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部门劳动效率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6 22:54:24
  摘 要:体育部门是一个生产性的部门,体育部门劳动者的劳动是社会主义生产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的劳动,体育部门劳动者的劳动既能创造适合人们需要的使用价值,又能创造价值。所以,体育部门本身也存在一个劳动效率的问题。对物质生产部门而言,劳动效率可以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表示,或者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对体育部门来说,劳动效率就是要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和教练员、运动员生产体育服务产品的劳动效率,也就是提高训练质量。
  
  关键词:体育部门;劳动效率
  
  1 体育部门劳动效率的概念
  
  劳动效率又称劳动生产率,指在一定时期内,单位劳动力所创造劳动成果的多少。就流通企业而言,通常是指每位职工在一年内完成多少销售额。劳动效率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直接关系到成本、费用,从而影响企业经济效益,而且关系到职工生活水平能否真正得到提高。而体育部门劳动效率同一般物质生产部门相比较,其特殊性在于:以体育部门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和训练质量为标志的体育部门的劳动效率,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体育服务产品量或单位产品体育服务量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均不易量化和计算。但如果在体育部门内部两个体育单位或劳动者个人之间进行横向比较,体育部门劳动效率问题的存在又是显而易见的。由于体育部门劳动效率同物质生产部门相比有其特殊性,所以,评价体育劳动者的劳动效率综合起来看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1 经济指标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者参加劳动的主要目的仍然是经济利益。要提高劳动效率,就必须切实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完善工资奖金制度,以物质利益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实行生产、经营的体育企事业实体,如经营性体育场馆,进入市场、实行市场化或半市场化运作的单项体育协会等,因其经费自筹或国家差额拨款,所以,在经营运作上须规定一定的经济指标,如成本、产值、利润等。凡达到指标计划或超过计划要求的,说明劳动效率较高;反之,则劳动效率较低。
  
  1.2 业务指标
  
  对竞技体育而言,运动员和教练员是体育服务的生产者,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竞技体育,提高竞技水平,培养各个层次的体育人才,创造好成绩和取得好的比赛名次。所以,衡量竞技体育劳动效率的指标也只能是业务指标。这主要包括:各种层次的运动队培养和输送出的体育人才的数量,亦即输送率;在各种层次的比赛中的成绩和名次,这是衡量竞技体育运动教练员和运动员劳动效率的主要指标。
  
  1.3 科技成果指标
  
  体育科技成果包括体育自然科学和体育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体育自然科学包括原有技术的总结提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器材设备的更新。体育社会科学包括体育体制改革和新学科的建立等。衡量科技人员的劳动效率,是科技人员在科研计划期内的科技成果。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杠杆,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源泉和标志。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因此,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尽力用最低的劳动消耗,为社会创造最多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对促进社会经济向前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保证新社会制度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已成为节约整个社会劳动的手段。社会劳动的节约,必然导致自由时间的增加。从这个意义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的保证。
  
  2 提高体育部门劳动效率的途径
  
  2.1 提高体育劳动者的素质
  
  人是掌握生产资料的主体,劳动者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劳动效率水平的高低,在现代体育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体育服务生产中体育科学知识所占的比重在不断提高,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周期缩短,提高体育部门劳动者的素质就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劳动者是劳动过程的主观条件,劳动效率的提高首先要求有高素质的劳动者。高素质的劳动者,因其系统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劳动技能而能大大减少或免予上岗前的培训。一旦上岗,则可较快地熟练掌握有关的生产技术资料和工艺要求,减少辅助工作时间,增加基本作业时间。在生产过程中,动作熟练,工时利用率高。这些都会导致活劳动的节约。高素质的劳动者,操作经验丰富,生产的合格率高,废品少,用料节约,可以节约物化劳动消耗。高素质的劳动者能充分发挥机器和机器体系的功能,减少维修和排除故障时间,加速生产,节省单位产品生产时间。高素质的劳动者,有比较好的劳动态度,能尽量提高有效工时在制度工时中的比重。所有这些,都导致劳动过程主观因素的积极发挥,有利于劳动效率的提高。
  
  另外,教育是提高体育部门劳动者素质最主要、最重要的手段。国家体委《关于体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我国的体育教育实行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办学。在管理关系上,主要由体育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共同领导,或者根据学校的归属,确定其主管部门,在办学形式上,既有不同层次的全日制正规教育,又有各种业余学习,还有在职进修和岗位培训,在教育内容上,基本包括了体育运动的各个领域,学科、专业门类日益增多,逐步形成了较为符合我国国情的体育教育体制结构。针对体育部门劳动者文化水平不高、知识结构层次偏低的状况,国家体育总局很早就采取了高水平运动队向运动技术学院过渡,体育院校举办二年制专科班,开办附属竞技体校、函大、夜大和体委主任培训班等措施改变现状,并且收到明显成效,使我国体育部门劳动者的学历水平、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对体育管理人才和科研人才的培养教育也予以重视和加强,我国许多体育院校目前已设置了体育管理专业。在体育科研领域中,高学历的大学生和研究生被充实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研究中。不容忽视的是,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对外开放的今天,提高体育部门劳动者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体育事业的素质和搞好体育事业的对外开放尤为重要。懂一点市场经济知识,具备市场经济的观念和意识,学习外国先进的体育技术和体育经营方式,是现代体育部门劳动者所应具有的素质。
  
  2.2 加强劳动组织,并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
  
  劳动组织解决的是劳动方式问题,其核心内容是适应生产客观条件搞好劳动主体之间的分工协作。因此,加强劳动组织是提高劳动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加强劳动组织,首先应适应生产客观条件搞好分工协作;其次要在明确规范、强化约束、充分尊重劳动组织集体及其代表人的组织权威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充分发扬民主。社会劳动组织搞好了,能够使不同层次、不同地区和部门的劳动建立在对劳动主体合理的职业分工和对劳动力恰当的行业配置基础上,使劳动者的职业、工作与自身素质相适应,与个人意愿相吻合,发挥其优势和专长,做到敬业、奉献,各得其所,胜任愉快。这必将提高劳动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创造较高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从目前来看,我国体育系统、各种运动队以及体育教育、科研单位大多是政府和事业型管理体制,条条块块分割,各成体系、各自为政,在人才资源使用上不易达到合理配置,在分配上则不易打破大锅饭,已很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运行机制的转换。体育行政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要放权,把更多的权力赋予单项运动协会,充分发挥单项协会的作用,使有条件的单项运动协会逐步与体育行政机关分离,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由行政管理型向事业经营型转变,由综合型向系统型、专业型转变,使其成为责、权、利相统一的实体化事业单位,拥有人、财、物等较充分的权限。国家体委(1998年改组为国家体育总局)从 1988年开始进行机构改革,逐步实现了协会实体化改革的任务。这是市场经济规律的体现,也是体育部门在劳动资源利用上的活力所在。
  
  2.3 加强体育科学技术研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体育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体育部门劳动效率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用科学武装劳动者,根据科学原理变革生产资料,革新生产工艺,实现劳动效率提高是科技应用的一个重要的和基本的结果。用科学知识武装劳动者,其实质就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劳动者知识、技能的提高,也是科学在劳动力这一要素上的物化,必定会导致劳动效率的提高。在体育科技进步的推动下,体育场地、体育器材设施等体育部门劳动资料的质量不断提高。电子计算机技术进入体育领域,推动了运动训练和竞赛所必需的邮电、通讯、交通和管理的现代化。同时,科技创新使新材料不断问世,明显推动了体育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次,体育服务的生产过程,实际上是对人的加工过程。科学技术在这个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开发体育人才资源。再次,体育管理现代化是现代体育发展的趋势。科学技术在体育管理中的作用,可以不断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在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制定,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配置,运动项目的合理布局等方面,都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3 结束语
  
  相对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而言,体育部门工作者的劳动效率本身有其特殊性,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表现出新的特点,即创造价值与使用价值。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和教练员、运动员生产体育服务产品的劳动效率,对体育部门来说,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 宣振华。张晋莉。刘飞霞。高校体育经济与产业管理[M].吉林大学出版社。2014,11:32-36.
  [2] 李明。中外体育产业比较与思考[M].长春:吉林人民出本社。2005.
  [3] 史兵。体育产业经济学[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2.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