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氯柳胺毒性的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5-03-05 07:32:51
  摘要:五氯柳胺是当前世界上广泛使用的水杨酰苯胺类抗寄生虫药物, 具有高效低毒、安全范围广的优点, 对于多种寄生虫都具有杀灭作用, 尤其是肝片吸虫。大量临床调查发现, 五氯柳胺在高剂量水平下会表现出各种毒性反应, 对动物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脾、心、肾等器官造成损伤。本文从五氯柳胺的一般毒性、特殊毒性和生态毒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总结五氯柳胺毒性特点, 以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好的依据。
  
  关键词:五氯柳胺; 抗寄生虫药; 一般毒性; 特殊毒性; 生态毒性。
  
  寄生虫病的现代化学疗法在动物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五氯柳胺[2, 3, 5-三氯-N- (3, 5-二氯-2-羟基苯基) -6-羟基苯甲酰胺]是Broome等[1]发现的一种高效、治疗安全范围广的水样苯酰胺类驱虫药, 对蠕虫感染具有良好的效果, 特别是对肝片吸虫感染, 效果更为明显, 其对肝片吸虫成虫及童虫均有作用, 但对童虫效果较弱, 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挽回了很多由于肝片吸虫病带来的损失, 但在国内却少有应用[2].随着药物的使用, 偶尔会出现短暂性的疾病或少量动物的损失, 而绝大多数的这些不良反应都是在调查中发现的, 其原因是与驱虫治疗无关的因素或对药物错误的处理。错误管理的例子包括对动物体重的过高估计, 使用有问题的淋湿设备, 没有阅读标签上的说明和一些其他错误[3], 因此了解药物毒性对临床使用更为重要。
  
  动物毒性试验发现, 五氯柳胺在较高剂量下可对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脾、心、肾等造成损害。本文从临床前及临床安全评价角度对五氯柳胺现有的毒理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1药物不良反应及一般毒性。
  
  在世界范围内, 特别是美国、英国、印度等寄生虫病严重的地区, 五氯柳胺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并在治疗肝片吸虫病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临床高剂量情况下, 出现了明显的毒性。同时, 在毒理学研究中, 动物给药后暴露出多种严重的毒性作用。
  
  1.1急性毒性。
  
  Broome等[1]报道的大鼠口服半数致死量为1 g/kg.张吉丽等[4]实验结果显示, 大鼠口服半数致死量为3.707 g/kg, 给药后大鼠出现精神沉郁、伏卧不动、被毛倒立、眼睛微闭、食欲不振等症状, 死亡前出现全身震颤、躁动不安、侧翻现象, 个别大鼠出现阴部污秽现象, 5.000 g/kg可引起轻微的肝和脾的损伤。欧洲药局[5]记载雌性大鼠的LD50为3 519 mg/kg.急性毒性的表现是会阴血肿、苍白、腹泻、呼吸增强、嗜睡、粪便和尿液染色。在几个器官的尸检中, 发现了肝毒性的征象 (脂肪、小叶结构加重) 和子宫充液的迹象。小鼠口服半数致死量为1.130 g/kg, 给药后动物表现出精神沉郁, 伏卧不动, 眼睛微闭, 被毛凌乱, 食欲减退, 给药组肝有出血点、脾肿大、肾质地脆且易碎、胃壁薄而透明等现象[6].Boray等[7]报道在羊上的安全系数为4.Walley[8]在试验中发现, 在羊上给药至25 mg/kg没有明显的副作用。被记录的副作用, 如偶尔的粪便软化, 排便次数增加, 短暂的精神沉郁和厌食--后一种状态仅仅是服药后的短暂休息的表现。30 mg/kg时, 动物开始变得呆滞, 并且粪便松软。这些作用随着剂量增加逐渐变得更剧烈, 60 mg/kg时发生了严重的体重丢失和死亡, 且副作用在动物中增加, 表现为广泛性慢性肝损伤, 和/或在服药期间出现脱水。在牛上剂量至15mg/kg时未产生任何副作用, 除了一些较大动物出现了轻微的粪便软化, 偶尔出现排便频率增加和暂时性食欲不振。副作用从较高剂量的30 mg/kg以上开始出现, 包括腹泻、食欲不振、精神沉郁和体重失重。在高剂量水平时, 腹泻过后表现为正常粪便并有一些便秘的迹象。60 mg/kg以上时, 毒性作用剧烈的更加明显, 且副作用的顺序是递进的。服药几小时内, 出现精神沉郁和食欲不振。动物变得四肢站立不稳, 最终伏卧, 最开始是胸部卧地, 这时呼吸变浅且频率增加。大约1/3的动物出现流涎, 还观察到有一些动物出现肌肉阵挛性抽搐。60 mg/kg剂量时, 被治疗的30头牛中只有2头发生了死亡, 但是在最高剂量组死亡发生的更为频繁。大多数侧卧即将死亡的牛进入昏迷, 随后在0.5~7 h的较短时间内发生死亡。死亡发生直至治疗后的第8天, 偶尔会出现突然的呼吸障碍。这种情况出现于给药100 mg/kg的2头牛和1头给药150 mg/kg的羊。对试验牛羊进行尸检, 没有显示出特殊的机能障碍, 由于腹泻引起的肠道炎症, 特别是十二指肠尤为明显。还有三例检查发现在气管和心内膜上有出血点。Jadhav[9]报道, 3头红坎达里品种的成年育肥公牛在早晨时段被灌服了口服的抗寄生虫混悬液 (Zanide-LDS) , 药物由6%五氯柳胺和3%左旋咪唑组成。动物饲养员造成了意外的过量 (4~6倍正常剂量) .给药后, 2头牛发生了急性毒性反应, 现象为急性腹痛, 腹泻, 肛门紧缩, 体温升高, 流涎, 过敏。1头牛在出现临床症状的1 h内迅速死亡, 而其他牛则在开始给与治疗期间死亡。对于五氯柳胺或左旋咪唑中毒仍然没有特效解毒剂。临床病例可以通过支持性治疗和对病畜的密切监测来管理。
  
  1.2重复给药毒性。
  
  使用15 mg/kg五氯柳胺进行治疗, 每4周1次, 持续6个月, 以和空白组的体重增重的对比作为评判标准, 5头牛和20只羊未表现出任何副作用。在Walley[8]的试验中也未报道有增强毒性作用或蓄积毒性作用。
  
  1.3 30 d经口毒性。
  
  在30 d经口毒性研究中 (剂量为每天0、74、185、370 mg/kg五氯柳胺) , 未发现死亡, 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给药后表现出短暂的精神沉郁、食欲低下和不同程度的腹泻, 但这些不良反应具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 在随后的2~3 d会逐渐消失, 剖检大体观察, 高剂量组肝颜色暗红, 个别表现为淡土黄色局灶病变, 肾肿大, 被膜紧张, 肺表面有瘀斑, 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高剂量组肝脂肪变性, 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 管腔变窄, 肺泡腔有少量脱落的上皮细胞, 无明显渗出物。高、中剂量组血液生化学检查中发现, AST、BUN、LDH、CK等指标升高, 推测毒性靶器官为肝和肾。15 d停药阶段未发现延迟毒性, 剖检观察发现肝、肺、肾等病变器官症状减轻或消失, 判定毒性性质为可逆性毒性, 但组织病理学检查未给出结果, 所以结论仍需验证。
  
  1.4 90 d经口毒性。
  
  在大鼠3个月经口毒性研究中 (剂量为每天0、0.45、9和44.5 mg/kg五氯柳胺) , 高剂量导致雄性大鼠可逆的肝脂肪积累和肝重量减少, 雌性大鼠会导致脑细胞空泡化 (髓质) 和总血浆蛋白降低, 雌性和雄性大鼠脾和肾上腺重量增加。在犬的3个月的经口毒性研究中 (剂量为每天0、0.5、5和25 mg/kg) , 高剂量组造成了雌性犬和雄性犬脑桥区域的脑细胞空泡化。这种现象首先在经过高剂量组药物治疗的恢复组的雌雄动物身上被发现。高剂量组的雌性动物展示出碱性磷酸酶增加。从这些数据中可以推断出最高剂量组的五氯柳胺造成了肝和大脑毒性。9和5 mg/kg剂量的无可见作用水平 (NOELs) 分别来源于大鼠和犬的研究[5].
  
  1.5耐受试验。
  
  牛羊耐受数据显示, 相对低的单一剂量 (15 mg/kg) 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和肠功能有不良影响 (行为抑郁、腹泻和食欲不振) .在较高剂量组, 毒性迹象的严重程度增加, 50 mg/kg及其以上剂量时, 动物发生死亡[5].推测这些副作用是由于该物质的药效作用所致。
  
  1.6药物对眼毒性。
  
  经过检查, 未观察到使用五氯柳胺治疗过的牛或羊的眼出现肉眼可见的异常变化, 而微观检查却未给出结果[8].
  
  2特殊毒性。
  
  2.1生殖与发育毒性。
  
  2.1.1一般生殖毒性。
  
  Walley[8]通过对4头成熟公牛 (4头亚夏尔牛和2头黑白花牛) 给药15 mg/kg的五氯柳胺后进行观察, 2 d后出现了轻度抑郁, 并有2头牛性欲下降, 但在第4天完全恢复正常。对治疗后第24、72小时和第2周射精产生的精子进行检查, 精子均表现正常。1头使役过的公牛在治疗一段时间后证明是有繁育能力的。3头亚夏尔牛被给予30mg/kg的五氯柳胺, 6 d后切除每头牛的睾丸, 从输精管收回的精子全部表现正常, 睾丸组织也同样无异常。5头黑白花牛、2头亚夏尔牛和1头短角牛在妊娠后第7和第8个月时给予2次治疗剂量的五氯柳胺, 均未出现不良反应。23头小母牛和64头奶牛 (黑白花牛、亚夏尔牛、威尔士黑牛和阿伯丁安格斯牛) 在妊娠后第3到8.5个月时被给予同一剂量 (15mg/kg) , 同样也未出现不良反应。
  
  1头泽西牛在人工授精前给予15 mg/kg五氯柳胺, 之后在第10、28天, 每月重复1次, 直至分娩, 最终产下1头健康犊牛。3头慢性感染的威尔士黑牛从妊娠后第4个月至分娩每个月给予五氯柳胺治疗, 产下2头正常犊牛和1头死胎。
  
  对4个不同种群且处于不同妊娠阶段的母羊给予标准规定治疗量 (15 mg/kg) 的五氯柳胺, 其中一群32只的克伦母羊中的16只在分娩前的21 d内给药, 分娩产下24只活羔和1个死胎, 其空白对照组产下26只羊羔;10只严重感染的克伦母羊在分娩前25 d内给予30mg/kg的五氯柳胺, 产下2只死胎, 对照组未进行治疗的8只母羊分娩产下1只死胎。可见五氯柳胺对妊娠期间的母羊并无毒性。
  
  在治疗剂量水平的试验结果显示, 五氯柳胺是一种可以在种畜妊娠各个阶段使用的安全药物。
  
  2代大鼠繁殖试验中, 剂量水平为0、100、400和1 200 mg/kg的饲料被饲喂 (相当于每1 kg体重不同的剂量;粗略估计:雄鼠为每天0、6、25和75 mg/kg和雌鼠为每天0、9、35和100 mg/kg) .在最高剂量组, F0组雄鼠体重增长被抑制, 造成在最终死亡时体重明显降低。在F0和F1组雌鼠, 相比于对照组, 高剂量组患有大脑空泡化的动物数量增加。在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大脑组织学是没有被检查的。仅仅对对照组和高剂量组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对于大脑毒性 (即亲本毒性) 没有无可见作用水平 (NOEL) 被确定。在最高剂量组, 一个少量的、可能与治疗相关的、每窝仔畜数的减少量的试验被测验。每天25 mg/kg的五氯柳胺对于雄鼠和每天35 mg/kg的五氯柳胺对于雌鼠的生育力和产前和产后发育没有影响。在一代剂量探索试验中, 每天80~160 mg/kg剂量的五氯柳胺导致亲本体重降低和食物摄入量减少、幼崽体重和生存能力下降。经过推荐剂量治疗的靶动物在繁殖的几个阶段均未表现出胚胎毒性、致畸性和生育力影响。繁殖毒性总的NOEL为每天25 mg/kg[5].
  
  2.1.2致畸毒性。
  
  在剂量为每天0、5、100和200 mg/kg五氯柳胺的大鼠致畸性研究中, 最高剂量组没有发现胚胎毒性和致畸性。在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存在母体毒性 (柔软的粪便) .在剂量为每天0、16、32和64 mg/kg的兔致畸性试验中, 最高剂量组, 致畸性 (一种特征为伴有相关性脑积水的融合性颅骨, 不完全颅骨骨化和椎体畸形以及少数脐带疝的综合征) 和胚胎毒性 (轻度骨骼异常发生率增加) 被发现。在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发现母体毒性 (不正常的粪便、食物摄入量减少和增长减缓) .基于兔的研究, 推断五氯柳胺的致畸性和胎儿毒性的无可见作用水平为每天32 mg/kg[5].
  
  2.2遗传毒性。
  
  Yoshimura等[10]使用改进的方法[11-12]--用鼠伤寒沙门菌试验菌株 (TA100、TA98、TA1535、TA1537、TA1538) 进行污染物致突变性检测, 观察添加和不添加S9混合液后的突变结果。在回复突变试验中, 五氯柳胺的剂量为每皿0、0.000 5、0.005、0.01、0.05 mg, 结果显示, 加S9混合液的试验组回变菌落数均未大于自发对照组的2倍或以上, 即为阴性结果。在每皿0.01 mg浓度时, 自发对照组全部出现杀伤作用, 每皿0.05 mg时, 试验组和对照组全部出现杀伤作用。有代谢活化和无代谢活化的细菌 (一种仅在鼠伤寒沙门菌中, 另一种在鼠伤寒沙门菌和大肠杆菌中) 的致突变研究表明, 药物最大浓度达到每皿10~100μg时, 未引起细菌发生突变。使用62.5μg/m L药物进行小鼠淋巴瘤试验时, 达到最大细胞毒性浓度, 无论是否有代谢激活, 均呈阳性反应。在3次复制中有1次在非细胞毒性剂量 (30~50μg/m L) 时出现剂量相关的阳性反应。在具有代谢活化和不具有代谢活化作用的人淋巴细胞上进行的一项细胞原性试验表明, 当药物剂量达到250μg/m L时, 1/3供体细胞在250μg/m L的细胞毒性浓度 (有统计学意义, 但仅略高于或接近历史阴性对照范围的上限) 会发生染色体断裂作用, 这是否具有毒理学意义值得怀疑。
  
  Yoshimura等[10]采用10~12周龄的C57BL/6公鼠进行微核试验, 每组试验组包括5只老鼠, 以高、中、低三个剂量, 分别与LD50数值的1/2、1/4、1/8相对应, 通过口服途径进行给药。LD50数值在预试验中根据Litchfield等[13]的方法计算得出。药物添加0.5%羧甲基纤维素制成混悬液后给老鼠灌服, 并在24 h后进行颈椎脱臼处死, 将骨髓样品滴入胎牛血清中固定成切片, 再用姬姆萨染色进行镜检分析。用1 000个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和类似的正染红细胞观察微核出现率并计数。以丝裂霉素C作为阳性对照。当五氯柳胺剂量为0、64.1、128.3、256.5 mg/kg时[5], 总微核产生率分别为3.4%、3.4%、3.8%、4.2%, 均未观察到微核产生率明显增加 (一般阴性对照组微核检出率为5%) .剂量高达256.5 mg/kg和1 200 mg/kg的2次口服小鼠微核试验和单次口服剂量为0、632.5和2 000 mg/kg的体内大鼠肝程序外DNA合成试验均为阴性。由于细菌检测和3个独立的体内哺乳动物检测是阴性的, 并且在2次体外哺乳动物检测中发现的阳性结果的毒理学意义令人置疑。
  
  根据目前的调查研究表明, 五氯柳胺不具有致突变作用。Wilcoxon (1949)3生态毒性。
  
  Beynon[14]在调查中指出水杨酰苯胺类、二苯硫醚、氯舒隆、双羟萘酸噻嘧啶仍无独立的生态毒性研究。但SPC[15]中指出五氯柳胺对粪居动物群和水生生物有毒。对水生生态系统及粪居动物群产生的风险可以通过避免在牛上过于频繁和重复使用五氯柳胺来减少。使被治疗的牛在治疗后第5天远离水体, 可以进一步减少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的风险。
  
  4展望。
  
  五氯柳胺作为一种高效低毒的抗寄生虫药物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 虽然国内仍未大量生产使用, 但其治疗效果对动物寄生虫病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世界各国对五氯柳胺的毒性研究一直在进行, 但亚慢性毒性、致癌性和其他毒性, 如生态毒性等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证实, 联合用药是否有协同毒性仍需要临床前毒性试验的科学合理设计来为临床用药安全性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BROOME A W, JONES W G M.A new drug for the treatment of fascioliasis in sheep and cattle[J].Nature, 1966, 210 (5037) :744-745.
  [2]张吉丽, 司鸿飞, 李冰, 等。五氯柳胺的研究进展[J].中国兽药杂志, 2015, 49 (11) :65-69.ZHANG Ji-li, SI Hong-fei, LI Bing, et al.Progress in research of oxyclozanide[J].Chinese Journal of Veterinary Drug, 2015, 49 (11) :65-69. (in Chinese)。
    [3]O'BRIEN J J.Toxicological aspects of some modern anthelmintics.[J].Australian Veterinary Journal, 1970, 46 (7) :297-300.
  [4]张吉丽, 张继瑜, 朱阵, 等。大鼠口服五氯柳胺的急性毒性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7 (3) :185-186.ZHANG Ji-li, ZHANG Ji-yu, ZHU Zhen, et al.Study on the acute toxicity of oxyclozanide in rats by oral administration[J].Heilongjiang Animal Science&Veterinary Medicine, 2017 (3) :185-186. (in Chinese)
        [5]Veterinary Medicines and Inspections 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 (2004) Committee for Medicinal Products for Veterinary Use.Oxyclozanide.EMEA/MRL/889/03-FINAL[R].
  [6]张吉丽, 李冰, 司鸿飞, 等。小鼠口服五氯柳胺的急性毒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6, 44 (12) :148-149.ZHANG Ji-li, LI Bing, SI Hong-fei, et al.Study on the acute toxicity of oxyclozanide in mice by oral administration[J].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6, 44 (12) :148-149. (in Chinese)[7]BORAY J C, HAPPICH F A, JONES W O.Chemotherapeutical tests for heavy immature Fasciola hepatica infections in sheep[J].Australian Veterinary Journal, 1969, 45 (3) :94.
  [8]WALLEY J K.Oxyclozanide (3, 3', 5, 5', 6-pentachloro-2.2'-dihydroxybenzanil-ide-'Zam T)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liver fluke Fasciola hepatica in sheep and cattle[J].Veterinary Record, 1966, 78 (8) :267.
  [9]JADHAV R K.Acute oxyclozanide-levamisole poisoning in red kandhari bullocks[J].Proc Spie, 2017, 5308 (3) :343-354.
  [10]YOSHIMURA H, NAKAMURA M, KOEDA T.Lack of mutagenicity of fasciolicides.[J].Veterinary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1985, 9 (1) :147-152.
  [11]AMES B N, MCCANN J, YAMASAKI E.Methods for detecting carcinogens and mutagens with the Salmonella/mammalian-microsome mutagenicity test[J].Mutation Research/Environmental Mutagenesis&Related Subjects, 1975, 31 (6) :347-364.
  [12]MCCANN J, AMES B N.Detection of carcinogens as mutagens in the Salmonella/microsome test:assay of300 chemicals:discussion[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976, 73 (3) :950.
  [13]LITCHFIELD J J, WILCOXON F.A simplified method of evaluating dose-effect experiments.[J].Journal of Pharmacology&Experimental Therapeutics, 1949, 96 (2) :99.
  [14]BEYNON S A.Potential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 of administration of anthelmintics to sheep[J].Veterinary Parasitology, 2012, 189 (1) :113-124.
  [15]AGENCY E.EM Agency, Summary of Product Characteristics (SPC) , AN 01736/2015[R].2015.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