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ppp模式投资风险管理分析

发布时间:2014-04-24 04:19:48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以及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为降低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和投资风险, 引入了PPP模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另外,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 建筑企业的经济实力也在不断增强, 建筑企业的身份由建设者转变为投资者、运营者。研究表明:PPP模式适合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 建筑企业参与PPP项目可有效推动公共建筑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企业; PPP模式; 风险; 对应策略;
 
  
  我国的城镇化和工业化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建筑企业有着许多发展的机会和空间。随着“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不断深入, PPP模式成为了现在最热门的投资模式。通过PPP模式, 政府可以与建筑企业进行合作, 共同运营, 共同承担风险, 为公共建筑行业的发展助力。
  
  1 PPP模式简介
  
  PPP模式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是指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合作, 建立一种长期的伙伴关系, 从而提供公共服务。在建筑行业进行PPP模式的推广, 有利于我国的城镇化发展, 提高政府的管理能力。
  
  我国对PPP模式的应用相对较晚, 有关PPP模式的应用多围绕着政府的治理方面。相关学者提出, PPP模式可以使非政府的私营部门利用其掌握的有关资源参与公共工程的建设和开发。这种模式可以使政府部门在行使自己职能的同时带动民营企业的发展, 民营企业也可利用自己的资源为政府部门提供帮助。PPP模式结合了政府和私营企业两方面的优势, 对一些公共工程的资金流转、管理等问题的解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另一方面, PPP模式的应用流程比较复杂, 涉及到诸多方面的技术, 包括金融、法律、市场、工程管理、财务、政治等。
  
  2 建筑企业PPP模式融资的特点
  
  2.1 融资规模大
  
  在建筑行业, PPP模式可以应用于政府提供职责而私营部门进行投资建设和管理的项目, 如公路、铁路、机场、港口、医疗卫生设施、能源、通信等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这些项目通常由政府承担责任, 但是所需的资金量大、涉及范围广、工程规模大, 需要进行大量的融资来筹集项目所需的资金。
  
  2.2 融资渠道多
  
  应用PPP模式, 政府和社会资本可合作组成特许的经营公司, 共同对公共项目进行建设。政府可以从项目的建设者变为项目的监督者, 将大部分的权利授予私营单位, 让私营单位发挥优势, 将各个方面的资金进行融合, 最终成为融资的主体。PPP模式以政府的信用为基础进行融资, 最终以较高的效率和较低的成本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3 建筑行业PPP项目投资的需求
  
  对于建筑企业, PPP模式下的项目有法律风险大、投资金额高、运营时间长、利润水平起伏大等特点。建筑企业应衡量各方面的利弊, 尽可能减少PPP项目的投资风险, 满足各方需要。
  
  3.1 安全性需求
  
  对于PPP模式的项目来说, 建筑行业的工程投资金额大、风险高。基于这个原因, 在进行PPP项目的推广时, 政府部门会给投资方一些政策支持, 降低投资方的投融资风险。有关这方面的政策已经出台了很多, 如政府担保、可行性缺口补助、融资费率优惠、财政补贴等。但由于市场环境较为复杂, 企业在项目合同中的判断难度越来越大, 投资企业在PPP项目中处于劣势地位。另外, 政府为PPP模式的主导方, 导致很多合同的倾向性较为严重。基于以上的原因, PPP项目投资的安全性成为了投资企业首先应考虑的问题。
  
  3.2 持续性需求
  
  建筑行业PPP项目运营周期通常很长, 有些PPP项目甚至可以达到30年以上。过长的投资周期导致了企业投资和负债时间的延长。相关数据表明, 建筑行业的流动负债通常可占到总负债的90%左右。非流动负债主要是工资款和银行进款, 这种非流动负债的到期时间基本上都小于PPP项目的回收时间, 这就给建筑企业带来了资金流动的困难, 加大了再次融资的难度。因此, 企业应加强对资金的规划和管理, 适当缩短项目的实际回收期限, 保证资金能够持续地顺利流动。
  
  3.3 专业性需求
  
  PPP项目涉及范围很广, 故融资也涉及诸多领域, 包括了交通运输、环境保护、道路施工、农业设施、林业设施、基础设施等。PPP项目的实施过程包括前期投资、工程设计和技术、项目运营、项目管理、整体移交等多个环节, 每个环节都需要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 每个环节都对项目整体产生影响。建筑行业的PPP模式对各个环节的要求很高,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项目难以运营。为了满足PPP项目对投资的专业化要求, 建筑企业应该寻求与专业公司的合作, 以提高自身投资的专业化水平。
  
  4 建筑行业运营PPP项目的风险
  
  4.1 政策与法律风险
  
  PPP模式项目的发展情况表明, 相关政策对建筑企业的影响很大。政策变动引起的风险, 是建筑企业PPP模式项目的最重大风险。政策风险主要包括了政策的不确定性、不连续性和政府失信风险。一旦政策方面出现问题, 就会导致企业的利益受到重大损害, 甚至导致项目无法继续。当前, PPP项目的实施还处于摸索阶段, 相关的法律法规可能会经常发生变动, 这些变动导致了政策的不确定性。而政府方面也隐藏着失信的风险, 如有些地方政府会通过相关权利对合同进行修改, 甚至不履行合同上的相关规定。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政府管理者换届和调整后, 即新的地方政府管理者可能对之前制订的条款和合同不予认可。PPP项目的合作中, 政府既是参与者又是监管者, 而且政府对项目有着绝对的主导权, 一旦政策发生改变或者政府出现失信行为, 建筑企业就会处于极为不利的情况, 并对项目的进展产生负面的效应。因此, 不对称的关系和合作前提导致了PPP项目的政策风险远远大于其他的投资项目。在法律层面, 我国有关PPP项目方面的法制建设还不完善, 许多法律条款存在着缺失和不足, 私营企业PPP项目的利益不能得到完全的保障。
  
  4.2 项目的运营风险
  
  PPP项目既有公益性的特性, 还要兼顾其盈利性。因此, 要综合分析企业的建设技术、管理和组织技术、运营状况、市场、价格管理等关键的经济指标, 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实施计划。
  
  另一方面, 我国的PPP项目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普遍存在着运营时间长、盈利率低等问题, 相关企业管理模式不够精细化, 没有健全的体系, 无法对PPP项目进行严格的管理。由于这些情况的存在, 经常导致PPP项目工程的质量缺陷, 增加了企业的建设风险。而运营过程中, 市场也会出现意外的波动、政策突变等情况。这些运营风险会导致投资方的信誉和盈利受到很大幅度的影响。
  
  4.3 投资风险和财务风险
  
  在投资项目的评估、调整和资源配置等环节中, 企业应该充分了解相关政府部门的信誉和还款能力, 做出比较合理的投资决策, 最大程度地避免投资决策失误的情况出现。
  
  另外, 在对相关建筑行业PPP项目进行考察时, 应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深刻地探究, 要时刻考虑到每个PPP项目融资的成本和自身的资金状况, 避免因判断失误导致在后续运营过程中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投资风险和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企业只能从自身做起, 尽最大努力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
  
  5 降低PPP项目风险的措施
  
  5.1 政府要转变职能, 明确权利和责任
  
  首先, 政府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利用法律法规来确定PPP项目中政府与私营企业的权利和责任, 依照差异化原则和地域性特征, 对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进行规范。政府应该确立自身的位置, 尽力保护各投资方的利益。政府要树立自身的威信, 减少因政策变动和领导变动造成的企业损失。
  
  其次, 政府应对PPP项目的审批流程进行简化、智能化和集约化, 减少繁杂的环节。应建立联合审理评价机制, 把大部分的经营权和管理权交给投资的建筑企业, 让企业可以借助多种融资工具在社会上进行多元化的融资, 最终保证PPP项目的资金流动畅通, 增强企业的建设能力, 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第三, 要完善风险的分担机制。政府和企业要坚守“有福同享, 有难同当”的原则, 共同承担风险, 共同享受利益。政府不能失信于企业, 应该严格遵守合同, 履行对企业做出的承诺, 与企业共同承担风险。此外, 还要加强对风险的控制和精细化管理, 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为社会和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5.2 企业要完善PPP风险管理制度
  
  建筑企业要降低PPP项目的投资风险, 首先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控制制度。如果在决策方面出现问题, 企业会出现很大的亏损。应制定完善的配套制度和可行措施, 保证某些子项目出现问题时不会对项目的整体造成过大的影响。
  
  5.3 合理规划项目风险
  
  为了使风险预控更加健全,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PPP全面风险管理的措施, 使风险管理的实施内容明确化。PPP模式的风险具有复杂性、专业性、长期性等特点, 为避免出现投资失误, 应该在项目筛选阶段, 即对其市场定位、项目运行目标和项目风险进行研究分析。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 要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加强工程管理, 控制施工安全与施工效率, 并通过优选合作方来降低施工风险。在项目的运行期内, 为了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企业应该引进或培养专业人才团队, 进行全方位的项目管理。
  
  5.4 拓宽项目融资渠道
  
  当前, 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建筑企业必须采取多措并举、产融结合、综合发展的措施, 通过对外融资的方式来促进自身发展, 减少对企业“元气”的损伤。通过与地方政府、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的三方合作来达到共赢的效果。在合作方式上, 可以选择SPV公司作为融资的主体, 降低项目风险。此外, 还可引进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和大型民营企业作为投资方共同承担风险。
  
  5.5 遵循PPP项目风险分担
  
  PPP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风险分担, 在分担时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 企业所选择的项目让企业承担的风险应该与企业获取的收益相称。第二, 企业要让对风险控制最有经验的一方进行项目投资。第三, 风险的分担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风险在一定范围内波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 政府要与企业合理地分担风险, 一起对风险进行管控。
  
  6 结束语
  
  在新的发展背景下, PPP模式的投资成为了基础设施建筑行业的“新常态”, 建筑企业应该迎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积极参与PPP模式的项目投资, 完善相关管理体系, 加强风险决策能力, 提升企业的投资和资金管理水平。PPP模式在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 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 希望政府和建筑企业共同努力, 促进我国基础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艳。传统建筑施工企业投资PPP项目的融资管理研究[J].经贸实践, 2018 (10) :164.  
  [2] 张林。试论传统建筑施工企业投资PPP项目的融资管理[J].交通财会, 2017 (12) :4-9.  
  [3] 黄婉。建筑企业参与PPP项目的投融资风险与对策研究[J].中国经贸, 2018 (2) :87-89.  
  [4] 李英攀, 刘名强, 王芳。基于PPP大型建筑企业项目运作模式研究[J].施工技术, 2017, 46 (9) :107-112.  
  [5] 石昕川。我国大型建筑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参与基础设施PPP项目的角色分配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 2012.  
  [6] 梅世军。投资决策工具在建筑施工企业PPP项目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 2018 (3) :128-129.  
  [7] 张伟。 PPP模式下建筑企业表外融资方式的研究[J].铁道建筑技术, 2017 (10) :29-33.  
  [8] 曹伟。建筑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参与基础设施PPP项目的角色研究[J].投资与创业, 2017 (9) :8-10.  
  [9] 彭涛。建筑施工企业PPP模式下的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J].财会学习, 2018, 193 (19) :176, 178.  
  [10] 刘禹, 李鑫。基于PPP的城市综合管廊投资与收益模式研究[J].建筑经济, 2017, 38 (2) :10-14.  
  [11] 钱军辅。 PPP模式下建筑施工企业风险管控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 2016 (30) :229.  
  [12] 刘霄。关于建筑企业参与PPP项目的融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 2017 (28) :262.  
  [13] 戴国华。建筑企业集团参与PPP项目风险管控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 2016 (12) :8-12.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提交代写需求

如果您有论文代写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