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足球发展中育人价值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7-10-31 17:59:34

  摘要:针对当前校园足球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教育本原价值偏离现象, 指出人本价值缺失、政治诉求过度、工具理性膨胀等是导致其价值偏离的主要原因。促使校园足球本原价值回归正轨的路径在于:以人本价值为基准建构核心认同, 统领校园足球的顶层设计与政策执行;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旨归, 明确学生在校园足球价值选择中的主体地位;淡化工具理性, 在校园足球政策执行中平衡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张力。

  关键词:校园足球; 教育本原; 价值选择;

  校园足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足球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出台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 (以下简称《方案》) 更是将校园足球纳入了中国足球改革的核心布局之内。但在中国足球“久治未愈”的大背景下, “从娃娃抓起”的校园足球被社会强制性赋予了“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振兴国足”“建设体育强国”的历史期望。但是认真阅读《方案》我们不难发现“发挥足球育人功能”才是校园足球的第一改革目标, 而这一点明显被社会忽视了。在这种认知之下, 校园足球的教育诉求逐渐被剥离, 而转向“唯足球论”的短视思维。有鉴于此,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 力图尝试回答校园足球发展过程中其内含的教育诉求难以实现, “育人”价值产生偏离的深层次原因, 并寻求促进校园足球价值本原回归的适恰路径。

  1、明晰校园足球的本原价值

  《管子·水地》中提到“地者, 万物之本原, 诸生之根菀也。”本原即为根源。探究校园足球的本原价值, 正是探究其存在的根源性意义。校园足球的布局空间位于中小学校, 学生是校园足球场域环境中的本体所在, 学生成长自然而然应该成为校园足球建设的核心关注点。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而体育是以培养身体运动技能为主要形式的教育活动。因此, 校园足球作为足球主动融入教育过程的尝试, 其生发点与立足点恰恰在于其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手段而存在。其价值承载在于作为教育的一种手段而服务于学生的成长之上, 其评价的标准在于学生生命的完善与价值的呈现。足球作为当前“世界第一运动”, 恰恰在于其充分表达着体育的普世价值——“一是教导生命发展的基本技能。二是提供生命发展的精神支柱。三是唤醒生命发展的体育潜能”。这种普世价值充分体现着体育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永恒意义。

  校园足球能够为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提供独特的育人机制与成长经历, 其中既有个人主体意识培养, 又有集体意识塑造, 传递出教育深层的内在机理, 而因此校园足球的所蕴含的社会价值才能被激发。所谓发掘足球后备人才, 为中国足球振兴贡献力量才有了实践依凭。恩格斯指出:“什么是本原的, 这是精神, 还是物质?”对于价值本原的思考常常会涉及此类“第一性”与“第二性”的对话, 而对于校园足球而言, 服务学生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正是“第一性”的, 而培养足球后备人才的目标则是“第二性”的。

  2、校园足球本原价值偏离的原因

  2.1、人本价值缺失

  西方文艺复兴以来, 从人的角度去思考人类实践的价值, 逐步成为人类对于当下各种实践活动进行价值性建构的基本出发点。其中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充分反映了人类实践的本质目的——“把人从一切‘非人’的或‘异化’的境遇中‘解放’出来”。基于“人”本身的全面发展而进行的实践选择, 为包括体育在内的人类的一切活动提供了可供追寻的价值目标和价值选择的基准。起源于英国的现代足球同样追随这一潮流。而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正在于从人出发进行的完整人格的培养, 校园足球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无法脱离以人为本的根本价值而存在。但是校园足球牵涉多方主体, 国家、地方政府、中小学校、老师、学生等, 不同主体在进行价值选择的过程中均有自己的利益考量, 价值判断的标准, 主要是根据主观的惯性思考和切身利益。中小学生作为校园足球的主体, 虽然人群最为庞大, 但是其力量却是最为弱小的, 多处于被动接受的态势。长此以往, 这种缺乏人本观支撑的价值选择必然阻碍校园足球内含的教育本原诉求的实现。

  2.2、政治诉求过度

  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有着极强的社会影响力。调查显示, 全球 64%的人口都会关注 FIFA 世界杯, 高于足球和体育运动本身的粉丝人口。这种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赋予了足球强大的政治话语权和意识形态传播功能。自1949年以来, 体育在我国的政治语境中, 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足球更是如此。万里同志曾指出“足球是一个国家经济、文化和人民综合素质的综合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三大球’ (足球、篮球、排球) 要搞上去, 这是一个体育强国的标志”。在中国, 高层意志一直是政策制定和执行的重要依据, 校园足球亦受益于此。从2009年到2018年间, 围绕校园足球的开展, 各类相关文件密集出台, 直接推动了校园足球的跨越式发展。尤其是2015年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将校园足球建设推向了高潮。但是这种“国家在场”极易导致政治因素对于校园足球场域的非正常干扰, 容易使得校园足球建设各主体把其作为一项“政治任务”进行推进。在这种看似无形实则有形的政治压力之下, 形式主义、功利主义的泛滥就很难成为偶然, 从而逐步挤压校园足球教育诉求的生存空间, 导致本原价值的偏离。

  2.3、工具理性膨胀

  马克思·韦伯将人类的理性区分为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在韦伯眼中, 持工具理性的人看重所选行为能否达到目的, 忽略行为本身, 与之对应, 持有价值理性的人更加强调行为本身的价值, 对于结果的考量则处于次之地位。“人们所有的活动都离不开对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选择, 作为重要教育内容的体育教育活动也不例外”。作为一种教育手段, 校园足球在建设过程中同样面对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博弈。适度的工具理性可以激发校园足球建设主体的积极性, 但是工具理性一旦膨胀则会引起一系列的形式主义、功利主义。《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提出, 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在5000多所基础上, 2020年达到2万所, 2025年达到5万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实施方案》要求“至少 50%的学生每周参加不少于 2 小时的足球运动”。这些目标不仅忽略了校园足球当下“缺衣少食”的现状还将足球摆在了高于其他体育运动的地位之上。而学校受制于技术性目标的压力出现违规招收足球特长生、盲目追求足球荣誉、荒废其它体育项目等工具理性泛滥现象则不足为奇。学生受制于被迫参与足球的要求, “身顺而心违, 精神受无量之痛苦”, 产生应付心理与抵抗情绪也实属正常。

  3、校园足球本原价值回归的路径

  3.1、以人本价值为基准建构核心认同, 统领顶层设计与政策执行

  根据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的理解, 社会的充分发展建立在个人的充分发展之上, 个人的充分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而反过来社会发展又为个人的发展提供社会条件。校园足球作为人类一项复杂的实践活动, 判断其存在价值的依据正在于其能否通过满足学生的需要进而满足社会的需要。校园足球作为教育手段遵循教育逻辑, 在校园足球的开展过程中, 把以人本价值观作为价值基准建立核心认同, 始终能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政策制定与执行的第一参考要素, 这既是校园足球各方治理主体协同发力的基础, 也是建立共同价值评判标准的原点。校园足球的开展既是足球场域内部的国家意志在向社会寻求发展出路的位置下移, 也是社会充分证明自身活力, 向外界发出声音的有效路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作为校园足球发展的最顶层设计, 将“发挥足球育人功能”列为校园足球的第一改革目标, 为校园足球的发展指明了价值取向。

  3.2、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旨归, 明确学生在价值选择中的主体地位

  “价值选择的实质是对人的本质的追求和选择” 。人本质的实现是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价值作为客体对于主体所具有的意义或客体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 任何事物都有价值可言, 包括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基于人本质的实现, 外在的价值选择要从人类主体的内在价值实现出发。校园足球布局空间位于中小学校, 学生是校园场域的本体, 因此, 在校园足球的价值选择上应当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从学生的内在价值需要出发,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旨归, 进而通过校园足球的普及实现足球后备人才精英的产出。无论是校园足球的蓝图擘画者、还是政策执行者都应将学生本身的成长视为基本的落脚点,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种关怀生命成长, 关心学生发展的价值追求和价值承载, 既体现着学校教育的本原特征也是对现代体育存在价值的积极拓展。

  3.3、淡化工具理性, 在政策执行中平衡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张力

  校园足球作为国家为促进足球发展出台的长期性的政策, 其从一开始就具备了极强的工具价值属性。但是, 校园足球的基层推广, 其根本意义在于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 感受足球运动的魅力, 扩大足球人口、孕育足球人才的目的则是延伸性的。教育的职能, 就是将“种子埋下去”, 让孩子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欲望, 校园足球的意义正是在于将足球的种子埋进千万青少年的生活中。当前, 工具理性的膨胀逐渐忽略了校园足球这颗种子成长为大树的长期性, 更忽略了校园足球本身的魅力所在。但是, 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并不是二元对立的, 而是有着可供中和与判断的界限。以价值理性为基准, 适当发挥工具理性的作用有助于调动校园足球各方主体的积极性。从客观条件出发, 从校园足球依托的现实条件和基础出发, 摆脱工具理性的挟制, 把校园足球看作是学校教育的有效手段和有益尝试, 进而发掘其延伸价值, 方为校园足球建设的根本。

  4、结语

  校园足球, 先是校园, 后为足球, 其无法脱离作为教育手段存在的本原特征。将校园足球看作是培养足球后备人才, 振兴中国足球的一方“良药”, 显示了各方在面对中国足球“积贫积弱”的现状下寻求具有中国特色的足球发展模式时的积极努力, 本无可厚非, 但是对于校园足球给予“不可承受之重”也流露出从国家至民众的焦虑心态。面对这种焦虑, 校园足球建设必须尊重学生成长规律, 尊重学校的教育根本, 尊重其它体育项目在学校体育中的存在意义, 坚持育人为本之理念, 这既是教育本质之旨归也是学生成长之要义, 更是中国足球振兴之要求。

  参考文献
  [1] 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2] 但艳芳, 孙义良, 杜子阳.现代体育本原价值与青少年生命本体关联的哲理透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2, 28 (01) :12-15.
  [3] 李铭磊, 韩延伦.回归生命:教师教育本体价值刍论[J].当代教育论坛, 2018, (05) :48-54.
  [4] 李金和.人类解放前提论——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解读[J].理论月刊, 2011, (06) :35-37.
  [5] 2018年世界杯主办国家、商业价值及全球影响力分析[EB/OL].
  [6] 高清海.价值选择的实质是对人的本质之选择[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5, (03) :1-3.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