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化建设下大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5 09:33:41

  摘要:体育文化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直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可以提升大学生融入社会、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培养大学生勇于竞争的意识;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因此, 通过对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 探索如何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的路径, 从而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 达到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体育文化; 校园体育; 大学生身体素质;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Culture of College Sport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Quality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culture has been paid attention to by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undertakings.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cultu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 explore ways to enhance the physical fit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so that they firmly believe in the idea of exercising their will and enrich the atmosphere of life practice, so as to better promote quality education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promoting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Keyword: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cultu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 students;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quality;
  
  一、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内涵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包括三个层面的建设内容, 即精神层面的建设、制度层面的建设和物质层面的建设。其中体育精神层面的建设发展问题占据核心地位。从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来研究, 就是结合校园体育发展的体育文化观念、体育人文思想、体育情操道德、体育精神价值、体育行为规范等建设。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层面的建设可以说是高校体育文化的中心要义, 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浸润到校园体育文化中, 它的发展变化直接牵引着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一所高校的体育观反映着这所高校在体育精神文化层面的具体观念, 发展体育运动的目的作为影响校园体育运动参与者体育行为的因素, 在一定程度上为高校体育文化发展目标的确立指明了方向。高校体育制度层面的建设是确保高校体育文化得以健康有序发展, 为大学体育活动提供配套的规章制度保障。具体就是结合课堂体育教育教学、体育项目训练、课外体育竞技活动、体育知识学习普及等所有能够与体育有密切联系的组织管理和配套的规章制度建设。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也是如此, 高校体育物质层面的建设是基础, 它涵盖了与高校体育活动开展相关的物质载体, 例如体育器材、体育场地、体育设施等, 同时也体现了设计者们的智慧, 是一种智力成果。
  
  二、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作用
  
  (1) 教育教学的功能。这里不仅仅是以往人们熟悉的体育教师上课传授体育知识, 而且还涉及到高校通过课外组织大学生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 或者是大学生自发自觉地投入到体育锻炼活动中。高校体育教育的影响作用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是循序渐进地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 热爱体育运动, 进而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方面的发展和进步。
  
  (2) 提升大学生融入社会、适应环境的能力。从目前调查来看, 各大高校所组织的各项体育竞技项目和活动, 例如运动会、篮球赛、排球赛、纪念一二·九运动等活动都是为了在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联系的桥梁, 学生走出教室, 拥抱大自然, 更多地与教师和同学们接触, 从而达到提升融入社会、适应环境的能力。通过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扮演相应的角色, 例如田径队队长、篮球队队员、运动会的志愿者等角色, 都能让学生增强和提高与他人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等精神品质, 培养大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达到在将来工作学习生活中能够理性处理问题、适应社会的能力。
  
  (3) 增强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曾作为一句唤醒国人要重视身体素质的口号, 不仅激励着青少年人要牢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而且还鼓舞着中老年人要树立身体健康才是第一位的思想理念。作为培养祖国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地, 高校体育自然承载着让大学生树立终身坚持体育运动理念的使命, 让大学生增强体育锻炼的意识, 使之伴随人生各个阶段, 最终形成一种体育兴趣爱好。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能够从外部环境上给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创造良好的氛围, 以便大学生能从思想态度上更清晰地认识到体育运动的现实魅力。各大高校通过精彩纷呈的体育活动, 协调组织大学生积极融入其中, 形成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 大学生不仅仅是看台上加油助威的观众, 同时也是热爱体育、拥抱体育、投身体育运动的健儿, 逐渐将体育视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元素。
  
  (4) 培养大学生勇于竞争的意识。作为体育运动一个本质属性, 竞争性能够给体育运动最终获胜者带来更多的荣誉感。高校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体育运动, 在系部之间和学生之间展开比赛, 使学生们在愉悦身心的同时, 也培养他们为系部、学校等集体争取荣誉而勇于拼搏进取的精神, 培养大学生结合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外部存在的机会和威胁来综合考虑比赛中所运用的战略和战术。体育竞赛不仅仅考察一名选手在体力上能否战胜对手, 而且还考察他 (她) 的智力水平, 考察他 (她) 如何选择最有效的方法来打败对手。大学生们在学业之外的另一片天地里, 施展自己的才华, 找到表现自我, 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 通过公平竞争的体育活动, 鼓舞大学生在学习实践, 乃至企业实践中找到努力奋斗的目标, 培养与他人既竞争又合作的意识。
  
  (5) 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篮球、足球、排球等集体运动项目, 不光要求单个队员要加强练习自身技术, 同时也需要团队成员在一起集中进行配合练习, 提高团队的协作能力, 通过集体配合才能取得项目的成功, 这也培养了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影响着行为方式, 当他作为组织中一员时, 能够为保全集体利益而暂时牺牲个人利益, 需要一种胸襟和勇气, 这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该具备的良好品质。
  
  三、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及因由分析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 国人更加注重绿色环保、健康安全。然而, 大学生群体身体素质却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逐年持续走高, 反而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与大学生在高中阶段承受着相当大的学业压力和负担, 以及以往体育习惯是否科学合理、体育意识是否强烈有关。升入大学以后, 各个高校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也并不统一, 校园体育文化发展情况也是参差不齐, 这些都制约了大学生群体身体素质的改善。
  
  (1) 大学生自身对体育锻炼重要意义认识不深刻。由于目前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加上大学生成长的环境温馨优越, 缺少磨砺意志的途径, 多数学生自小备受长辈关爱, 导致他们懒于参加体育活动, 流汗流泪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勤奋劲儿没有体现出来, 父母长辈并没有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教育, 不能深刻领会到加强体育锻炼对增强身体素质和锤炼意志品质的重要意义。
  
  (2) 不良的生活习惯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提升。高中阶段学生为了考上大学这个唯一的理想和目标, 舍弃了很多业余活动时间, 除了吃饭、睡觉, 所有时间都耗费在填鸭式的背诵和记忆上, 一遍又一遍地做题, 学习压力非常大, 缺少有效的释放途径。高三阶段学习生活更是紧张, 只有在体育课上能适当活动下身心, 其余时间都被理论课程占据了。步入大学校园以后, 要求大学生增强自我约束管理的能力, 然而在脱离父母家长管束后, 自制力不强的大学生往往放任自我, 生活作息规律性极差, 通宵上网玩游戏、看电视剧等夜猫子现象越来越严重, 晚睡晚起损害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3) 就业压力大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 大学生已不再是天之骄子, 而且他们必须应对严峻的就业压力。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 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任职要求也越来越高, 例如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获得计算机证书、具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等, 大学生求职者只有在大学期间多考取相关证书, 多掌握相关专业技能和知识, 才能从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大学生在热衷于考取各种专业证书的同时, 却忽略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缺乏适当的运动锻炼, 以至于逐渐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
  
  (4) 高校体育设施不完善影响了大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需要使用相应的器材和设施, 并且有些活动对场地有一定的要求, 因此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首先要打好物质基础。应为大学生创建良好的体育活动环境, 在校园内形成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 通过正确的宣传指导调动大学生投身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让他们参与其中, 形成兴趣爱好, 逐渐规范体育锻炼行为, 使其成为大学生的习惯和自然。清华大学要求本科生都要学会游泳, 不会游泳将无法从清华毕业, 由此可见高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然而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需要财力支持, 例如对于一些重点大学来说, 游泳馆的建设是轻而易举的, 但对于绝大多数普通高校来讲就存在一定的资金困难, 这也限制了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 影响了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
  
  四、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引导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路径
  
  (1) 一线体育教学工作者要将体育文化理念融入到体育活动中。一线教学工作者是与大学生接触最为紧密的人员, 他们的一言一行将感染着学生的行为。体育教师作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中流砥柱, 应组织和实施一系列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体育活动和体育教学, 不光给大学生们讲授体育理论知识, 还通过讲授体育活动相关动作要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能力, 针对不同的体育项目挖掘学生的优势特长, 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能够长期锻炼的项目。同时弘扬拼搏进取的体育精神, 将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文化理念传扬到大学生身边。
  
  (2) 体育课程设置灵活新颖, 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往体育课程都是体育教师在操场给学生们示范指导, 这种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方式比较传统, 也已经成为主流方式。为了大学生能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增强健康意识, 明白体育技术要领, 提升对体育重要性的理解, 课堂中, 教师应以学生为本, 体育课程设置应灵活新颖, 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找到每个学生个体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针对不同的能力和需求, 对学生进行适合其特性的任务要求, 让每个大学生都觉得体育锻炼不是学校规定的硬性指示, 而是发自内心的意愿, 形成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
  
  (3) 组织校内外丰富多彩的体育竞技项目和活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 不仅需要墙内开花墙内红, 而且也需要墙内开花墙外香。市内各大高校通过联合举办篮球联谊赛、足球对抗赛等形式深入开展体育联盟活动, 通过兄弟院校、兄弟院系之间交流合作, 拓宽体育文化影响范围。大学生作为体育项目中的一员, 无论其承担的任务是否重要, 这种使命感能鼓舞大学生享受乐趣, 产生责任感和荣誉感。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要打破院系之间文化专业领域的限制, 成为一个良好的沟通交流桥梁。从每一项体育竞技和活动中, 学校也选拔和培养出特长运动员, 代表学校参加更高级别和层次的赛事, 为普通学生树立榜样, 带动众多有意愿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投入体育活动中, 达到强身健体的最终目的。
  
  (4) 加大体育文化宣传力度, 重视体育设施建设工作。校园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工程, 其影响和感化人的作用是无穷的, 它能塑造一个人的思想, 改造一个人的行为。高校应以板报、宣传栏、大学之声广播电台等形式传播体育精神, 倡导健康生活的理念, 让大学生从内心发出想锻炼、爱锻炼、勤锻炼的体育文明呼声, 通过开展体育知识大讲堂和技能比拼等活动, 拓宽大学生全面了解体育文化知识的途径。高校体育设施的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层面建设, 各高校应高度重视和加强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篮球、瑜伽、游泳馆等设施场地的建设, 多渠道筹集资金兴建体育场馆, 这不仅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舒适的锻炼环境, 而且也是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因素, 可以激励大学生参与运动锻炼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高谊, 霍焰, 王玉友。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2 (3) :38-41.  
  [2]李志霞, 李志红。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大学生体育生活化影响的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7 (7) :136-138.  
  [3]李德宝, 袁橙。大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情况的分析与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 2016 (11) :144-146.  
  [4]董煜。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5 (4) :111-112.  
  [5]李婷。高校体育文化创新教育模式的构建[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6 (8) :147-148.  
  [6]翟春, 宋成。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反思及其对策分析[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2) :272-278.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