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分布式杀伤作战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

发布时间:2016-04-16 17:55:57

  摘    要: 分布式杀伤是美海军为推动第三次抵消战略而论证的新型作战概念,其核心是将传统的“以兵力集中实现火力集中”作战样式向“兵力分散火力仍集中”转变。目前,其发展主要经历了概念提出、研究论证、海上试验和概念深化四个阶段。随着该作战概念的深化运用,其作战能力逐步形成,将构成现实威胁,应未雨绸缪,有针对性地做好应对准备。

  关键词: 分布式杀伤; 概念发展; 主要特点;

  引 言

  分布式杀伤是美海军为落实第三次抵消战略,目前正在积极论证和推进的新型作战概念,是在空海一体战及随后的全球公域介入与机动联合战略框架下对水面舰艇作战模式的一种新尝试,或将引起海战场的革命性变化。
 


 

  2015年1月,在水面海军协会座谈会上,美海军水面战部队司令汤姆·罗登中将正式提出分布式杀伤的概念,用于增强美海军各级小型和大型水面战斗舰的反水面能力,让水面战斗力能分布至敌方海域,令敌方反介入/区域拒止部署及武器系统失效。这一概念令美海军水面舰从冷战持续至今的防守局面,回归到进攻的有利局面,而不是像现在只重视航母的力量投射,轻视水面舰的战斗力。到了2016年,这一概念被美军海军部正式采纳,并得到资金和政策倾斜,成为当代美海军的技术牵引,如图1所示。

  图1 美军分布式杀伤作战概念

  1、 分布式杀伤作战概念提出背景和核心思想

  从当前的情况看,分布式杀伤作战概念的提出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点考虑。

  1.1、 变防御型支援力量为进攻型作战力量,为美海军水面部队发展“正名”

  罗登等人认为,在冷战结束以后,美国海军逐渐从一支兼顾海上控制和力量投送的武装力量,转向一支更重视力量投送的部队,美国海军水面部队最近20年因而也主要担负航母护航、弹道导弹防御和发射战斧导弹实施对地攻击等防御性支援任务。2015年4月,美海军专家布莱恩·麦克格拉茨在国会指出,自1999年以后,美海军再未建造过1艘能够独自击沉敌舰的水面舰艇。相较于海军航空兵部队和潜艇部队,水面部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分布式杀伤作战概念的提出,就是为美国海军水面部队发展“正名”,使其在美军作战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正如美海军水面作战中心主任方塔所言:如果水面舰艇是漂浮的,那么它就要去战斗。

  1.2、 瞄准现实威胁,应对中俄等国的威胁

  当前,随着相关国家和地区反进人/区域拒止力量的不断发展,美海军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美海军舰队部队司令部司令菲利普·戴维德森上将表示,(冷战结束后的一代)美国海军指挥员在开展力量投送行动时,从来不考虑防御问题。但随着一些国家反进入/区域拒止威胁的加剧,这种现象将很快改变。可以说,罗登等人提出分布式杀伤作战概念,正是针对中国、俄罗斯、伊朗等国反进入/区域拒止能力的提升,希望以此扩大战场区域,增加敌方目标选择打击的难度,为美海军力量投送行动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1.3、 迫于预算削减压力,有效整合美海军水面部队现有资源

  美国国内军事专家普遍认为在国防预算“陷于停滞”的局面下,美海军未来获得的预算将十分有限,且将主要用来保障福特级航母、F-35C舰载机、SSBN-X新型战略核潜艇等项目,水面部队如想研发新型进攻型作战力量,将很难获得预算支持。方塔在公开场合直言,美国海军水面部队预算申请现在愈加困难。为解决既不能调整美海军水面部队结构规模,又要使武器系统平稳有效地运作、以最低的成本创造出更多杀伤力的问题,多位高层适时提出了经济实用的分布式杀伤概念。

  从资料研究来看,美国海军分布式杀伤概念的核心思想是要求美海军为所有战斗和非战斗水面舰艇装备反舰导弹,以隐蔽、分散、灵活的作战方式应对反介入/区域拒止威胁,部署大量具有强大进攻能力、可对对手水面、空中或海岸设施造成威胁的水面舰船,使对手无法选择性地将传感器和火力聚焦于少数大型舰艇,迫使对手分散其探测和火力资源,改变当前水面作战的游戏规则。

  2、 分布式杀伤作战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

  2.1、 发展历程

  截止目前,其发展主要经历了概念提出、研究论证、海上试验、概念深化四个阶段。

  2.1.1、 概念提出阶段

  2014年,通过濒海战斗舰后续方案研究,美海军认为水面上每艘军舰都应给敌方带来威胁;2015年1月,美国海军水面舰艇部队高层提出分布式杀伤概念,重点强调发展水面舰艇部队反舰能力。

  2.1.2、 研究论证阶段

  2015年6月,美国海军成立分布式杀伤专项工作组,研究论证相关作战模式及作战能力;2015年,先后完成10次分布式杀伤概念的兵棋推演;2016年1月,美知库发表《分布式杀伤及未来战争概念》,认为分布式杀伤能在精减预算和新兴威胁下,为实现美国有关政治和军事目标提供多种手段。

  2.1.3、 海上试验阶段

  2016年4月和6月,美海军两次试验部署了由3艘驱逐舰组成的水面打击群,独立于航母执行任务;2016年7月,在环太平洋-2016军演中,美海军使用濒海战斗舰首次发射1枚超视距鱼叉反舰导弹,对分布式杀伤作战概念进行武器试验;2016年9月,美国海军陆战队在白沙导弹靶场举行的联合演习中,利用海军普林斯顿号巡洋舰上的宙斯盾武器系统,在空中监视到威胁后,随即超视距发射一枚标准-6防空导弹,成功摧毁目标并创下美国海军舰空导弹射程纪录,首次成功展示分布式杀伤能力。

  2.1.4、 概念深化阶段

  2016年6月,美国海军舰队司令在当前环境下的作战部队设想会议上将分布式杀伤作战概念确定为海军作战部队概念,用于指导所有海上作战装备能力建设;2017年1月,美海军在《水面部队战略》中将分布式杀伤作战概念上升为夺取海洋控制权的核心作战概念。目前,美海军已明确将分布式杀伤列为提高战备、力量投送、制空制海能力的重要手段,正在升级改造现役和在研导弹武器系统,企图2030年前全面实现新的反舰、防空火力配系,以及更加灵活的水面编队样式。

  2.2、 主要特点

  相较于美海军此前提出的其他军事理论和作战概念,分布式杀伤概念有以下四个特点。

  2.2.1、 在作战理念方面重回以平台为中心

  从马汉提出海权论至今,美国海军几乎都围绕舰艇、潜艇和航母等作战平台制定作战理论和战略。直至1997年,时任美海军作战部长约翰逊上将提出,未来战争将从平台中心战转向网络中心战,美军随后提出了网络中心战作战理论。从当前的情况看,分布式杀伤概念似又重回美国海军平台中心战的“传统”。该作战概念以水面舰艇这一作战平台为中心,依托舰对舰导弹、舰载反潜机、舰载战斗机、舰载火炮等攻击型武器系统,力图构建针对潜在敌人的进攻体系,属于典型的平台中心作战理论。需要强调的是,这个进攻体系是试图结合现有和在研武器的特点,并依托太空、空中和海上情报、监视与侦察系统,以建立远、中、近程无缝连接的立体作战体系。

  2.2.2、 在作战思维方面维持有限控制的基调

  美国海军作战理论,在冷战之前深受马汉影响,强调海上力量决定国家命运,用海上决战决定战争走势;冷战开始后,随着三军均衡发展和联合作战思想的深入,美海军开始关注英国海军专家朱利安·斯泰福德·科贝特提出的海上控制理论,即为配合整个作战行动,海军应通过进攻获取特定时间和空间的海上控制,而非通过海上决战获得绝对的制海权。在此期间,为了在需要的时段控制住相关海域,美海军为作战舰艇研发并列装了对地攻击型和反舰型鱼叉、战斧导弹,并先后让17艘航母退役。不难看出,分布式杀伤概念中的诸多构想与美海军20世纪80年代的做法一脉相承,都强调海上控制不能做到全域全时,利用进攻型武器突破敌方的防御体系,为后续作战行动创造条件、赢得主动。

  2.2.3 、在作战力量方面延续军兵种间的多元协同

  美国海军近年来提出的作战理论大多强调使用多元化作战力量联合遂行作战任务,如:美国海军军官斯塔夫里迪斯于1992年提出空海一体战作战构想,该构想强调以美国空军和海军为主要作战主力,网络和陆上作战力量为辅助力量,各军种协同实施网络化、一体化纵深打击;美国海军于2007年提出的21世纪海上力量合作战略,强调海军、海军陆战队和海岸警卫队的联合作战,并与盟友共同推进全球海上作战行动。与上述理论相似,分布式杀伤概念中也提到,海军水面部队要注重同海军陆战队遂行联合作战,如在两栖登陆舰艇和F-35B战机等作战平台的配合下,达成既定作战目标。

  2.2.4、 在作战文化方面倡导“进攻至上”

  美军在冷战后公布的8个版本的《国家军事战略报告》中,都强调要构建一支能够威慑、拒止和战胜敌对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的进攻型作战力量。在此基调下,分布式杀伤可谓吸收了近年来美国军事战略和海军作战理论的精髓,创新性提出培育水面部队“进攻至上”的作战文化。戴维德森上将在评论分布式杀伤时一针见血地指出,分布式杀伤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改变美国海军水面部队的作战文化。

  3 、启示建议

  经过近四年的论证发展,分布式杀伤作战概念已开始对美国海军作战运用、装备建设等产生重大影响。可以预见,随着该作战概念的深化运用,将面临更大的安全压力和现实威胁,应当未雨绸缪,有针对性地做好应对准备。主要有五点启示建议:

  3.1、 加强侦察预警监视,提高目标发现概率

  加紧建设天基侦察体系,发展中空长航时固定翼侦察无人机,加装舰载小型无人侦察系统等传感器,引接海警、渔政等侦察情报信息,构建大情报共享网络,实现对预定作战区域战场的实时感知,力争先于敌发现、跟踪和定位海上作战目标。

  3.2、 加强智能辅助决策,提高作战指挥效率

  以固定指挥信息系统为骨干,借助卫星、无人机中继区域组网,融合各军种指挥控制系统,共享联合作战战场态势,运用任务规划等智能辅助决策系统,实现对打击目标的自主分配和协同作战,力争先于敌完成目标打击的作战指挥决策。

  3.3、 加强电磁空间对抗,提高通信干扰能力

  针对敌分布式部署指挥通信相对脆弱的特点,发展新一代卫星通信干扰技术和新型电子战飞机,为舰艇加装电子对抗系统,对敌指挥通信实施重点干扰,提高敌指挥通信的阻断率,降低敌集群与编队之间、编队与舰艇之间的协同控制能力。

  3.4 、加强远程火力打击,提高目标摧毁能力

  针对敌舰船反舰能力加强导致防空反导能力相对削弱的特点,研究改进远程饱和式攻击的方式方法,继续优先打击航母和大型战舰等高价值、高易损性目标;针对敌小型编队和单舰艇防御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利用轻型护卫舰和导弹艇数量多、火力强、隐身性能好的优势,通过互为引导、协同攻击,尽远构建海上防御圈,围猎敌小型编队和单舰艇。

  3.5 、加强隐蔽伪装防护,提高作战生存能力

  敌实施分布式杀伤,兵力分散、火力打击能力强,难以做到全面监控、全面遏制;为此,需要加强对重要目标的伪装防护和多层防御,做好应急预案,留好备份手段,抗住敌分布式打击,保持整体作战体系稳固,进而挫败敌介入企图。

  4、 结束语

  为支撑分布式杀伤概念落实,美国海军正通过升级改造和新研导弹武器系统,如开发反舰型标准-6导弹和战斧导弹,以及新型远程反舰导弹等,提高水面舰艇反舰能力,为现役平台换装新的防御武器,提高生存能力。分布式杀伤作战概念与美军提出的多域作战、多域指挥与控制、作战云等作战概念一样,都是瞄准主要战略对手,从不同侧面牵引美军未来建设发展;应结合实际深入研究,紧盯每一步变化,既不被概念迷惑,也不忽视概念背后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蒂尔. 21世纪海权指南.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2] 黄峻松. 分布式杀伤是海上战争形态的发展趋势.科技导报, 2018, 36(4): 62-68
  [3] 谷端双. 浅析美海军“分布式杀伤”作战概念. 海军学术研究, 2017, 336(6): 41-44
  [4] 韩毅. 分兵集火、凡船皆战—浅析美军“分布式杀伤”概念. 2018, 39(5): 98-103
  [5] 刘玮琦. 分布式杀伤: 美海军作战概念新宠. 解放军报, 2017-09-28
  [6] 赵��. “分布式杀伤”离战场还有多远? 科技日报, 2016-04-05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