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统计部门新型智库建设路径探索研究

发布时间:2010-08-12 14:21:09
  [摘要]随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改革进入新阶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统计部门必须在政府科学民主决策中发挥智库作用,说明了统计部门新型智库建设的紧迫性,指出了政府统计部门新型智库战略定位的内涵和特点,分析了当前统计部门建设新型智库具备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建立科学有效的项目管理与成果考核机制、建立智库发展投入的综合保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扩大研究视野等建议。
  
  [关键词]统计;新型智库;战略定位;决策
  
  近年来,随着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对“中国特色智库”建设作出重要批示,以及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出台,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呈现百花齐放、蓬勃发展的势头。2016年6月,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丛诮邮堋堆�习时报》采访时表示,国家统计局有意向打造统计分析和政策研究的高端智库,将我国统计部门新型智库的建设提上日程。
  
  建设新型智库是我国政府统计部门顺应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势的客观要求,也是建立现代统计体系的关键举措。统计新型智库的健康发展,对推进统计事业改革发展,提高统计工作独立性,发挥统计职能意义重大。
  
  一、政府统计部门新型智库建设的紧迫性
  
  (一)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要求统计部门具备专业智库的能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政府统计在国家整个治理体系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统计调查数据是国家实施宏观决策和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反映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参考,重大改革任务的推进离不开统计提供信息的支撑。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需要统计部门实现从“数库”到“智库”的转变,在提供数据信息的同时,能解读数据、研判形势、把握国家治理的战略要点。十八届三中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有10项直接涉及到统计工作,并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
  
  (二)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需要统计部门具备“把脉开方”的能力
  
  近年来,我国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一方面传统动力逐步衰减,出口需求萎缩、人口红利衰减等因素使经济步入转型阵痛期;另一方面新的增长动力正在不断孕育和成长,“互联网 ”等新要素新业态引领经济走向技术创新驱动。如何适应新常态,研判和解决国民经济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智库发挥作用。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主要监测部门,综合统计部门掌握了海量的经济和民生数据,有责任有义务为政府、企业、社会提供智力支持,一是能“把脉”,切准国民经济的问题所在;二是能“开方”,能提出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三)国内外智库快速发展,智库之间加剧争夺话语权、政策建议权
  
  当前,各类智库在西方社会中扮演重要角色,不管是国际关系、经济战略,还是医疗方案、社区治理,都有智库参加并影响决策。一些国际智库在我国也日益活跃,以美国智库兰德公司为例,近年来不仅为海南提出了改组财政系统、改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等方案,还争取到了天津滨海新区远景规划、广州知识城战略规划等项目。
  
  我国国内智库可以分为官方智库、高校智库和民间智库三种基本类型。官方智库由各级党政军政策研究室、社会科学院、社科联、党校以及部分“官助民办”的半官方智库组成,在国内智库中影响力最大。随着政府决策模式的不断改革进步,咨询决策模式逐渐取代传统的“一言堂”和内部集体决策模式,官方智库对政府决策起到极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高校智库人才资源丰富、研究经费充足,学术氛围浓厚,尤其近年来高校智库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不断加深,社会影响和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民间智库近年来发展环境大为改善,随着政府对公共决策咨询的需求越来越大,民间智库也承担了大量的政府研究课题,参与到政府决策之中。
  
  (四)统计部门新型智库建设起步晚
  
  根据国内智库研究机构的统计,中国国内智库数量在2000家以上。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CSP)编写的历年全球智库报告显示,进入国际视野的中国智库数量最近几年保持400多家左右,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智库大国。在《全球智库报告2015》列举的中国35家顶级智库中,没有一家属于政府统计部门。2015年《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中,试点高端智库达25家,同样没有政府统计部门智库。各级政府统计机构虽然每年产出大量的分析报告,但毕竟还不是专门的研究机构,日常的统计报表任务牵扯到大量精力,分析报告大多是对数据的常规解读,创新性、层次性不足。因此,建设高水平的政府统计部门新型智库迫在眉睫,一旦长期落后,政府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将逐渐被其他顶级智库抢占,影响政府统计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二、政府统计部门新型智库建设的战略定位
  
  (一)战略定位
  
  国际上智库的发展经历过若干阶段,智库发展的初期,研究内容相对同质化,主要为国际关系和世界议题;七八十年代,智库研究开始强调政治观点和倾向性,国内问题得到普遍管住;九十年代以来,智库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开始形成不同的研究特色和研究重点。世界知名智库均极为重视智库的战略定位,聚焦特定研究领域,打造“招牌”产品。如兰德公司在军事战略与决策方面独树一帜,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致力于促进国际合作,以“促进国家间合作以及美国的国际交往”为宗旨。
  
  战略定位原本是经济学概念,它的主旨是将组织的产品、形象、品牌等在预期消费者的头脑中占居有利的位置,它是一种有利于组织发展的选择。通过特殊的定位和围绕定位开展的行动,可以实现战略的差异化。战略定位一定要有连续性,定位后一定要学会取舍,符合定位的业务就做,不符合的就不做,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针对统计部门新型智库的战略定位,首先,要对智库存在的外部环境条件进行科学的分析,寻找智库发展的机遇。从政府部门职能角度看,统计部门作为国家数据资源最丰富、最集中的组织,是数据生产、加工的主要部门,是观念创新、决策制订的重要思想库。统计新型智库,应该在谋划国家战略目标、建言政府行政决策、监督政府治理效能等方面发挥作用,为政府提供一流的咨询服务。
  
  其次,根据自身能力特点,确定智库的核心竞争优势。要准确评估智库建设情况,对智库的管理能力、研究能力、财务状况、创新能力做出综合评价,这些要素决定了智库的研究领域、竞争策略、服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从研究能力角度分析,统计智库在宏观经济领域、重点行业、部分民生领域具备核心竞争力。同时,在一些部门统计力量较弱的行业中,统计智库相对于其他研究机构也有一定优势。相对的,在部门统计力量比较强的行业中,例如公安、教育等,统计智库掌握的数据质量和调研能力不如该部门的专业智库。
  
  再次,注意对竞争对手的分析和其他要素的影响。既要考虑到竞争对手的实力及其竞争策略,还要考虑到替代和潜在竞争者的威胁。对其他部委、科研机构、院校以及国外智库等高智力产出的竞争对手,统计智库应该主动研究对手,开展合作,实现共赢。
  
  (二)政府统计部门新型智库战略定位的特点
  
  第一,研究内容突出战略性。智库的研究内容是战略定位的直接体现,可以借此来认识和把握智库的战略定位。统计智库的研究内容应聚焦宏观经济、重点行业和社会民生领域的深度分析和预判预警。研究内容跳出行业限制,聚焦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挖掘影响社会发展的根本因素,探讨不同要素之间的作用机理。不仅要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而且要为政府实施差异化、定向化、精准化调控措施提供高层次的数据分析。
  
  第二,研究队伍突出专业化。统计部门新型智库的研究队伍应包括专业的分析研究工作团队、调查团队和兼职研究人员。分析人员团队应精通统计理论,掌握统计分析数学工具,具备较高层次学历职称。调查团队应精通抽样调查理论,具有丰富调查经验。兼职研究人员应是为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媒体联系等作用的专业人士。
  
  第三,研究实施突出针对性。研究实施过程中应针对研究内容,依靠统计调查系统行政和人力资源,加强有针对性的基层调研和直接调查;与相关智库加强合作,避免重复性研究,实现数据和人才共享。
  
  三、目前,政府统计部门新型智库建设的优势和不足
  
  (一)政府统计部门建设新型智库的优势
  
  1.政府统计数据源的资源优势
  
  一是国家统计体系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积累了准确翔实的历史数据。现行统计调查体系已经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具有充分可靠的数据获取能力;二是随着统计体制改革的推进,部门间数据共建共享明显进步,行政记录的利用率大为提高,各部门的统计提供了海量数据资源。与国内其他智库的数据源相比,统计智库依托官方统计体系的大平台,掌握的数据资源具备覆盖面广、更新速度快、专业性强、可信度高、权威性足的优势。
  
  2.政府考核和数据发布的平台优势
  
  当前,全面小康考核等考核地方政府的数据多数直接来源于统计部门的统计调查,统计部门每年产出的大量分析报告也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这使得地方政府与各级统计机构沟通较为紧密。同时,统计部门也是GDP、物价、收入、房价等热点数据的权威发布机构,虽然由于种种原因,统计数据长期以来受到一定程度的质疑,但不可否认,我国政府统计数据总体是科学可信的,为政府决策发挥了巨大作用,也广为国内外研究机构所使用。因此,统计智库无论是为地方党委政府“出谋划策”,还是为社会提供信息咨询,都已经具备了平台优势。
  
  3.统计调查队伍的人员优势
  
  课题研究离不开充分的调研,甚至需要组织专业调查。多数国内智库调查经验相对缺乏,没有专业的调查队伍,很多情况下需要委托调查公司,调查结果的可信度难以得到保证。而统计智库的调查可以依托于各级政府统计调查机构,政府统计系统内有大量精通统计理论与实践的高级统计师,以及具备丰富直接调查经验的一线调查员,调查能力和调查结果充分可信。
  
  (三)当前政府统计智库存在的不足
  
  1.专业化程度较低
  
  统计智库作为官方智库,受体制内管理的限制,在建设专业智库方面存在一些普遍问题,主要体现在成果转化、考核机制、数据库建设、人员交流等方面。例如成果转化方面,研究成果偏重于政府内部使用,削弱了公共舆论的引导功能;考核方面,由于行政体系制约,学术激励的力度有限,吸引力不强;人员交流方面,人才“难进难出”,尤其与国外先进智库的人才交流障碍较多,难度较大。
  
  2.与国内其他智库的合作较少
  
  现阶段统计智库的研究依然相对封闭,与其他智库缺乏主动的交流沟通。在国家新型智库体系中,各类智库具有不同的角色分工,互相合作才能以彼之长补己之短。与统计智库相比,其他智库各有特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老牌官方智库长期参与政府决策,研究层次高、影响力大;高校智库智力资源丰富,擅长利用基础理论来研究现实问题;民间智库行政约束弱,更接“地气”,对基层情况和民情民意的了解往往更加到位。
  
  3.研究内容相对局限
  
  目前统计智库的研究内容相对局限,研究成果与顶尖智库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一是研究内容前瞻性不足。作为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智库研究成果需要对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研判,做一定的预测性分析。但目前统计智库的研究相对保守,偏重于历史总结和现状分析,预测性研究分量轻,内容少;二是研究内容针对性不足。偏重于对统计调查数据的面上分析,研究内容重复性太多、创新性不足,较少真正根据党政决策的需要主动开展针对性研究。
  
  四、建设统计部门新型智库的路径
  
  (一)建立科学有效的项目管理与成果考核机制
  
  让统计智库克服体制障碍、有效运行,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项目管理制度,提高研究效能,避免智力物力的浪费。一是完成政府主动委托的研究项目;二是依据市场规则,积极主动参与国家与地方研究项目的招投标,与其他智库开展竞争;三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领导关心的重点热点问题自主选题,开展研究。智库影响力的根基还是看研究成果,为了保证研究质量,应严格制订研究成果的质量审查标准,建立评审机构,对研究团队的成果进行绩效考核。一是评估团队研究项目的层次和数量;二是评估研究成果的后续影响,判断相关研判和政策建议是否正确并达成效果。
  
  (二)建立统计新型智库发展投入的物质保障机制
  
  智库的运营是一项系统工程,尤其在影响力较弱的发展前期,智库的投入和产出还未形成良好的循环,需要有充分的资金保障。欧美智库中,非官方的、社会化运行的智库占据主流,因此欧美智库一般采取理事会治理方式,资金来源包括理事捐款、基金会捐助、会员捐款和其他筹资等。我国统计智库作为官方智库,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党政部门,智库发展投入的主体也应是党政部门。应设立统计智库发展基金,加大政府购买统计智库研究成果的力度,为统计智库发展提供必须的资金支持。同时,应加大对智库人才的物质保障,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统计智库建设。
  
  (三)组建智库人才团队,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1.组建高素质智库人才团队
  
  我国统计部门新型智库的研究人员应该包括:一是常驻的定编研究人员,应该由高层次的统计方法制度专家、经济学者、统计信息化骨干人才组成;二是聘用一定数量的客座研究人员,吸纳一部分业务精湛,有丰富实践经验,熟悉基层的“工匠”型人才;三是通过与其他机构合作,建立智库专家合作网络,实现智库间的借力借脑;四是在项目运行期间,以合同形式聘用的项目临时研究人员,项目结束后这些研究员自动流出。
  
  2.建立人才评价激励机制
  
  科学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有助于提高研究团队的积极性,形成良性的学术环境,加快成果产出,提高产出层次。统计新型智库作为官方智库,核心人才团队以统计体制内为主,因此一是要有经济激励,对项目收益实行科学管理,对相关研究人员按贡献给予物质奖励;二是要有行政激励。对有突出影响的优秀研究项目的研究人员,给予记功表彰等行政激励。
  
  (四)注重成果宣传和发展营销,强化社会影响力
  
  智库研究的目的是影响公共决策和舆论,随着舆论环境越来越开放,民智程度越来越高,社会的思想争鸣也越来越激烈。统计智库需要主动“发声”,强化自身影响。一是通过向政府提交报告、参加政府研究项目招投标、参加听证会等方式提供政府决策的咨询服务;二是注重对外传播,做好媒体公关,向社会公众宣传研究观点,引导公共舆论,从而影响公共决策。具体的成果宣传和营销方式包括:出版期刊、发布报告;参加政府政策听证会、新闻发布会;举办或参加高层次学术论坛;建设网站和微博微信等公共信息平台。
  
  (五)发展专业数据库,加强信息共享
  
  新型智库的建设离不开大数据的技术应用,而建设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是其中关键。统计新型智库应积累研究数据和成果,构建多专业数据库,包括统计数据库、调查数据库、案例库等等。实现信息共享一是成立专业化调查中心,确保调查数据质量,开展统计方法研究,提供统计咨询,为外部用户提供专业服务;二是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思维和技术,统筹政府统计部门信息资源,实现数据的深度整合,面向社会提供便捷的综合数据查询服务;三是与企业和部门建立数据信息应用战略合作关系,在数据共享共建、数据应用合作开发、专业人员双向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探索统计部门新型智库服务外界的新形式。
  
  (六)扩大研究视野、提高研究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一流智库应具有国际化的研究和发展视野,研究内容深刻而不局限。一是要将研究视野扩大到国内和全球共同关心的问题,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利用、环境变化等等,有助于加深对国内问题的理解,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趋势;二是加强对新型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服务、互联网金融等新业态、新动能的研究,挖掘分析各行业新动力,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效弥补常规统计的“短板”,拓宽统计智库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参考文献:
  
  [1]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2015年中国智库报告[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3.
  [2]吴天佑、傅曦。美国重要思想库[M].北京:时事出版社,1982.
  [3]北京太平洋国际战略研究所。领袖的外脑-世界着名智库[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10.
  [4]徐晓虎,陈圻。中国智库的基本问题研究[J].学术论坛,2012(11):178-184.
  [5]张志强,苏娜。国际智库趋势特点与我国新型智库建设[J].智库理论与实践,2016(1):9-23.
  [6]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中国智库发展报告[M].北京:国际行政学院出版社,2011:1-3.
  [7]王龙。公安机关新型智库建设的战略定位及政策建议[J].智库理论与实践,2016(6):43-46.
  [8]徐燕。基于教育平台的徐州统计智库建设[J].劳动保障世界,2016(6):49-50.
  [9]王文。中国智库发展进入“鱼龙混杂期”[J].实践探索,2016(4):43-44.
  [10]胡鞍钢。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实践与总结[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4(3):4-11.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