛书发行仪式。此套丛书是黔南州楹联诗词学会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建州60周年所编辑的献礼之作,包含王光义先生的《献给第二故乡的赞歌》《吟坛足迹》、杨荣亮先生的《月楼追梦》、伍明坤先生和黄筱岚女士的伉俪合集《剑水瑶琴》、梁正吟先生的《龙山放眼醉云虹》、邵华忠先生的《故乡是一朵云》等6部集子。余获此套丛书,一一拜读,深获教益,颇受激励,遂授笔撰就此文,借以抒发余之敬贺与感佩之情。
  
  一
  
  黔南州楹联诗词学会于1996年建会,至今已有会员700余人,遍布全州13县、市、区。该会自成立以来,在历任会长余铎、王巩汉、王光义和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为中华楹联诗词文化艺术在黔南的传承发展做了大量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贵州《晚晴》杂志2013年8月刊载了中共黔南州委离退休干部工作局的《十年磨剑宝刀不老为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献余热�D�D记黔南州楹联诗词学会》一文,文中评价说:
  
  黔南州楹联诗词学会“以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以创作中华楹联诗词为主要形式,坚持致力于组织广大诗词楹联爱好者,与时俱进,讴歌新时代,唱响主旋律,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推动创建‘诗词之乡'’诗词校园‘为手段,弘扬国粹,继承和发展诗联文化,为我州早日实现’同步小康‘,建设’生态之州,幸福黔南‘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
  
  该学会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推进中华楹联诗词传承发展的活动,每年举办的楹联诗词讲座均在10场以上,并多次举办楹联诗词书法展、书画配诗展、中华经典诗词朗诵等活动。学会坚持致力于创建“诗词之乡”“诗词校园”,先后有3所学校、2个乡镇被评为省级诗教先进单位,平塘县白龙乡被评为省级“诗词之乡”,罗甸二中2009年获省级“诗词校园”挂牌。又如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建起了“中华诗词学会”“中华诗词研究所”,学生中建起了“微澜诗社”等诗联组织并定期出版诗刊;该校于2009年获省级“诗词校园”挂牌,2010年该校此项活动又获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全国高校校园文化”二等奖。该校原院长、党委书记梁光华教授和退休老教授丁伟华先生均分别出版了3本古典诗词集并获广泛好评。
  
  该会积极组织会员进行中华楹联诗词创作活动,每年定期出版《黔南诗联》2期,现已经出37期;并出版会员专集50余部;会员的诗词楹联作品在国家级、省级楹联诗词竞赛中频频获奖。该会先后2次组织全州大中学生参加“贵州省大中学生诗词大赛”,学会均获组织奖;第一次大赛,全州取得一所学校87人获奖位居全省第一的优异成绩;第二次大赛,又取得在全省各地、州、市中获奖人数和一等奖最多的优异成绩。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期间,从香港第一站开始,到北京鸟巢主火炬点燃,学会会长王光义夙兴夜寐,在网上跟踪整整95天,记录了110个传递站点,为每个站点创作一首诗词,并配上现场地标性图片,编着出版了《跟随圣火看神州》诗画集,成为实现中国百年梦想神州火炬传递的历史记录。该书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每一张图片,每一首诗词,均跃动着作者对伟大祖国无限热爱的拳拳之心。此诗画集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电视、报刊等传媒对王光义先生进行专访报道,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
  
  近年来,黔南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了“生态之州、绿色黔南”的建设步伐。为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经济建设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增添城市乡镇的文化底蕴,州诗联学会多次发起征联活动,以彰显黔南的厚重历史和时代风貌。如黔南州委、州政府在都匀建起了一座国内规模最大的“中国茶文化博览园”,该会受委托为其公开征集诗联,从中评选出来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楹联诗词作品1800余首(副),编辑出版了《毛尖雅韵》诗联集,并将其中的50余副楹联精品镌刻悬挂于园中各幢建筑之上,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应。正如其中一副楹联所云:
  
  华夏茶都,凭一品毛尖,名扬四海;
  
  世博金奖,享百年盛誉,光耀千秋。
  
  再如为配合都匀市“南沙洲”绿地公园的建设,州诗联学会亦公开征联并征集到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含香港特别行政区)的1300多副对联,从中评选出800副优秀作品编辑出版了《南沙洲绿地公园征联选萃》一书,并将其中的30余副精品镌刻悬挂于公园各处景观之上,常有游人驻足摄影品鉴。这正是:
  
  新绿壮城魂,极目南沙,三分幻影三分梦;
  
  锦城连国脉,凝神远景,一半红霞一半云。
  
  毫无疑问,这些举措,为宣传黔南、宣传“中国毛尖茶都”都匀,不仅在当前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而且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
  
  先哲论诗有云:“诗言志[2].”又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2].”这里所说的“志”,指的即是人的意志、思想、情感。只有“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所构成的诗词歌赋等等文艺作品,方能感染读者,引发其内心的共鸣。综观“诗咏黔南”丛书中所收入的诗、词、曲、赋、联,可以说正是从肺腑流出的抒发其心声的作品。正如黔南州作家协会主席葛明义先生在丛书《总序》中所说:“这套丛书不仅折射出州诗联学会新世纪以来,在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唱响主旋律上的前进历程,更沁透了老人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积极进取的高尚情怀[3].”
  
  如王光义先生的《七律·怀念传人毛泽东---写在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之际》写道:
  
  韶冲日晓东方红,华夏乾坤亮夜空。
  
  推倒三山挥巨手,弘扬五爱振新风。
  
  十亿人民精神抖,朋友五洲敬意同。
  
  功益千秋无可量,丰碑永立傲苍穹。
  
  此诗以高度凝炼的语言,满怀深情地歌颂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创建了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丰功伟绩。此诗立意高远,言简意赅,抒发出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对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无比崇敬之情。
  
  又如伍明坤先生的《七律。纪念建党80周年颂》写道:
  
  八秩春秋风雨稠,南湖会议载千秋。
  
  巾帼血染江河秀,壮士魂萦岳岱幽。
  
  鏖战八年驱倭寇,长征万里灭蒋酋。
  
  尧天禹甸开新宇,伟业丰功史册留。
  
  此诗正是一首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颂歌。诗中历数铁的史实,雄辩地阐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读此诗,我们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那硝烟弥漫的战斗岁月,我们的眼前仿佛又呈现出一代代英雄儿女前仆后继驱倭寇、舍生忘死灭蒋酋的光辉形象,于是乎,对无数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献身于无产阶级壮丽事业的革命先烈,对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无限崇敬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丛书名曰“诗咏黔南”,其中歌咏黔南的诗词曲联比比皆是,相映生辉。如杨荣亮先生的词《沁园春。黔南颂》写道:
  
  朗朗高原,悠悠历史,赫赫黔南。眺剑江汹涌,平原小坝;乌蒙磅礴,绿水青山。历史人文,自然景点,遍布全州闪靓颜。城乡貌,比从前现在,差别天渊。
  
  卅年改革宏观,叫旧貌翻新花锦添。看交通方便,砼楼春笋;物资丰富,民舍桃源。对口扶贫,及时救济,善政远超尧舜天。持拼搏,待小康圆梦,再赋新篇。
  
  此词上阕历数黔南悠久历史、自然风貌、人文景观,赞美黔南城乡地灵人杰、丰饶靓丽,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下阕则着力讴歌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黔南党政领导和各族人民团结一心,拼搏奋进,黔南大地旧貌换新颜,处处花锦添,为读者展现出全州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光耀成就,读之心潮激荡,深受鼓舞。
  
  综观全套丛书,多有描绘黔南自然景观、风物特产、民族习俗、文化遗产、历史名人、革命遗址、城乡新貌以及同志情谊、友朋唱和之类的作品,读之当可对黔南有着更为生动真切的印象,自当知晓黔南历史人文之悠久、自然景观之秀丽、风物特产之丰富、民族习俗之多彩、文化遗产之丰赡、革命遗址之壮美、历史名人之可敬、城乡新貌之壮观、同志情谊之深厚、友朋唱和之真纯……人们将祖国这一块热土誉之为“诗意黔南”,可谓是实至名归!
  
  丛书中此类佳作甚多,读者自可一一品味,当会引起内心的共鸣。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得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上至圣贤,下至愚呆,微及豚鱼,幽及鬼神,群分而气同,形异而情一,未有声入而不应,情交而不感者[4].”“诗咏黔南”丛书之所以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正是因为其中的作品无论是诗词曲赋楹联,均是以“情”为其“根”,字字均是从肺腑中流出,抒发的均是作者的真情实感,故而才有了如此的魅力。清代诗人方�`曾说:“诗发乎情,故能感人之情[4](P239)。”即此之谓也。
  
  三
  
  “诗咏黔南”的6部集子,多为讲求格律、合辙押韵的古典诗、词、曲、联,亦有一批描摹生动、意境深邃的赋体之作,还有不少构思巧妙、清新可诵的散文和散文诗,以及相当数量的情景交融、自然清丽的新体诗、新民歌和歌词。如邵华忠先生的《故乡是一朵云》,即是以新体诗为主体,亦收入了数章散文诗和近20首歌词以及若干首新民歌。此外,王先义先生的《吟坛足迹》和梁正吟先生的《龙吟醉云虹》中还收了一批见解精到、切中肯綮启的诗论。整套丛书,可谓形式多样,众体皆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由此不仅可见窥见州楹联诗词学会的团结、和谐、包容,更可窥见学会诸君在诗学道路上孜孜不倦的努力以及所取得的成绩,故而可喜可贺!
  
  行笔至此,余不由得联想到了被誉为“诗圣”的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诗章:“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5].”是的,我们倡导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倡导学习创作中华古典诗词,当然应该一以贯之并使之不断发扬光大,然而我们的文学创作,绝不仅仅是追求形式之美、格律之美、词藻之美,我们追求的应当是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思想与艺术的相互交融,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与时俱进,为时代而歌,为时代而颂”[3]的精品,方能不负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杜甫之所以能够成为“诗圣”,乃是其不以作品的先后为抑扬的标准,不以诗人的古今定舍取的界限,不管是前人的还是同时代的,一切可以学习的对象都采取“拿来主义”,认真研究学习,从中吸取有益的养料,从而创作出一大批反映时代风云变幻、描述社会发展变迁、紧贴民生喜怒哀乐的优秀作品。这正是杜诗取得伟大成就的“秘诀”之所在啊!
  
  丛书中多有思想性、艺术性两臻其美的佳作,读之不仅激荡情怀,更能享受到其艺术之美。如王光义先生2001年底所作的词《念奴娇·新元纪事》写道:
  
  忆新元事,庆升平,振起环球同热。奥运北京行壮举,盛会将迎佳客。国足声威,扬眉出亚,世奥争雄杰。精英层出,神州欣看春色。
  
  入世障碍重重,排难前进,席位还中国。亚太精英远略,上海同商良策。党庆八旬,高峰寄语,理论明公德。神州焕彩,看江山更清泽。
  
  “新元纪事”之类题材,极易落入空话连篇、套话迭出的窠臼,要写出好的作品殊为不易。这首《念奴娇》中,诗人以敏锐的眼光,精当地列举了一年中颇能扬我中华民族声威、壮我中华儿女志气的喜事、盛事,要言不烦,可谓画龙点晴。上阕以“精英层出,神州欣看春色”作结,下阕以“神州焕彩,看江山更清泽”收束,一前一后,两相呼应;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全词述事、议论、抒情相互交融,紧密结合,读之令人心潮激荡,豪情满腔。元代乔吉论诗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陶宗仪阐释道:“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尤贵在首尾贯穿,意思清新[4].”王光义先生此词,正可为乔吉、陶宗仪之说作注也。
  
  再请欣赏梁正吟先生的散曲[中吕·山坡羊带过青哥儿]《醉咏黔南斗篷山》:
  
  心儿如醉,春容叠翠,斗篷山高黔南最。顶峰巍,彩霞辉,天池落月群星汇。都把风光挂上嘴:真,不是吹;神,我敢吹。[青哥儿]满坡杜鹃珍贵,悬崖瀑布倾飞,沅水江源立了碑。美事成堆,欢笑常飞,游客忘归。胜景琼堆。生态天然画中窥,真神魅。
  
  散曲,可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小令是单支曲子,套数则由若干支曲子联缀而成。带过曲则是介乎于两者之间的一种变通形式。如果作者要表达的内容仅用一支曲子不能容纳,便可以再带过一两支曲子来填写(但最多只能有三支曲子),这便是带过曲。带过曲与套数,无论是多少支曲子组成,均要宫调相同、押韵相同、主题相同,且每支曲子的句数、字数、平仄均有不同标准,创作起来颇有难度。梁正吟先生的这篇带过曲,正符合如此之要求,且与散曲自由灵活、亦庄亦谐、幽默诙谐、雅俗共赏的风格特色相契合。曲中既有文人雅言,亦用市井俗语,结合得甚为自然,甚为巧妙。如曲中的“顶峰巍,彩霞辉,天池落月群星汇”“生态天然画中窥”之类当是雅言妙句,而“都把风光挂上嘴:真,不是吹;神,我敢吹”之类又分明是俗言口语,两相交融,妙合无垠。全曲生动逼真地描绘出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斗篷山那高耸入云、巍峨叠翠,天池星月、相映生辉,杜鹃怒放、飞瀑喷玉的美好景致,从而抒发出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全曲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读之亦令人心驰神往!
  
  总之,“通观全书,我们既看到了黔南诗人对世界和人生的情感体验、思想颖悟以及审美感受,又看到了其所状之物、所叙之事及其奇美意象。文字的汪洋恣肆,意象的雄浑飞越,想象的奇特丰富,情致的滋润旷达,给人以超凡脱俗与崇高美妙的感受[3].”余读之深受感染与鼓舞,故撰就此文以表感佩之情,并祝愿黔南的文朋诗友,笔耕不辍,为我们社会主义的文艺百花园,奉献出更多更美的文艺精品而为之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1]中共黔南州委离退休干部工作局。十年磨剑宝刀不老为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献余热-记黔南州诗词楹联学会[J].晚晴,2003(8):1.
  [2]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30.
  [3]葛明义。诗咏黔南。总序,见王光义。献给第二故乡的赞歌[M].北京: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2016:1-3.
  [4]张声怡,刘九洲。中国古代写作理论[M].武昌: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5:235,239,172.
  [5]羊春秋,张式铭,刘庆云,等。历代论诗绝句选[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9.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